王品墨 发表于 2009-8-23 19:11

em1 em1 em1 em1

长坂杨宁 发表于 2009-8-23 20:17

支持!学习!欣赏!祝福维忠兄!

一朴 发表于 2009-8-23 20:40

认真的读了整个帖子
由衷的佩服张先生
张先生的楷书在当代已经走在了前端。楷书取法魏晋,于墓志用功尤勤,且颇有心得和体会。既具有魏碑墓志的笔法,结体,特征的继承,又具有魏碑墓志以外的灵动,活泼,神采的创新。行草书运笔跳荡不拘,变化莫测,既法古又出新,不泥于某家某派,某碑某帖,又能体现深厚的传统继承,也无娇揉造作之态。字里行间那种远古的气息会逐渐渗透到我们观赏者的心面,直至弥漫到周身。注重字形姿态的塑造与整体气息的放纵。在继承魏碑点画坚实、体势欹斜的基础上,更强调笔致的流动和飘扬,稍加牵带处则有行书意趣;结体以均衡稳妥为基本规律,偶作疏密聚散的变化处理,也是顺从笔势自然而出,不作有意的摆布安排,因而看上去从容洒脱,绝无生硬刻板之感。攲侧有度、大小任意、粗细随心、浓淡相间、运笔徐疾有别的丰富变化,取帖学之长,结字谨严瑰奇,用笔劲挺婉丽,无狂野态,富书卷气,形意兼得,散逸通灵,儒风雅韵,尽脱凡俗。让楷书生动起来、活跃起来、清新起来、亲近起来。让楷书赋予更多的性情抒发。
祝福张先生在书法的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实有力!!
望惠赐斋号
迟斋
谢谢了

晋缘堂主 发表于 2009-8-23 21:37

洋洋大观,全部看完,作品大多收藏了。
楷书能当字帖,几张行草章法构成匠心独运,十分有借鉴意义。
能让大家不忍换别的网页继续看下去的主要原因,应该张先生的作品—“雅俗共赏”!em1 em1
这也从而带来不足:笔墨受时风影响,自己的个性语言不足,作品放在当今获奖书家作品中,不能一眼让人看出是张先生的。
相信随着张先生的阅历逐渐增加,学养逐渐丰富,佛法逐渐参悟,艺术前景将更加可观!
为先生祝福!em1 em1

墨云轩 发表于 2009-8-23 22:03


对维忠书法的四点认识 维忠先生近几年来在全国各类书法大赛中成绩斐然,其成功自有根源所在。仔细品味其作品,我认为有如下特点值得关注:
一是将北碑雅化。我们知道,墓志的书写与镌刻大多是民间工匠所为,虽多厚重拙扑之气,然鱼龙混杂,糟粕的成份也很多。由是,他在吸收的过程中,在光大北碑内在艺术语言,不损害碑书特质的同时,以其敏锐的视角和士人的情怀,在笔法、章法节奏上对魏墓志进行淘洗、提炼和改造,辅以行书笔意融入北碑,造出自家新样,写出一种清气、逸气,赋予魏墓志以生命的律动和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是笔墨凝炼,删繁就简。简,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是概括,是提纯。维忠先生具有把审美意象高度概念化的本领。他以尽量少的笔墨表现更丰富的审美的内涵。点画之间简净爽利,顾盼生情。少数笔画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诧异,但却衔接得当,有惊无险。正因为有这些笔不到意到的空间,使点画有了虚与实的交融,观众有了想像的拓展,作品增加了空间感知的意蕴。
三是用笔精准到位,富于节奏。维忠先生具备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优势,即在快速的运笔过程中,不失法度,能精确地表现点画形态。心、手、眼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做到抒情达意,心手双畅。不仅如此,在点画与章法的节奏上,维忠先生掌控能力也非同凡响,点画之间除上面提到的虚实外,由局部点画到整体,章法的轻重疾徐也别具匠心。
四是出入传统,食古能化。维忠先生学碑,不是对碑进行简单的描摹,而是把清初以来各家学碑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反思,从而找出自己的路径,他的点画继承了方笔为主的碑版特色,但仔细琢磨却又无一笔依葫芦画瓢,是以不似求似,以似而求不似,所谓的似也就是具体而微的意象上的似,是神似而形不似;所谓的不似是宏观的意蕴上传达碑字审美的特征。所以观其作品能给欣赏者一种灵动活泼,轻松自如的感觉,避免了碑派书法板、刻、结、滞的弊端。

923758056 发表于 2009-8-23 22:41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em1 em1 em1

hailongjiang 发表于 2009-8-23 23:06

看了张维忠先生的网展,很受启发。
我写了十七年的楷书,感觉要碑帖结合的好很难,要把楷书写活更难,要把楷书写的既传统又符合当代人尚情的欣赏口味更是难上加难,这一点,张维忠先生基本做到了,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当代的楷书创作,比较多的是魏碑加唐楷的形式,近几年人们更多的是加入一些行书的笔法和特性,显得率真、灵动、有趣,但这种结合,把握的不好,很容易显得杂乱,欠缺揉和的功夫,所以我们在历届的书法展作品集里面,看到更多的是纯粹魏碑或是唐楷的东西,比如黄建水先生和李国胜先生的获奖作品,最近几年以李啸先生为代表的把楷书照行书写的方法影响了一大批书法爱好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发展空间,张先生应当是此书风中的佼佼者。他的楷书作品里,你可以看到魏碑、唐楷、隶书、行书等很多东西,而又要结合的天衣无缝,自然生动,真的很难。
从作品所表现出的效果看,先生的用笔应当是比较快的,这样的笔法,在寸楷的书写中,应当会增加作品的灵动性,显得飘逸潇洒,但是在行书作品中,感觉先生写的更迅捷了,出现了许多尖、薄、瘦弱的笔画,显得苍白无力,古人说要力透纸背,我想先生可以思考。
一孔之见,说的不对的地方,各位一笑。
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姜海龙,265200

楚鲁墨人 发表于 2009-8-24 08:00

张维忠老师的楷书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临帖时间长,路子正,结字非常扎实。特别是每个字的重心都有点偏下,给人一种沉稳敦实的感觉,一点一划都非常的认真,为我们刚学书法的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祝张老师艺业精进!

史大作 发表于 2009-8-24 09:17

em1 em1 em1

芹溪弄墨 发表于 2009-8-24 10:28

拜读张老师作品令我受益匪浅,尤其喜欢张老师的小字。不知老师能否送学生一本作品集学习。谢谢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乡企城榆溪花园小区四排三栋三单元301室
冯国军   收
邮编:719000
页: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查看完整版本: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 >> 北京·张维忠(读帖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