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寒巢___寒石

要站在世界美学史的高度建立美学体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巢___寒石 于 2011-4-16 22:15 编辑 0 R  n) j* V' ]$ i0 B8 I
& M- c+ e: v4 k+ F- c* [5 H( l4 t# y
艺术形而上学的意想不到成为科学灵感辉煌的心有灵犀.
  r) S6 Z, v  E) P" W6 F昙花一现的相成相反,其行为的过为已甚则表现为趋之若骛吃饱了撑的慌的视夸张,荒诞,不合情理,技巧的十足卖弄而成为家常便饭;恰如排山倒海的经典复制,奇技淫巧的断然拒绝,意味的自淫与闷骚,借题发挥的俗不可耐,皆成为艺术创造的害群之马;使艺术创造由真实--丰富想象--真实的行为实践,变味由真实--丰富想象--空想的海市蜃楼!使艺术走向了"美的丑"或"丑的美"的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使人们认识,鉴赏艺术是非不分,无所适从!
/ H. U/ c. `% y$ \1 d! a# F# \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省略一万字
( x" I% V' t, ]) t3 i=======================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7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巢___寒石 于 2011-5-7 04:20 编辑
: K% G6 g: x" O! E4 T
9 y0 V, X+ c1 t7 M$ Q潘一见的山水画 , i, Z- {+ {7 k+ A
■邱振中  

# m  z/ U+ L' x 
, L2 W6 n- S5 F' E9 ?8 U) x& Q 敏感是从事艺术活动的前提,但一位艺术家比常人总要多一点“感觉”,因此人们对自己的敏感程度很少去进行审察。当然,通常也没有什么检测“感觉”的手段,大家实际上是稀里糊涂地把艺术做下去,直到接近尾声时,才发现——或永远不能发现——在感觉的敏锐性上出了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不可探测的领域,只要我们对杰出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细致的体察,不难窥测他们大致所处的状态,有了这样一个比照的标准,对自己的状态是不难做出判断的。这些艺术家对作品的细微处,对所有细节之间的关系的体察能力远远超出一般作者,而对于生活、环境的感觉状态,同样如此。换句话说,他们能感受到视觉图景中一般人根本感觉不到的细节和关系,以及图景背后漂浮着的某种氛围。这是才能确凿无误的标记。在这一点上,潘一见具有出色的禀赋。
6 @' Z) j4 ]$ s3 k' ~& E  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构成元素单纯,而构成之下的精神蕴涵却异常复杂,因此决定了从事中国书法、绘画者敏感的特质与指向。其一,感觉的精微。简单的构成元素承担着复杂的蕴涵,那么构成元素必然要向极为精细的方向发展,这对艺术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二,技巧与精神氛围密切相关,下笔即见格调。这至今不是一个理论能够解释的问题,但在审美实践中却屡试不爽。其三,仅从技巧来追求最高水准的不可能性。一位中国书画家,整个学习、创作的过程都必须是一个技术与“人”同时锤炼的过程。
" u2 h# L* y1 G1 A0 e4 |& s' J  这是从形式、技法开始的一种叙述,如果从对这个“人”的认识再回到她的绘画,不难做出这样的判断:一切或许都从她的性格中生长出来。她对这一切的获取似乎异常轻松,没有任何强求的痕迹,因此都很好地融合在她的笔下。在她的作品中,对笔触的准确、精微的控制,以及从图形深处透出的雅致,都是当下中国绘画中难得一见的东西。然而,她在前人作品上是下过工夫的,例如她所临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体察入微。, j, U8 e: L* Q' a# f& }6 `
  一位画家对自然感悟的深浅,是不容易加以判断的,因为它们已经与他的作品融为一体。但从对自然的感受的叙述中,特别是创作时对所描述的感受的取舍、想象中,我发现对自然的敏感丝毫不下于对绘画的敏感
' i8 B. c) N8 V( b/ m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书法与绘画的笔触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分离,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曾经是使中国绘画获得伟大成就与丰厚内涵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在举世分离的潮流中,重新把它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或许正通向一条崭新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有潘一见的灵异,她完全有能力把自己的观察、想象化成一种富有个人特征的图景. Q% }- a* ]7 }. L' r1 c& v
==================灵异,就是不可想象却又是情理之中的瞬间,即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7 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巢___寒石 于 2011-5-7 04:47 编辑
) [/ t0 e: B9 z3 K. r. K
4 _4 Q: p) Z7 B& _日本铃木大拙在<禅于心理分析>中说:西方致力于变圆为方,东方则致力于使方等于圆.对于禅来说,圆是圆,方是方;而同时,方是圆,圆是方.. b- e( i* r3 W; B
==================而同时,方是圆,圆是方.只是灵异,就是不可想象却又是情理之中的瞬间,即禅
5 K2 P& @2 H+ q$ w( U/ H==================最后圆还是圆,方还是方
20101213_15e93f94645308984bfdlS7npY8rSACa[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7 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独有偶动与静等其他形式也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炼的矿物质纯度甚至达不到原矿石所含的矿物质纯度.
  u  G' X+ m) z, K==================================={:1_100:}这句话在哪儿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折衷合理的司空见惯,极端怪异,荒诞不经的习以为常,反映了资本艺术化,专制艺术化下名,利地位象征的艺术的趋炎附势和借题发挥,使审美鉴赏被伪艺术甜蜜的毒药所麻醉;艺术的现代主义思潮依然表现的是使人目瞪口呆的皇帝的新装和滥竽充数.
3 e0 t9 g8 x7 `# e/ }& o======================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自社会分工以来长期遗留形成的痼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巢___寒石 于 2011-5-10 11:06 编辑
! c( E( \% N' W5 P1 Q$ Y
4 Z/ }( g" ~; Y; S& h  ~艺术探索的个性,偶然性无疑是先锋,前卫的,需要有敢于逾越雷池的勇气和为之而献身的精神;艺术的科学性,要求艺术必须在哲学普遍意义下对美的高度深度广度加以揭示,在哲学绝对指导意义下对美的时空性作出相对阐释;它是对自然,社会生活化腐朽为神奇使丑到极至成大美的潜移默化;艺术思维方式的变革,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的社会实践,水乳交融地把人类的审美鉴赏水准提升到了不断发展的空前高度.
3 b/ |# e6 n4 b; e艺术探索不是脱离实际的象牙之塔,而应当遵循思想思想无禁区,行为有规范的原则,是脱离了下里巴人低级趣味的阳春白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4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对书法艺术通会之际的切身感悟,则体会不出书法艺术写生的随想,自然也升华不到书法线条视觉的浅吟低唱或引亢高歌等.
3 Q3 a8 d1 C8 Y+ w! \; ~8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5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书见恩仇 于 2011-5-15 08:00 编辑
0 ?2 Q+ P- r9 a3 ?. z1 K5 J# i4 P8 G: H; E* i
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8 R4 ?" v* m- k0 N3 \# f
       有些说法可能存在异议,但是,也很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