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太白诗社

爱国 为民 崇德 尚艺--西部墨潮新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4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 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CIMG075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P108008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8月2日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使书法重新回到普通教育的课堂,对推动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虽然能够起到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个《意见》在全国中小学切实有效地实施下去。在今年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卢中南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就业的建议》的提案,同时得到了第二提案人欧阳中石、第三提案人苏士澍,以及李延声(文艺)、赵学敏(农业)、王成喜(文艺)、何家英(无党派)、黄小同(社科)等22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签字响应。
这份具有代表性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首先指出了当下中小学书法教育中亟待解决的有关问题: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各地在实施过程中短期难以解决师资匮乏问题;缺乏指定教材和明确收费问题,以致很多学校没有教材或使用的写字、书法教材种类虽多但标准不统一;没有将书法教育纳入应试教育中,列入升学中高考内容,不能从根本解决中小学书法教育问题。以及书法课怎样开展的问题?还客观分析了当下中小学书法教育所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0833478f9v8zo1own8issn.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案建议:第一,书法应成为中小学和师范院校的常设学科,列入应试教育的内容之一。要从根本上重视书法教育,就是首先确立在全国中小学的书法与语文、数学、体育、美术有着同等的地位,使之成为独立的科目,至少应该成为语文课的一部分。而且要纳入升学、中高考的考试内容,至少在义务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书写水平应该通过类似体育、美术的优、良、合格、不合格等级达标测试。书法应该成为师范生的常设必修课程。大专院校尤其是师范类学校也要逐步和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一样,实施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才能毕业.
第二,抓好师资培训,做到定人、定岗、定心。“中兴以人才为本”。书法教育进课堂,师资是关键。解决书法教师严重不足的途径之一是在师范学校增设书法进修班。坚持从师范院校培养书法教师,加大对西部地区可以开设书法专业的师范院校各方面的支持,加快书法专业班学生的培养。要建立、健全书法师范生到中小学就业的鼓励机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性的规定,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尽量配属一名专职书法教师,定人定岗。各级政府应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提供条件,切实解决存在问题,支持、协调教育部门从上到下、层层举办师资培训班,争取在几年时间内为全国中小学校调配、培训好书法师资。同时,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选定的统一范本和统一的教学大纲后,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力量抓紧编写与语文教材相配套的、适应教学第一线需要的实用教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前,本人一學期上3000餘人的書法課,改3000餘份試卷。開課之前,學生90%以上,從未摸過毛筆,以爲古物;豈識秦篆漢隸,鍾張羲獻;遑論初唐四家,北宋四家。大齡學生與幼兒書寫,等量齊觀。敎學效果,勞而無功!中小學開設書法課,納入高攷,至少師範類高攷,終於有了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之本质,与音乐相通;皆极重直感,皆好坏成毁唯在一机。  多年前,我引领高中时代的国文先生李幼珍老师上山拜望萧春生老师,那天天朗气清,一派秋凉。屋内宾主对坐,两造欢喜,在杯盏言笑间,夜阑更深,空山寂寂,萧老师兴致甚高,研着墨,笑问客人,欲书何字?李老师遂请以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云: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萧老师濡着墨,在围观诸人屏息中,笔落宣纸,提按使转,尽皆精神;于是一气呵成,只见笔酣墨饱,只见老杜那不多见的自在安然,一切历然。
  捻指间,书成印妥,墨渖朱泥俱新亮;李老师频频称谢,很开心。主客自然又是一番吟吟笑语,也不在话下。隔天放假,萧老师竟日幽栖山间,但屋里那怡怡之气似未散去,他兴致仍好,遂研墨书写,心追手摹,又不知写了几遍几张。但不管如何竭尽心力,又如何抽纸换笔,竟再也写不出一幅《江畔独步寻花》自在安然如昨夜者。
  不知恰当与否,这回,总让我想起了《兰亭集序》──众所周知,那是暮春时节,三月初三,王羲之因祓禊之事,感兴之际,写成了这“天下第一行书”。事后深觉其好,遂反复书之;然欲求神妙精绝如斯者,却终不可得。同样的,黄庭坚在苏轼那熠耀非常的《寒食帖》后头跋中,也明白言道,“试使东
坡复为之,未必及此。”至于《祭侄文稿》,那更是颜真卿极度悲愤寥乱下的书写之稿,当然万万不可能重现再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之本质,与音乐相通;皆极重直感,皆好坏成毁唯在一机。乐音既出,杳然不可追;书法一笔内完,亦无可增减。音乐和书法,惟在一机,皆难再现,因此,都触及了天人之际。
  那触及天人之际的“三大行书”,都扣到了相对世界中的绝对;因为绝对,便是唯一,便无以再现。这般游嬉天人,当然得功底深厚,但再怎么真积力久,也只是尽了人力;有人力,还得要有天意,始可成其大,才能扣到那绝对,才可件件是绝响。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诗如此,书法亦如此。上回,业师林谷芳先生电话商请徐永进先生题写“画禅”二字,徐先生准备了多幅,却都未尽满意;临交件时,却才恍然明白,早先一直将“画禅”误为“话禅”,前此“话禅”诸幅,遂全不可用。但这晌,时间已然紧迫,无暇构思,遂只好一挥而就;这一写,却果然便好,远胜于前。禅宗常说,“悬崖撒手,绝后再苏”;徐先生这一撒手,断了诸多思虑分别之心,故无心,遂成佳作。
  无心,看似偶然,但其实不尽如此。扣除偶一得之,真要无心,仍有赖平日绵密之功夫,绝非说“无”便能“无”。事实上,中国儒释道三家所有的修行功夫,都一致指向了这“无心”之体证。譬诸打坐,真要坐,既非沈空守寂,更非槁木死灰;那般直坐兀兀,乃系“寂而照、照而寂”,系药山惟岩所说的“思量个不思量”,系抖落凡百不相干者,以证那无心之心。正因此心之寂,故不生分别;又因此心能照,故可直契一如,当下应机,遂见万物历然。
  临帖,亦是如此。传统书艺,极度看重临帖功夫,这与强调创意的当代艺术,形成了极大反差。临帖,固可观结字、看笔法、赏行气,广纳各碑各帖资粮,藉以锤炼深厚之功底;但根柢说来,临帖之为用,另有更无用之大用,亦即,养书写者之无心;养此无心,则通于修行。
20090914_2212078fc11f8106a29fR4rpG8ph5itY.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之人,皆有意、必、固、我;任何书写者,亦必有其执著,有其惯性。临帖,首先就必须摒弃原有的书写习惯,一切归零,如小学生般充满喜气地唯虔唯敬虚心地一笔一画跟着描摹,这最有益于无心之养。无心,可照见万物历然;故临帖真临到了无心之境,便可契入碑帖后头的天心与人意。临帖,若扣到这天心人意,就远非区区之技法层次所能拘限,已然涉及到开阔心量、翻转生命之另一境界,实则骎骎然入道矣。那么,我们才总算明白,琴棋书画文人四艺中,书法缘何位先于绘画?又孔子以六艺教人,为何书艺能列次其间,绘画却不与焉?
  书者,书写也;书法,原不离日用,可记账、可酬对,或记功、或铭事,本可是信札书简、亦可为草草文稿。正因不离日用,故根本上就是当下应机,不以刻意造作为美。中国文明向来强调以色显空、以体显用,总在日常功用中体现大道;书法原只是寻常日用,却能深湛入道,正因从临帖之锤炼到作品之完成,从基本功到究竟法,都共同指向了这“无心”之境。
  可惜的是,当代书法因受制商业逻辑,夸大了创新之重要,动辄将创意云云给无限上纲,于是喧宾夺主,日益轻忽临帖这基本功。再者,因西方美学之影响,又因专业主义之盛行,近人书法过度强调表现,又向绘画过度倾斜,重结构、多作意,强调设计的形式美;这虽有视觉的一时之快,但总机心太过。若此,则自起至终,皆日渐悖离了书法“无心”之旨。亦可叹也。
  现今世人,心疲神蔽者,多矣;“寐也魂交,觉也形开”,或躁或郁,不知凡几;如此诸人,总是离“无心”之境远了些。传统书法,本是“无心”之事,于当代之躁郁,其实最可对治。书法可怡情养性,这说法虽属寻常,却扣到了“无心”此无用之大用。天地无心以成化,人无心而体道,书艺无心则可成其大,不仅作品大,更是生命境界的扩大。有心书艺者,切莫轻忽了这个原点。
272242597476243605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爱好写草书,我来谈谈草书.
现在许多写行书的人都热衷于写草书,且较多一部分人以为行书写狂放一点就是草书.其实不然.
行书与草书不完全是一个体系,更不是母子关系.
行书是行书,草书是草书,行书主要由楷书演变而来,草书主要由隶书演变而来,桥归桥,路归路.
但整个书法体系是互有联系的,所以,行书与草书也有内在联系,两者用笔,用墨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但又互有区别.行书是楷书的快写,而草书(今草)不是行书的快写,也不是楷书隶书的快写.草书每个字都有草书写法,称为草法,这就是草书的特点.
目前,好多行书高手不能分清行书与草书之间的不同规律,所以写出来的草书就变得不伦不类.
草书有收敛的有放纵的,收敛的(称"不放纵的"好像确切一点)为小草;放纵的为大草.这些学草的人人都懂,毋需肇术.
但无论收敛还是放纵,都以写出深度为好.所谓深度我的理解是点画扎实,气息高古雅致,气韵自然生动等等.
收与放没有高低之分,不是说收敛的一定好或不好;也不是说放纵的一定好或不好.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和大草自叙帖都达至高境界,都是极品,没有高低好坏之分.有人认为写狂草吃响,就任着性子狂,以为越狂越好,其实这不是真懂草书.
学书多思考肯定不错,学什么,怎么学都得认真思考,不得盲干,这就是事赔功半和事半功赔的问题.
学书可以多思考,并且要独立思考,但创作时想法过多就不一定好,尤其是草书,更是"无意于佳乃佳"为佳.创作想法过多往往用意过多,用意多作品做的成分就多.这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
艺术创新不是靠多想能够想出来的,是在平时不断积累中逐渐形成逐步完善水到渠成.
        一孔之见,请方家教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