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5669|回复: 39

范曾指《研山铭》是伪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3-23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书画》杂志第3期发表画家范曾的文章,全文如下,图版从略。
尘埃洗尽辨媸妍
——米芾《研山铭》辨伪
范  曾
   这真是令千古文人墨客叹惋的悲剧,以烟霞痼疾、泉石膏肓闻于朝野的米芾,一旦失去他的爱石研山,比丢掉乌纱更让他哀伤。他朝思暮想,再一见研山而不可得,昔日的知友薛绍彭,成了“忍人”;因为米芾已用研山与他换了宝物,既已作研山之主,他深知米芾装痴卖乖不择手段而索取宝贝的伎俩,当然不敢再给他看到。你拗不过米颠的耍赖,他有天才,又痴迷得真醇,会使你不忍心看到他的失望,那惟一的办法是作一次“忍人”,让他去孤泣吧。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对此有所描述,所幸其文不长:“此石是南唐宝石,被道祖易去。仲美旧有诗云:研山不易见,移得沁翠峰。洞色书几,隐约烟朦胧。岩自有古,独立高崧。安知无云霞,造化与天通。立壁照春野,当有千丈松。崎岖浮波澜,偃仰蟠蛟龙,萧萧生风雨,俨若山林中。尘梦忽不到,触目万虑空。公家富奇石,不许常人同。研山出层碧,峥嵘实天工,淋漓山上泉,滴沥助毫端。挥成惊世文,立意皆逢原。江南秋色起,风远洞庭宽,往往入佳趣,挥洒出妙言,愿公珍此石,莫与众物肩,何必嵩少隐,可藏为地仙。予亦有作云:研山不复见,哦诗徒叹息。惟有玉蟾蜍,向予频泪滴。此石一入渠手,不得再见,每同交友往观,亦不出视。绍彭公真忍人也。予今笔想成图,仿佛在目,从此吾斋秀气当不复泯矣。崇宁元年八月望,米芾书。”既然“忍人”无情如此,童心未泯的米芾在百无聊赖中的办法是凭记忆画出了这稀世的案头清供。这段文字一直为后来的文人在笔记中辗转抄录,最近翻阅明末天启五年(1625)版的《苏米志林》,几乎一字不落地转载此事,足见这一文坛私案,牵引过几百年来文人的情思,这其中包含着感同身受的对一切可珍惜的事物失去后的怀恋,我们不妨称之为“研山情结”。
   这“研山情结”在21世纪初的中国演出了《研山铭》回归故国的轩然喜剧。
   先是国内忽传米芾之真迹《研山铭》自日本归国拍卖,以天文之价被故宫购得,苟果有米芾之真迹在900年间寂然无闻、历尽兵燹虫蠹、人世沧桑,忽见天日,并且东渡复归,这种发现的可能性当然少之又少,这不啻是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亿万光年外的恒星。人们的欣喜、奔走相告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当米景扬先生将一卷《研山铭》的复制品送到我眼前时,我的心不免凉了半截。
   迎面而来的是一股从《研山铭》卷轴中透出的忸怩伪态,且不说这铭文从南宋至明清未见诸任何典籍笔记,单从铭文本身看,也殊乏诗意,倒颇似道家的符偈,前言不搭后语,境界阙如,一定说这是“天下第一等人”(苏轼赞语)米芾的作品,并强作解人,把这陋诗吹到天上去,难免有些滑稽。显然作伪者会用十个谎言圆一个谎言,于是在卷中出现了《研山图》(图1),这《研山图》紧跟于《研山铭》之后,当然是希望人们相信这是米芾“笔想成图”的那幅《研山图》,但是,它却完成了我们对《研山铭》的第一审问。
   首先,《研山图》笔力柔弱如小女子作,而《宝晋斋研山图》六字及“不假雕琢,浑然天成”八字篆书幼稚如初学,隶书更非宋人风骨,以颠狂恣肆如米芾者决不会画出、写出这样的东西。我们无幸亲见米芾的“米点山水”,才气过人的米芾诗文书翰的妙绝是不容怀疑的,然而绘画一项却是需要颠狂者耐着性子下一点“应物象形”上的功夫的,这一点米芾大概做不到,而平日又口出狂言,纵横点评,藏拙应是米芾的上策。纵然如此,米芾的下笔大概还是可观的,过去只见过《珊瑚帖》(图2)上那根枝杈横斜的珊瑚,那线条还是如金刚杵不同凡响的,与这《研山图》比较,真有天壤之别。我心里的凉意,驱使我冷眼转向对《研山铭》的第二审问:米友仁鉴定书的真伪。
   大小米的书法渊源上溯王献之,王献之的书法比乃翁圆融不逮而犀利过之,这在大小米的书法中可见消息,他们的字都有刚艮不驯的一面。而《研山铭》后米友仁的鉴定证书(图3),则用笔拖沓疲软,面目可憎,进一步细审之,则看出依样描摹而非直抒胸臆的痕迹,如果这直觉八九不离十的话,那当我们将此两行小楷与米友仁其他为乃翁真迹若《简尺并珊瑚帖》(图4)、《苕溪诗卷》(图5)、《草书九帖》(图6)所作鉴定比较,立刻证明了本人作为艺术家直觉之敏锐无误。毫无疑问,米友仁这两行字乃是拙劣之极的摹拟,用笔的迟疑来自看一笔写一笔的状态,而线条的拙笨,纯属摹写者的低能。最露出马脚的事终于出现了,试看《研山铭》后米友仁的鉴定跋文,与《草书九帖》后的字迹何其相似乃尔,字距、笔画长、粗细、倾斜程度几近克隆术,有一点鉴定常识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指出其中必有一件为伪。自古真伪同冰炭,真者自真,伪者自伪,《研山铭》后米友仁的跋文伪态毕露是意料中事。再看那“恭跋”二字的撇捺,简直令人大噱,而“研山铭”三字因无范本,则生硬硬、死敦敦跳入视线,这假得离谱的字,国中鉴定诸家,难道看不出吗?
   好了,现在我们挥师讨伐《研山铭》,这是在彻底心灰意冷的情态下的讨伐,当然扫却了一切不负责任的热情,此时只有冷峻而凌厉的辨判精神。前25字自“研”至“泽”尚有可观,“泽”后掉“厚坤”二字不谈,后面的12字与前者比较,显见非一人之手笔,不仅墨色有异,连毛笔也更换了。前25字所用笔刚柔相济,羊毫中兼以狼毫,故偶有提笔细画者。而后面的字则笨拙无以复加,“前轩书”三字,直为市井恶札,岂会出自米芾之手?前面已判定米友仁之证书为伪,则米芾《研山铭》似可以为赝品无疑,为的是有过证伪而迹真的先例,所以我们有必要作上述的辨析。
   对《研山铭》的三审过后,此书为伪是毋庸置疑的,除此,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些低一层次的追问,譬如金人王庭筠的题跋,显为与《研山铭》牛头不对马嘴的插科。试问,王庭筠那是在谈米芾的字吗?似乎是在称赞一幅鸟虫篆,故有“鸟迹雀形,字意极古,变态万太,笔底有神”之说,作伪者不知从何处割来一段名人手迹,非惟无助其真,更显其伪。又《研山铭》上钤盖的两方“内府书印”骑缝章(图7、图8),既然米友仁跋文为伪,此两印无须再辨,而其篆法笔画上的差异与前面《研山铭》上的那一方“内府书印”是十分明显的,尤其“内”字上端的方圆弧度。
   收藏界沉寂太久之后,需要一些刺激的因素吹皱一池春水,前半年的沸沸扬扬是到了该冷静的时刻了。对于一些突发的收藏事件,全社会的从众心理是必然的,个个都对《研山铭》翘起了大拇指。而鉴定家的目光在被热情洗礼之后,严苛化为了宽容,那明显的支离破败如《研山铭》后12字(不包括“厚坤”二字),则以为米芾才高八斗故有此跌宕不羁的险笔。我们切莫被书画史上的颠者、狂者蒙蔽,大体那是一种生存艺术,一种韬光养晦的策略,米芾、张旭、怀素都不能逃此法眼。因为他们的作品告诉我们,他们绝对有冷静的审美判断以控制奔突的创造热情,他们再颠狂的作品中几乎无一败笔,便是铁证。真正神经出了问题的是徐渭,在他天才俊发的作品中时不时地来一二败笔令人扼腕。米芾可能吗?当然不会。
   静言思之,倘若故宫专家们验定“内府书印”、“封”、“悦生”诸印为真,那么我们现在大可拿出福尔摩斯侦破疑案的推论术,来作一次900年来的巡视:最初,发现一张类似米芾的字《研山铭》,没有落款,到了宋内府后,盖上了“内府书印”;再后到了权相贾似道手,他是天下的大玩家,眼力当属不俗,对此字有所怀疑,所以虽盖了“封”和“悦生”葫芦印,但未收入其《悦生所藏书画别录》之中。这幅字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应在宋末,一切作伪者都在元后,因为有了前面的钤印,穿凿附会之想是难免的了。又过相当时日,则补纳凑合的有米友仁伪跋的米芾《研山铭》终于问世,此是米友仁已殁百余年后事,其后越元、明、清,附庸风雅的文人对书道不甚了了,题两段废话,盖几枚印章,则不在本文辨析范围之内,可作儿戏观。可惜此幅赝品没有到董其昌这些厉害角色前,苟然,今天的一切争论恐怕都是多余的。
附诗一首:
辨《研山铭》
   研山一失剧堪怜,大米曾经抱石眠。
滴泪无筹寒月下,挥毫寄想画图前。
铭文恐是闲人笔,印玺原为过眼烟。
拭目烦君追远古,尘埃洗尽辨媸妍。
                 (作者地址:南开大学)



  



  
发表于 2003-3-23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范曾指《研山铭》是伪作

是啊,老狂看了半天
也没看出"研"贴有何高妙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3-23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范曾指《研山铭》是伪作

看来以前在下对老范是有成见的,
今日这篇文章视点客观新颖,聊备一格!
若真是赝品,岂不令启老,徐老大跌眼镜!
老范的石头这回扔大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范曾指《研山铭》是伪作

[这个贴子最后由SIM在 2003/05/02 01:30pm 第 1 次编辑]

昨晚看江苏卫视的《我家有宝》栏目,单国防,黄惇等专家现场讲演,应该是真迹无疑!不过我还是从电视上第一次看到原大的仿真件,气魄很是大呀,确可以说是老米的精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7-23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范曾指《研山铭》是伪作

[这个贴子最后由狂草王在 2003/07/23 06:17pm 第 2 次编辑]

假!假!连老米的斋号宝晋斋都错题为“宝晋山”啦
某些名家真是可笑啊。见上
30_67_4.jpg
30_67_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8-16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范曾指《研山铭》是伪作

为什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范曾指《研山铭》是伪作

人言我亦言,更有谁人见?此中有真趣,妙不可复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6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范曾指《研山铭》是伪作

范曾此文颇有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7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范曾指《研山铭》是伪作

沈著飞翥《研山铭》
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17日 09:23
  徐建委文
  2002年12月8日,米芾的名作《研山铭》以创中国书画作品拍卖最高价的2999万元回归祖国,《研山铭》去国两百年后,成为我国所设“重点文物征集专项经费”购回的首件文物。《研山铭》号称堪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并提,被称作“天下第一难书”,是我国书法史上的顶级名作之一。
《研山铭》手卷,水墨纸本,高36厘米,长138厘米,分三段。第一段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的三十九个行书大字:“研山铭 五色水 浮昆仑 潭在顶 出黑云 挂龙怪 烁电痕 下震霆 泽厚坤 极变化 阖道门 宝晋山前轩书。”第二段为绘制的《研山图》,所谓“研山”,其实是一块山形砚台;第三段为米芾之子米友仁、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和清代书画家陈浩的题跋。这幅作品是米芾存世的三件大字作品之一,因此就显的格外珍贵。但其2999万的身价却并不仅仅因为它的稀缺,从艺术角度而言,它也是一幅罕见的上乘作品。
  以书论之,大字较小字更容易暴露书者的功力和气度上的不足,所以存世的书法作品中大字佳作比较少见。宋四家之首苏轼就曾在书信中称自己不善作大字,米芾也曾在自己的《海岳名言》中鄙夷欧阳询“道林之寺”大字榜书“寒俭无精神”,又称柳公权“国清寺”三个大字“大小不相称,费尽筋骨”,对于历史上第一流的书法家来说,大字法书尚有如此的问题,可见在大字作品上出精品是何等的不易。《研山铭》作为米芾的大字精品,从整体上看气象萧森,笔划之中有龙蛇遒跃的痕迹,在跳荡的表象之下,有浑然的整体存在。正像那些第一流的艺术作品一样,《研山铭》在作品的最深层有着其独立的精核,它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在其中贯通了一股特殊的“气”那么简单。一流的书法家都可以使其作品贯通某种“气”,但其所有作品不可能都成为名作,因为“气韵生动”对于所有的一流书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境界。像《研山铭》这样的作品的出现却需要一点点的运气,就像《兰亭集序》和《祭侄文稿》一样。这一点点的运气其实是一种神性的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即使是对于米芾这样的天才型书家来说,这种神性的因素也只存在于《研山铭》和《多景楼诗册》两件存世的作品中而已,其它如《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就缺乏这种神性,因此而平庸了许多。
  具体而言,《研山铭》诚如宋赵秉文所盛赞《多景楼诗册》所言的:“偃然如枯松之卧涧壑,截然如快剑之斩蛟龙,奋然如龙蛇之起陆,矫然如雕鹗之盘空。乌获之扛鼎,不足以比其雄且壮也,养由基之贯七札,不足以比其沉着痛快也。”其中的一笔一划都融合在整体的精神之中,这就使单单谈论笔法的任何企图都将是徒劳的。面对这样的作品,如果只是去欣赏其运笔、结体的话,那将是对名作的莫大的侮辱。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注意它的运笔和结体。米芾笔法的多变堪称宋人第一,古人所谓八面开锋,即是指米字而言。《研山铭》在运笔上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筋雄骨毅,变化无穷。结字上,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较之《多景楼诗册》少些飞白灵动,但多些刚劲奔腾,启功先生赋诗赞曰:“羡煞襄阳一枝笔,玲珑八面写秋深。”
  《研山铭》手卷,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南宋理宗时被右丞相贾似道收藏。递传到元代,被元代最负盛名的书画鉴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其后流落日本,被日本有邻博物馆收藏。启功先生多年前曾经无限感慨地说:“我此生见不到米芾的《研山铭》,将死不瞑目!”幸在今年的年末,经过各方的努力,这件顶级国宝终于回到故土,在它本来应该属于的地方继续展示它的非凡价值。
  附
  1、专家评说
  启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见到此手卷前,从未见过《研山铭》原墨迹本,几次到日本总想看看这件国宝,但一直没有机会。《研山铭》的影响巨大,主要得力于《玉虹鉴真帖》和《听雨楼帖》的拓印,《研山铭》墨宝的回归,对文物界、鉴定界、收藏界、书法界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研山铭》纸为3张,用的南唐澄心党纸,大米、小米是不容怀疑的真迹。
  徐邦达(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米芾大字行书《研山铭》卷,后附其子米友仁题跋两行,确为绝世神品。
  大米、小米为真迹,王庭筠不敢说。《研山图》待考,但肯定是宋代的。
  傅熹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大米、小米王庭筠的字均为真迹,《研山图》待研究。
  杨臣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此卷未属米芾名款,仅落“宝晋山前轩书”款,但是卷后有其子米友仁的跋文:“右研山铭,先臣芾真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此乃“小米”奉南宋高宗皇帝之命,定“大米”书法作品的真伪而专作的题跋。其他米芾书法作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苕溪诗》卷、《珊瑚帖》和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草书四帖》等也都有“小米”此类题跋。此卷正文中部接缝处上方钤有宋高宗的“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年号玺,均为朱文水蜜印,显系南宋高宗内府收藏。
  石开(书画家、评论家):千年来学米的书家无数,但未闻可以乱真者,主要是因为乱真不易。米芾“伪造”《中秋帖》,有赖于他的一手神技,同样道理,要伪造米芾也得一手神技,而斯人之后未见来者。
  有人以其未入清内府而疑其伪,流入日本后,又以其未被日人著录而提出疑问,殊不知米字之神奇,摩之可也,伪之则不可。《研山铭》的每笔每画自己会说话。
  曹宝麟(暨南大学教授):就书法而言,初始的观感,《研山铭》似乎是最不为我看好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它的佳处渐渐地被品味出来,深觉本帖实代表了米氏大字行书的最高水平。与《虹县诗》的稍嫌力过和《多景楼诗》的颇苦燥急相比,《研山铭》以“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高格,更体现出对所藏宝物一往情深的得意之情。如从技法层面稍作分析,本帖可作为其实践艺术主张的最佳样本。
  《研山铭》经米友仁鉴定为真迹,已为定论,似乎不应存在问题。但是如果鉴定语为伪,那不是问题严重了吗?
  考察最足倚信的方法即是校勘。因为每位书家的所谓“笔性”各自有别,这是作伪者无所逞其技的。
  通过米芾另一刻本大字行书《自叙帖》与《研山铭》的对比,不仅足以作出《研山铭》必真无疑的结论,而且也证实《自叙帖》作于晚年的推测。我们甚至可以断言,这两部作品书写的年代极近,而且从字形和线质也可认定二者是同一支笔同一种纸所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范曾指《研山铭》是伪作

范曾绘画以线条胜,而书法却故作抖擞,落入俗气。近年书法作品试图有所改观,然纵横平直,反失以往之韵味,实是多出己意使然,传统功夫下少了。此评研山铭,更是暴露了其传统书学的不足,让人一哂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