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叶武

【翰墨焦点】——张志庆书法专题(评论获赠人员名单公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0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1_244:}{:1_244:}{:1_244:}{:1_244:}{:1_244:}{:1_2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0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张志庆老师2014书法网络展圆满成功!
在中国书法家论坛学生已经认真拜读了张志庆老师的全部作品,并且回了此贴,现再把这贴重发一遍,严重支持张志庆老师2014书法网络展。不管最终有没有获奖,学生都支持张志庆老师。
今天怀着虔诚的心情认真看了又看张志庆老师的全部作品,觉得很有震撼力,非常夺人眼球。总体给人感觉张老师的书法立足传统,有着扎实的基本功!精于临帖,展出的临帖作品惟妙惟肖,但张老师又不局限于法帖的束缚,既能入帖掌握各种经典法帖不同用墨用笔以及结构章法的技巧,又在出帖后对自己书法创作融入自己创新理念,用自己学识修养及感悟去再现书法艺术!如老师的行草作品学生甚是喜爱,其以二王笔法为根基,不仅渗透了二王的法帖,还融会了苏东坡、米芾等诸家,博采众长,注重兼收并蓄,平和中不乏飘逸,淡雅中透露出俊秀,俊秀中又蕴含雄强之气,作品洋溢着浓浓的书卷气。从作品中我们仿佛都能看到历代书法大家的影子,但张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把书法融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感悟,使更多的书法元素融入到作品当中,这就使书法作品有了更多的灵性,因此,读张老师的行草书法作品,感觉多姿多彩,飘逸洒脱,俊朗秀美,气势非凡。
老师的小楷作品也很养眼,用笔精到细致,使转顿挫清晰自然,笔力沉稳,给人一股清雅、简静之气,通篇透露出一种静谧的气息,这在当今这个浮躁的书坛显得尤为难得。这个静并非是指一潭死水、了无生气,而是一种优雅的清新之气,外在的形态是静的,而内在的气息却是神采飞扬的,如闲云出岫,端人佩玉。品赏老师的楷书作品,可以让人仿佛漫步在书海和智林之间,温润、闲适,骚动的心也会立即平静下来,宛如炎热的夏日里的一杯冰茶让人可以清凉透底,非常舒服。学生忠心祝愿老师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能越走越宽广。学生非常喜欢老师的书法,不知能否有缘获赠老师的书法近距离学习和珍藏呢?学生在此先致谢意。
地址:福建漳浦农械厂新宿舍楼2-203 方民河 邮编:363200 电话:13709313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0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建国老师书法赏析
今天认真拜读了冯建国老师的书法作品,觉得很有震撼力,非常夺人眼球。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当今的书法展览中,以写二王居多,并且大都千篇一律,面目基本上都相似,让人有审美疲劳的感觉,二王一路是一种主流,同时也是一种阻碍,使书法作品出现了同质化,这不能说是一种遗憾。但老师您的书法作品,呈现出跟别人不同的风格面貌,特别喜爱老师的行草作品,其行草书揉帖味、碑意于一体,但又不局限于帖、碑的束缚,既能入帖掌握各种经典法帖不同用墨用笔以及结构章法的技巧,又在出帖后对自己书法创作融入自己创新理念,用自己学识修养及感悟去再现书法艺术!故在用笔上厚重、老辣,让人感到粗犷而不粗野,率真而不草率,在墨色的应用上,浓淡相间,润枯相济,挥洒自如,在笔法上,方圆结合,转折相交,在结体上线条顾盼,倚正相交,拙中见巧,丰润灵动。法度严谨而不失清秀俊逸之姿,蕴籍含蓄,内韵毕现,古意昂然。作品中散发着清新,浪漫,典雅的文人书卷气息,有大家风范也!
老师的小楷平正稳健而不显呆板,端庄流丽而不显单薄。在不表现中很好地有所表现,不假雕饰,不矜奇怪而韵余于笔,清新自然。作品字里行间均能传达出其人之狷介,其书之安雅。通篇透露出一种静谧的气息,这在当今这个浮躁的书坛显得尤为难得。当然这个静并非是指一潭死水、了无生气,而是一种优雅的清新之气,外在的形态是静的,而内在的气息却是神采飞扬的,如闲云出岫,端人佩玉。作品显示出的气息实际上透露出书家创作时的心态,一个心浮气躁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写出清新、简静的作品,清人吴乔曾说:“粗心浮气,陈浊钝滞之根也。粗浮在心,必致陈浊在笔。”品赏老师的楷书作品,可以让人仿佛漫步在书海和智林之间,温润、闲适,骚动的心也会立即平静下来,宛如炎热的夏日里的一杯冰茶让人可以清凉透底,非常舒服。学生忠心祝愿老师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能越走越宽广。学生非常喜欢老师的书法,不知能否有缘获赠老师的书法近距离学习和珍藏呢?学生在此先致谢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0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贺老师的楷书用笔精到细致,使转顿挫清晰自然,笔力沉稳,给人一股清雅、简静之气,通篇透露出一种静谧的气息,这在当今这个浮躁的书坛显得尤为难得。贺老师其他的篆书、隶书也非常养眼,学生就不在此一一评述了。 学生衷心祝愿贺老师的书艺能越来越精湛。学生非常喜欢老师的书法,不知能否赠作品让学生近距离品赏和珍藏?学生在此先谢了。
地址:福建漳浦农械厂新宿舍楼2-203 方民河 邮编:363200 电话:13709313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0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baidu.com/s?wd=%E7%94%A8%E7%AC%94%E7%B2%BE%E5%88%B0%E7%BB%86%E8%87%B4%EF%BC%8C%E4%BD%BF%E8%BD%AC%E9%A1%BF%E6%8C%AB%E6%B8%85%E6%99%B0%E8%87%AA%E7%84%B6%EF%BC%8C%E7%AC%94%E5%8A%9B%E6%B2%89%E7%A8%B3%EF%BC%8C%E7%BB%99%E4%BA%BA%E4%B8%80%E8%82%A1%E6%B8%85%E9%9B%85%E3%80%81%E7%AE%80%E9%9D%99%E4%B9%8B%E6%B0%94%EF%BC%8C%E9%80%9A%E7%AF%87%E9%80%8F%E9%9C%B2%E5%87%BA%E4%B8%80%E7%A7%8D%E9%9D%99%E8%B0%A7%E7%9A%84%E6%B0%94%E6%81%AF%EF%BC%8C%E8%BF%99%E5%9C%A8%E5%BD%93%E4%BB%8A%E8%BF%99%E4%B8%AA%E6%B5%AE%E8%BA%81%E7%9A%84%E4%B9%A6%E5%9D%9B%E6%98%BE%E5%BE%97%E5%B0%A4%E4%B8%BA%E9%9A%BE%E5%BE%97%E3%80%82%E8%BF%99%E4%B8%AA%E9%9D%99%E5%B9%B6%E9%9D%9E%E6%98%AF%E6%8C%87%E4%B8%80%E6%BD%AD%E6%AD%BB%E6%B0%B4&tn=ichuner_1_dg&ie=utf-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0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龙开胜先生书法艺术西安展圆满成功!!!
       “东海龙开胜;泰山石敢当 。”是书坛泰斗欧阳中石老夫子给龙开胜先生撰写的对联,一方面是对龙开胜先生书法成就的提携与嘉奖,另一方面是对龙开胜先生书法造诣的肯定。确实欧阳老夫子艺术成就和龙开胜先生的书法艺术造诣是当代书坛为数不多的,可以古代书法家相比肩的艺术大家。
        龙开胜老师是近年来成长起来的当代书坛最具成就的书法大家,他在很年轻时就崭露头角,先后在全国各类展览上获最高奖,大才也!龙开胜先生近年来致力于书法的创作,出版了很多本字帖,影响很大,水平很高,放置在古人经典法帖中亦无丝毫逊色。
        我关注龙老师书法是很久的事了,尤其喜欢龙老师的魏碑体楷书与行草书。我与龙老师不曾谋面过,但每每读到龙老师的书法作品,亲切之感就油然而生。这当然首先来于龙老师的作品表现出来的风度与气韵。龙老师的作品表现的气质文质彬彬,不卑不亢,若谦谦君子,淳正堂皇而又曼妙多姿,兼有着碑刻书法的厚重朴茂和南方书卷气帖派书法的风流自赏。点画之间绝无轻佻,绝无诡异,笔笔实在,坚守书写性;同时展蹙跌宕的字法、章法,枯润相生的笔法、墨法,如天花乱坠,让人目不暇接,渲染出作品的云蒸霞蔚,这大概就是功性交臻,法备意足的境界。
        如果仍以碑、帖划分创作流派,则龙老师的书法显然属于帖派,他的书法作品算得上是融会贯通了古今帖派经典的精髓。他取法的对象,也是帖学的不祧之祖:二王、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又以魏碑书法的金石风骨融入的行书的创作,有着碑帖兼容的韵致。千年书史,差不多就是帖学史;而千年帖学史上,除了二王,大概只有颜真卿能够别树一帜,几与二王分庭抗礼;米芾当然以山阴正传自居,贬着颜真卿楷书,也不能不承认“颜鲁公行字可教”,正是融会王、颜,才奠定了龙老师行书的基本路数,老子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以尽人皆知的经典为师,就是大道,可能短期内的收成,没有选择偏僻书迹来得快捷,然而也只有“平常”的经典,才能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留给探索者的空间才大。因此,我对勇于在经典大师方向上持之以恒开拓者,总是抱有敬佩之意。龙老师的行楷书,取法对象基本上就是这个范围,然而他有耐久的毅力,也有敏感的发现,所以就有独到的收获。
         龙开胜老师书法作品的点画毫不苟且。所谓笔笔送到,恰到好处,这看似平常,却并不容易做到。之前到故宫看兰亭特展,也看了书画馆中的历代巨迹,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苟且”。书写出来的点画、完美的点画,是一种真实,只有真实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留为后人师法。描画出来的笔画,是一种诡诈;而不完美的笔画,也可能因美术的因素引人注意,但说到底是任笔为体、不足为训的。前些天在网上看到陈丹青的画,他画了一些旧画册,其中也有旧字帖。像打开的《古诗四帖》,上面的字迹,在画家的眼中也是“物象”,像是写出来的,也像是画出来的——当然是画出来的。看到这样的画,我想到书法,很多人以笔迹效果为最终目标,注重了书法的空间性,却舍弃了书法的当代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书法的意义,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龙老师的书法,点画的完整性是卓越的,这来于严谨,更来于他对书法的体认。他的点画(有些理论家说是线条),以王羲之为基础面貌,融会苏、米、赵。大书深刻,圆劲饱满,浑厚绵劲是基调,而随势生形、跳掷跌宕,自能“风樯阵马,沉著痛快”。他用笔杀纸,所以点画有老辣之感,这种老辣自然带来了用墨的变化,厚不觉臃,轻不涉浮,不事拿捏,水到渠成。至于行气和章法,其实也本于二王,一任挥洒中,副以笔墨变化,自然摇荡生姿。这在不期然中,暗合了赵孟頫。不过,赵孟頫的收放对比不强烈,而龙老师则比较强烈,使整幅作品极于动静变化,似长枪大戟,字字呼之欲出。其实,从源头上下功夫,自然可以“一览众山小”。
        当然,龙老师的行草书,在融会二王、颜、苏、米、赵之外,也是有新意、有当代意识的。这种意识,主要体现在结构上。他的结构有楚楚动人的因素,如不细心看,就会“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细心看,就会发现他注意横势,尤其注意偏旁错落。这来于他对楷书的探索。他对魏、晋、唐楷书下过大功夫,化用于行草,以偏傍错落求趣味,以点画收放求神采,妙处甚至胜过他单纯的魏碑体楷书。楷书虽后起于草、行,然而唐以后人无不先习楷书,因此,楷书风格往往是形成行草书风格的基调。楷书有面目,行草书则有面目;楷书无面目,朝秦暮楚,行草书也往往不得根基。许多人写行草有年,终究是为别人打工,不能自立门户,原因在此。龙老师的行草书,亦以错落展蹙为标志,与古人、与今人拉开距离,取得了当代意味。这是自然生发、一以贯之所致,与刻意夸张变形的图式努力,大异其趣。
          期待龙开胜老师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
          倘有幸,诚求作品集一部!冒昧恳请龙开胜老师能赐题斋号“新茶故纸轩”!不知龙老师肯否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0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张志庆先生作品展圆满成功!!!
        张志庆老师是书坛巨擘沈鹏先生的高足,书法功力深厚,气度不凡!虽然年龄不是很大,已然是当今书坛的一处重镇!我关注张志庆老师的书法是很久的事了,算得上仰慕已久!张志庆老师的书法得魏、晋、唐人风度,风神潇洒,神完气足,魏晋风韵跃然纸上,已然是大手笔也!可谓当代书坛的一位大家!也将是当代山东省书法文化界继舒同、欧阳中石先生之后的又一座高峰!!!
       张志庆老师的小楷书与行草书尤其精彩,我与张老师虽然不曾谋面过,但每每读到张老师的书法作品,亲切之感就油然而生。这当然首先来于张老师的作品表现出来的风度与气韵。张志庆老师的行草书法作品所表现的气质文质彬彬,不卑不亢,若谦谦君子,淳正堂皇而又曼妙多姿,也同样兼有北方汉子的朴茂端正和江南才子的风流自赏。点画之间绝无轻佻,绝无诡异,笔笔实在,坚守书写性;同时展蹙跌宕的字法、章法,枯润相生的笔法、墨法,如天女散花,让人目不暇给,渲染出作品的云蒸霞蔚,这大概就是功性交臻,法备意足的境界。
        如果仍以碑、帖划分创作流派,则张志庆老师的行草书法显然属于帖派。他的行草书法取法的对象,也是帖学的不祧之祖:"二王"、颜真卿、苏东坡。千年书史,差不多就是帖学史;而千年帖学史上,除了二王,大概只有颜真卿能够别树一帜,几与二王分庭抗礼;米芾当然以山阴正传自居,贬着颜真卿楷书,也不能不承认“颜鲁公行字可教”,正是融会王、颜,才奠定了他的基本路数,老子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以尽人皆知的经典为师,就是大道,可能短期内的收成,没有选择偏僻书迹来得快捷,然而也只有“平常”的经典,才能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留给探索者的空间才大。因此,我对勇于在经典大师方向上持之以恒开拓者,总是抱有敬佩之意。张志庆老师的行草书,取法对象基本上就是这个范围,然而张老师有耐久的毅力,也有敏感的发现,所以就有独到的收获。
        张志庆老师作品的点画毫不苟且。所谓笔笔精到,恰到好处,这看似平常,却并不容易做到。之前到故宫看兰亭特展,也看了书画馆中的历代巨迹,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苟且”。书写出来的点画、完美的点画,是一种真实,只有真实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留为后人师法。描画出来的笔画,是一种诡诈;而不完美的笔画,也可能因美术的因素引人注意,但说到底是任笔为体、不足为训的。前些天在网上看到陈丹青先生的画,他画了一些旧画册,其中也有旧字帖。像打开的《古诗四帖》,上面的字迹,在画家的眼中也是“物象”,像是写出来的,也像是画出来的——当然是画出来的。看到这样的画,我想到书法,很多人以笔迹效果为最终目标,注重了书法的空间性,却舍弃了书法的当代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书法的意义,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张志庆老师的书法,点画的完整性是卓越的,这来源于严谨,更来于他对书法的体认。张志庆老师书法作品的点画(有些理论家说是线条),以王羲之为基础面貌,融会颜真卿、苏东坡,米芾。大书深刻,圆劲饱满,浑厚绵劲是基调,而随势生形、跳掷跌宕,自能“风樯阵马,沉著痛快”。他用笔杀纸,所以点画有老辣之感,这种老辣自然带来了用墨的变化,厚不觉臃,轻不涉浮,不事拿捏,水到渠成。至于行气和章法,其实也本于二王,一任挥洒中,副以笔墨变化,自然摇荡生姿。
        当然,张志庆老师的行草书,在融会二王、颜、苏东坡、米芾之外,也是有新意、有当代意识的。这种意识,主要体现在结构上。他书法作品的结构有楚楚动人的因素,如不细心看,就会“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细心看,就会发现他注意取势,尤其注意偏旁错落。这来于他对楷书的探索。他对魏碑、晋唐以及赵孟頫的楷书都下过大功夫,化用于行草,以偏傍错落求趣味,以点画收放求神采,妙处甚至胜过他单纯的楷书。楷书虽后起于草、行,然而唐以后人无不先习楷书,因此,楷书风格往往形成行草书风格的基调。楷书有面目,行草书则有面目;楷书无面目,朝秦暮楚,行草书也往往不得根基。许多人写行草有年,终究是为别人为奴,不能自立门户,原因在此。张志庆老师的行草书,亦以错落展蹙为标志,与古人、与今人拉开距离,取得了当代意味。这是自然生发、一以贯之所致,与刻意夸张变形的图式努力,大异其趣。
       张老师的小楷书法师法晋唐,得益于魏、晋、唐人,从王羲之 王献之 赵子昂 文徵明等艺术大师的小楷书帖中汲取营养,得古人法又不泥于古人,灵秀又不失拙趣,克服了小楷书法的自身局限性,通篇章法洋洋洒洒,结字细微又无丝毫呆板,气韵高古,小楷不小,有大气象跃然纸上,殊为难得!
          期待张志庆老师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
        倘有幸,想请张志庆老师赐赠墨宝。不知张老师肯否赐就!!!
                企盼之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0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自由书写的状态



——对李双阳近期书法创作的描述



董水荣





我一再表明,当代新帖学的成就,已经在行书方面超越了元人以后的书法家,最少超越了清代。在现代沈伊默虽然在帖学的整体推进上有着历史性的贡献,但他本人对“王”字的把握,放在现在也不过是一般书法家的表现能力。他对“王”字的把握更多的是对字形作静止的处理,在用笔上没有表现“王”字“一拓直下”那种果敢和“切转”爽劲,而失之“王”字特有风神。这一点白蕉比沈伊默把握更到位,但白蕉更喜欢守着优雅和轻灵的笔调。
前一段时间看到李双阳的一幅拟王羲之的《丧乱帖》小斗方,说是拟王羲之笔意,其实已经对“王”字的用笔方法,熟练到了一种自我演绎的自如,开始“羲之”两字,用圆笔回锋,干脆利落的短笔触,颇有王羲之早期《姨母帖》味道,往下的“丧”字“一拓直下”的用笔方法和字的转折处“切转”特征的表现,笔锋凌厉,用笔动作在翻转、调锋中果敢的杀纸力度,尽显“王”字的风流。这一连贯动作应该是对“王”字用笔特征高度提炼,也是对王羲之技术体系熟练把握的结果。他拟“王”字不仅仅是单纯地再现“王”字,越往后写,线的表现越来越多,节奏连绵而流畅,已跃出了“王”字的框架。把丧乱帖的内容进行第二次的创作。后半部分对线的驾驭,在裹绞的用笔之间注入了一股激情,使这张拟作呈现出另一种感人的力量。其实他在其它的作品中也常有这种书写的自由,我已经感到书写的自由成了他常有的一种状态。
我想书法创作要达到自由的书写状态,要有二个条件:一是技术的娴熟;二是书写的自信。李双阳的书写技术有着非凡的能力,不是一般书家可以比拟,在当代有为书法家中堪称代表之一。他的这种能力,突出的表现在用笔的调控能力,他能通过不同的用笔方法,写出不同笔调的线质,表达不同情致的意境。这也是他前几年来对传统帖学系统深入梳理的结果。在晋人书法,唐人书法对比思考中深化,他可以用单纯的晋人笔法书写作品,也可以用唐人的笔法书写作品,但这不是他的书法理想。应该说他的书法视野要比纯粹“二王”传统帖学观更为开阔。
因为有了很强的用笔调控能力,就有自如的书法语言表达,同时他在书写瞬间的结字能力也很强。他可以在快速的运笔过程中应情、顺势调度着字形。这也强化了他书写的整体表现力度,我想也是他的书法作品面貌常新的最大原因。
李双阳非凡的书写能力是直接支撑他创作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全力投入当代书坛,得以较为深入和开阔视野,观察到当代书坛发展地微妙变化。在这种观察中也观照自已的创作定位。对自己书写的理念进行系统思考。
我记得他有一句“抄书也是一种境界”,抄书其实更贴近自由的书写,那种属于不带设计的轻松。书写从自如中走向自然,走向风度,在他干净、洗练的线条下,蕴涵着另一向度的审美价值,它看起来只是简净的书写,其实呈现的是深藏生机的自由,这何尝不是生命的描述和发挥。他还说:我现在的书写很私人。我想他一定是在书写里,寻找到了书法如何调适我们生命,安顿我们精神的方式。
随着书法格局的变化,必定会有一些有抱负的书法家,会主动留在书法语言的创造空间,寻找新的话语方式来说出当代书法的内涵。因此李双阳的书写,为书法创作敞开了一种值得珍视书法伦理。他重新解放了书法家的感觉,使当代书法地书写找回了那种自如、自得,并在简净语言中体察和丈量书写的快乐,对于推动当代帖学在纯粹“二王”理念的困境中突围,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书法创作最终通过书法语言指向表意的艺术,是通过作者自身心灵的体验和发现,找到沉睡在传统经典里的审美共鸣,变成自己表达的支撑。我把书法创作看作是作者与审美与心灵的对话,看作是贯彻作者的笔意、心意、情意的过程。我想随着李双阳的努力,他会把自己的书写推向更为宏阔的生命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0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看张兄的展览下来,感受颇深。
书法创作要达到自由的书写状态,要有二个条件:一是技术的娴熟;二是书写的自信。张兄的书写技术非常的强,突出的表现在用笔的调控能力,他能通过不同的用笔方法,写出不同笔调的线质,表达不同情致的意境。这也是他这些年来对传统帖学系统深入梳理的结果。在晋人书法,唐人书法对比思考中深化,他可以用单纯的晋人笔法书写作品,也可以用唐人的笔法书写作品,但这不是他的书法理想。应该说他的书法视野要比纯粹“二王”传统帖学观更为开阔。
因为有了很强的用笔调控能力,就有自如的书法语言表达,同时他在书写瞬间的结字能力也很强。他可以在快速的运笔过程中应情、顺势调度着字形。这也强化了他书写的整体表现力度。
在我从张兄的这次展览中发现了魏晋人特有的散淡自然的韵致。这种韵致时而见于疏朗简淡的线条上,时而表现在意态空灵的结体上,时而又呈现在萧散宽松的间距上。魏晋时期,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文人墨客崇尚恬淡虚旷的人生,不刻意为艺术,强调自然流露、落笔天成。我们从王羲之尺牍、王珣《伯远帖》中可以窥见这种韵致。这种审美情趣后来影响了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和书画家,比如王维、杨凝式、苏东坡、米芾、董其昌等。明末清初的朱耷更是一位“胎骨于晋魏”的书画大家。白眼横空、寥寥数笔的寒鸟,为三百多年来的画坛留下了无限深远的印迹。令我赞叹的不仅仅是八大山人画,还有他特立独行的书法,同样用简淡、朴素的笔法表达丰富的内蕴。这种简淡与朴素绝不是平淡寡味,而是一种精能之至、绚丽之极。
看得出,张兄也在追求这种境界,追求笔下的洗练与蕴藉,以静以雅以散为上,突出笔墨以外的传神。一点一画,从容不迫,看似朴拙,然能拙中藏巧,在细微处求变化。线质婉转圆通,有篆籀的遗韵,许多地方深藏圭角。
时间是最好的评论家,张兄的书法在其今后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能否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都有待我们进一步观察。又然而兄正是创作的高峰的年龄,道路还很悠长,以后接受的新鲜事物还很多,他自已也会对自已有一个批判的过程,有思想上升华的行为。我期待他将越来越成熟,干炼,书法之路在其探索之后带给我们是不断的精彩!
============================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重兴路新浪电脑园
汉青
180597455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0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看朱兄的展览下来,感受颇深。
书法创作要达到自由的书写状态,要有二个条件:一是技术的娴熟;二是书写的自信。朱兄的书写技术非常的强,突出的表现在用笔的调控能力,他能通过不同的用笔方法,写出不同笔调的线质,表达不同情致的意境。这也是他这些年来对传统帖学系统深入梳理的结果。在晋人书法,唐人书法对比思考中深化,他可以用单纯的晋人笔法书写作品,也可以用唐人的笔法书写作品,但这不是他的书法理想。应该说他的书法视野要比纯粹“二王”传统帖学观更为开阔。
因为有了很强的用笔调控能力,就有自如的书法语言表达,同时他在书写瞬间的结字能力也很强。他可以在快速的运笔过程中应情、顺势调度着字形。这也强化了他书写的整体表现力度。
在我从朱兄的这次展览中发现了魏晋人特有的散淡自然的韵致。这种韵致时而见于疏朗简淡的线条上,时而表现在意态空灵的结体上,时而又呈现在萧散宽松的间距上。魏晋时期,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文人墨客崇尚恬淡虚旷的人生,不刻意为艺术,强调自然流露、落笔天成。我们从王羲之尺牍、王珣《伯远帖》中可以窥见这种韵致。这种审美情趣后来影响了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和书画家,比如王维、杨凝式、苏东坡、米芾、董其昌等。明末清初的朱耷更是一位“胎骨于晋魏”的书画大家。白眼横空、寥寥数笔的寒鸟,为三百多年来的画坛留下了无限深远的印迹。令我赞叹的不仅仅是八大山人画,还有他特立独行的书法,同样用简淡、朴素的笔法表达丰富的内蕴。这种简淡与朴素绝不是平淡寡味,而是一种精能之至、绚丽之极。
看得出,朱兄也在追求这种境界,追求笔下的洗练与蕴藉,以静以雅以散为上,突出笔墨以外的传神。一点一画,从容不迫,看似朴拙,然能拙中藏巧,在细微处求变化。线质婉转圆通,有篆籀的遗韵,许多地方深藏圭角。
时间是最好的评论家,朱兄的书法在其今后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能否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都有待我们进一步观察。又然而兄毕竟还很年青,道路还很悠长,以后接受的新鲜事物还很多,他自已也会对自已有一个批判的过程,有思想上升华的行为。我期待他将越来越成熟,干炼,书法之路在其探索之后带给我们是不断的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