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国学漫悟】专题之论语篇:学而第一,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3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习”字现代组词:

学生---学习、师生---讲习、技艺---练习、功课---温习、工作---实习、军队---演习......

我觉得这个“习”字,大体都有对某个学习或想要掌握的对象,由生到熟这样一个过程,且过程中有反复来回“做”的意思。
另外,我还觉得在这个反复做的过程里,还有一个开动脑筋,提高“习”的效果的意味。

“学而时习之”的习,是不是组为“实习”一词比较贴近原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用的解释已经非常好了。就是学习它然后温习它,这种解释已经很好了。
当然,如我转发的那种解释也是很有探讨意义的。即习更倾向于实习的意思,那么,“学而时习之”就解释为“掌握了并实践它”也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丁剑 的帖子

em13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曾惊花落 于 2007-6-13 02:36 发表
人在学习过程中偶有所悟才“说”,因为这往往是意味着解决了自己心中的一个疑问。荀子所说的“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须臾之所学”所指的正是“顿悟”那一刻的喜悦。

把话说出来也是快乐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温经典,是一件很好的事!学习了。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12 18:38 发表

这就引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的现行教育体制,强调的是,“旧日所解的温习、复习之意,”孩子们为什么“厌学”?因为他们没有“乐乎”!!!“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仅苦了孩子,也扼杀了他 ...

教育要重视“学”与“习”的关系,否则,孩子们就会厌学,教育就没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子言 于 2007-6-13 10:07 发表

教育要重视“学”与“习”的关系,否则,孩子们就会厌学,教育就没有意义。

你这个观点提的好,学而不习,即今教育界反思的所谓“高分低能”现象。谢谢你,这个帖子开始升华了,即我们在感受国学经典的同时联系当代有所思考。这才具有时代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关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段,当是确立了“君子”的品德。君子的风度。应该简单一点理解何谓君子?君子就是“好人”好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德行呢?当代的好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品德呢?值得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3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话应该做普适的理解,学术的探讨不能太矫情。

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这是有道理的。这段话更说明了君子的胸怀。有此胸怀则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这肯定是一种品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