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书艺公社

[重磅]::::朝见朝宾::::{书坛名耆王朝宾全影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3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余家弟 于 2007-7-23 20:54 发表
浅谈王朝宾对楷书的贡献

续篇(三)
首先明代董其昌的这幅临告身,变颜真卿告身帖的苍健豪宕为疏秀冲和,笔法略嫌拘谨内敛,在神采上较之原帖有相当大的差距。
再看清代钱沣的这幅临告身,钱沣所作在用笔上和结体上都把握得很到位,惟其雄强老健不足,比颜真卿原帖的那种汪洋恣肆的超迈风神大为逊气。
接下来看一看现代沈尹默先生所临告身,其用笔全用正锋,笔笔谨严周正,多了几分儒雅却少了许多颜真卿原帖豪宕雄深的气象。这是由于专注于技法的严谨而损减了风神意蕴的缘故。
以上三家都是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公认的大家,又是今天书坛公认的大师,他们的书法造诣不容置疑,是可以作为这三个历史阶段的坐标,用以考察后来书家的。
下边是王朝宾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作品,以其作品与颜真卿原作和以上三位历史大家相比较,可以看出其作在气韵风神上已越出以上三位历史大家,与颜真卿原帖相比其超迈苍老不足,而其内含颇得颜真卿原帖神韵。此外王老师在技法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一是在用笔上以正锋为主,适当运用侧锋,侧正结合。侧锋作为中锋的一种,与中锋的正锋在表现作品的风神意趣上是有差别的,东晋王羲之在其作品中多有运用,唐人楷书基本上用正锋而不用侧锋。王老师把王羲之的笔法巧妙地化入所写的唐楷之中,是对楷书笔法的推陈出新,丰富了楷书笔法,为作品的神采增添了洒脱的意蕴。其二是涨墨的运用。历代写楷书在用墨上只求笔迹外沿清清楚楚,唯恐湮化外涨。明未王铎在行草书上使用涨墨法,以助笔势的畅酣奇变,使作品出现了笔墨淋漓的奇效。墨色更为饱满丰富,鲜亮夺目。王老师则是在楷书中成功运用涨墨法的第一人。这是王老师在楷书技法上的贡献。在楷书技法中,他对用笔用墨的贡献是建立在对传统经典深厚功底之上的深入开屈和积极探索,是其学识,胆识和艺术素养的综合产物。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不二法门。
楷书《旧唐书文苑传》.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3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余家弟 于 2007-7-23 20:54 发表
浅谈王朝宾对楷书的贡献

续篇(四)


在王老师写的楷书近作中,《旧唐书文苑传》条幅反映了作者在楷书创作中以颜体为体,博取众长,以已意为用的不同面貌,较之二十多年前的临告身之作,内含更深沉丰富,绚烂之极复归平淡,已渐熟渐老矣。
我相信喜欢楷书的网友们通过对作品的细细咀嚼,也会有自己的认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3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赞成余家弟的观点,王先生临的《告身帖》的确形神兼备,气度非凡。然而那毕竟是二十年前的日课,本人更喜欢王先生最近两三年内的隶书——下笔“不知有汉”。喜欢!
em5 em1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4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余家弟 于 2007-7-23 20:54 发表
浅谈王朝宾对楷书的贡献

  把王老的《临告身》和其他大家《临告身》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再看一看余家弟先生的文章,使我感受到王老对书法的热诚,正象尚周先生对首届《墨海弄潮》展中对王老评价的那样,王朝宾:衣带渐宽终不悔。
  同时也对王老敢于在无人运用涨墨创作楷书先例的情况下,大胆运用涨墨进行创作的作法感到由衷的敬佩。吾辈当效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4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尚周 于 2007-7-23 22:20 发表
本人赞成余家弟的观点,王先生临的《告身帖》的确形神兼备,气度非凡。然而那毕竟是二十年前的日课,本人更喜欢王先生最近两三年内的隶书——下笔“不知有汉”。喜欢!
em5 em1 em2



        尚周先生可谓善鉴者,单从王先生的隶书看,十几年前已是”下笔便到汉人处”。近两年的隶书已达到“不知有汉”的境界。中国书法的复兴离不开像张海主席这样的书法领导者,也离不开像陈振濂先生这样的一大批书法教授,更离不开像王朝宾先生这样甘于寂寞的实干家。历史早已证明,一位成功的书法家最终是用自己的作品说话的!!
       祝王先生健康长寿!!!
em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5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艺农 于 2007-7-24 21:07 发表



        尚周先生可谓善鉴者,单从王先生的隶书看,十几年前已是”下笔便到汉人处”。近两年的隶书已达到“不知有汉”的境界。中国书法的复兴离不开像张海主席这样的书法领导者,也离不开像陈振濂先生这样的一大批书法教授,更离不开像王朝宾先生这样甘于寂寞的实干家。历史早已证明,一位成功的书法家最终是用自己的作品说话的!!

说的好,我同意em11 em11 em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6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说两句

如果说河南是书法大省,王朝宾先生在河南书坛走向全国的弄潮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老书家都知道办一本书法展多困难,出一本展览作品集更困难,往往是展完一年半年,人们期待的作品集出不来。等作品集出来,人们已淡忘了展览作品集品好在书店的书架上闲躺。可能您没注意,自王先生接手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作品集的责编后,首次出现了展览的同时作品集出现在展览现场。这样随之出现抢购作品集。到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届展,展览移师京华,作品集乃是王朝宾先生责编!
    王先生草书取法晋风,尤其二王草书和章草融会贯通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如果说他受当代林散之、谢瑞阶的影响,这也是善于学习的佐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6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低调做人,高标为人!
景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6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两句

读王先生的作品,犹听京戏、品陈年浦耳茶,初识不惊人,越品越有味。这种味道的来源,是王先生多年的修炼。先生不甘寂寞,于真、草、隶、篆四体都不停地探索和研究,融会贯通,自成家法。
    王先生编撰《汉碑全集》十年有余。虽然由于时道之弊,署名权被别人占了,但王先生自身的收获是巨大的。他广泛研究汉碑版,对汉代碑刻、碑拓的研究,以及对汉代隶书艺术的汲取,是那些沽名钓誉之士无法取得的,是王先生只得庆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6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网友都提到王先生编撰的《汉碑全集》被侵一事,这难道是真的?若真有此事情,我等广大网友愿为王先生喊冤!!!!!

em14 em14 em14 em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