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张我弓雷

汪永江书法篆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机《平复帖》临写随笔
   ——汪永江
  
   陆机《平复帖》堪称筋书之典范,骨肉亭匀者谓之筋书,筋书以韧性胜,刚柔并济。刚不及柔,柔不及韧。筋书可谓笔力最强劲者。
   范本局部笔触虽“乏”,但笔势往来还是清晰的。点画浑圆厚重之质要求临写过程中笔锋始终要压得住,纸质要坚韧,笔纸始终是对手戏,原作为白麻熟纸,笔为硬毫(至少是兼毫,以其中多处笔划外出现“贼毫”为证),落笔之际手不软、心不急,做到位再走笔。发笔须肯定,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大,点画就是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被塑造出来的。
  每次临写《平复帖》,就会自然想起《祭侄稿》,质感太像了。
  
平复帖.jpg
平复帖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临陆机《平复帖》

[ 本帖最后由 张我弓雷 于 2008-2-23 20:07 编辑 ]
15.jpg
put.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临写随笔
   ——汪永江
  
   艰苦的境遇,不屈不挠的品格、激烈的笔触,造就了无法超越的旷世杰作。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始终感动着我们。
   从始至终,由静到动,先内敛而后奔放。“自我”至“两月”以严谨开端,调子压得很低;“秋 ”至“云里”由静趋动,承前启后,笔势逐渐奔放;“空庖”至“墳墓” 体势擒纵反差对比度极大,全局“画眼”呈现,成为全局的视觉核心焦点;“在”至落款结束处,分别与前三段相合,浓缩全局之所有特征,概括地结束全局。这是一件节奏展开过程之起、承、转、合过渡组合典范之作。
   最好的作品必须有最好的状态,至少要有清澈的心灵。
   模仿原作者的心态,近于演员的角色意识,即使如我之皮相之作,笔头也是需要有感而发的,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在状态上。
1.jpg
寒食帖(整).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摹作品/杨凝式
2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张迁碑em5
隶书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体书综合训练——《石门颂》《张迁碑》《礼器碑》
                                         (摘自汪永江书法篆刻教材)

《石门颂》的起笔用快速的藏锋,收笔是力到甚至是加力的,起笔与收笔处的墨更实,整根线的立体感更强。
《张迁碑》就是内擫的线条,两头宽中间窄,不应是外拓型的。
《礼器碑》不是绝对机械形的方,也可以理解为内方外皆方,其转折点处多换笔搭接,为方笔;但其外形内外角皆略圆,所谓内方外圆。如果内外皆方,即所谓妄生圭角,外露太过;若外圆内圆,则骨力不足。细线条虽小但极精致,线条有如锥画沙,虽然用墨多则线条挺拔、流畅、圆润;太多太涨则没有筋骨,滞板;所谓筋书,骨多肉少之义也。用墨略少则线质凝练、笔触清晰,见笔力之强劲,细线容易出现薄、弱、怯等的病笔,需要着力刻画,尤其不能减少细线(包括牵丝)部分的笔压,把力送到底。
lq.jpg
lq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体书综合训练——隶书的章法分析
                                      (摘自汪永江书法篆刻教材)

1、从行距和字距分析:
①纵横一线的(如汉碑中,中宫点通过中宫处纵横均在一条线上),外形的高度和宽度是变数,而中宫的位置相对是定数,a、字距行距均等(相当于字的2/3大小)b、大字距大行距(比字大),以《礼器碑》为典型,此种情况多出现在碑阴、碑侧部分c、字距行距不等,多为字距大,行距小。
②有行无列的(如秦简、汉简之中),近似于行书;
③有行但左、右摆动的(摩崖之中多见),虽有纵行,但中宫点不在同一条线上,呈折线式上下左右摆动,中宫点位置分布规律近似于行草书,行距大,字距小(如西汉《五凤刻石》)。

[ 本帖最后由 张我弓雷 于 2008-2-23 12:25 编辑 ]
五凤刻石.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篆隶和行草的学习方面,二者如何达到互补?

一、篆隶易写的板,可以用行草灵活的用笔来启发篆隶,使其灵活起来。

二、用篆隶厚重、古朴的气息使行草厚实起来,不飘,增强点划的厚度。

三、五体书之间的联系:

      抽象的理解,任何书体都是书法语言,它们存在共同的关系。

如:虚实关系 主次关系 聚散关系 主辅关系 收放关系等。
大篆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3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来.em11 em11 em1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体书综合训练——关于隶书的雁尾
                                        (摘自汪永书法篆刻教材)

      
<隸書>雁尾的形態分類及其形式原理分析
①    長雁尾                ④    露雁尾
       短雁尾                      藏雁尾
②    方雁尾                ⑤    順雁尾
       圓雁尾                      逆雁尾
       左雁尾                ⑥    寬雁尾
③    右雁尾                      窄雁尾
       中雁尾                  
       無雁尾                  

1)長短的目的是爲了收放與疏密調節。因爲雁尾之外的筆劃欲體現密與收,而選擇長;因爲雁尾之外的筆劃欲體現疏與放,而選擇短。其次爲了對字形進行調節,用長則增大;用短則縮小。
2)方圓的目的其一是確定筆法的基調,以方爲主或以圓爲主;其二是方圓的互補性,即內方外圓,如《張遷碑》一路,外圓內方,如《石門頌》一路;其三是筆勢的順逆調節,方多逆,圓多順;其四爲了字形高度的高矮調節,用方則拔高,用圓則壓縮。
3)左右的選擇,其一是在不可能出右雁尾的狀況下,如無捺劃、橫劃及右側封閉形結構只能出左雁尾;其二是能夠出雁尾的狀況下,爲了變化頻繁出現的右雁尾,避免重復,而出左雁尾;其三是爲了強化左勢而弱化右勢,而加重左雁尾或只出左雁尾。
無雁尾的選擇,其一是在不可能出雁尾的狀況下如封閉週邊形(全包圍)結構,而不出雁尾;其二是即使有雁尾出現的可能而主動放棄雁尾,對有雁尾者予以反襯,收斂外形,實現有無的對比。此法非常珍貴。
中雁尾出現概率極低,但更爲珍貴。只出現在左右結構中。
4)露藏的選擇主要是筆勢的放收,其一是對外形的擴張延長則用露,對外形的收斂縮短則用藏;其二露藏本身就是一個基調概念,以露爲主如《禮器碑》、《曹全碑》,則藏是對其度化與調節,佔有比例較少,但同樣重要,不可忽視。以藏爲主如《石門頌》、《郙閣頌》、《西狹頌》、《張遷碑》等,露則是對其變化與調節。
5)順逆是對雁尾接續的波劃部分而言,出順勢時波尾大致同向,出逆勢時波尾大致反向。如逆勢雁尾由波劃的上覆轉變爲原尾的右上趨縱,覆縱不同向;順勢雁尾由波劃的下仰轉化爲雁尾的右上趨平,仰平同向。其次順勢雁尾是爲了強化波劃原有的勢,逆勢雁尾是爲了弱化、改變波劃原有的勢。附帶要說明的,順逆雁尾不等同是方圓的功能,方雁尾可能是順勢,圓雁尾可能是逆勢。那麽順逆就是波劃與雁尾之間起伏的高度差,高低起伏大者爲逆勢,高低起伏小者爲順勢。起伏程度的差異對字形高低有影響,逆勢則增加了高度,順勢則相對減弱了高度。
6)寬窄首先是形態上的造形因素的選擇,雁尾寬則字形體勢增高,雁尾窄則字形體勢降低;其次寬則結構體量大,窄則結構體量小。體量的大與小對結構的平衡有影響。
隶书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