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崇学 发表于 2007-6-8 13:06

原帖由 杜思吾 于 2007-6-6 20:26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河南是书法大省,这个问题不容置疑,
如果您不这样认为,那没办法,
欢迎到河南感受河南书法em13 em13 em13
face18

杨崇学 发表于 2007-6-8 13:09

原帖由 喜鹊登录 于 2007-6-7 08:37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来参加投票的网友,我想都是认可“书法大省”这一概念的,认可张海先生给出的“书法大省”的评判标准的。
用张海先生的“书法大省”标准来衡量,河南当之无愧。
可为什么偏偏有不少人投了反对票呢?
这些网友 ...
face18

杨崇学 发表于 2007-6-8 13:11

原帖由 柳青凯 于 2007-6-7 21:15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首先反驳你这个题目:河南惹谁了?这已经完全不是我的本意了。因为你所表达的意思是给人传达的是一种以怨抱怨的感觉,它包含两种意思:是河南惹了我,所以我说河南不是书法大省。二是好象开展批评,对于河南只有 ...
支持!

杨崇学 发表于 2007-6-8 13:12

原帖由 柳青凯 于 2007-6-8 09:5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大型纪录片:河之南(1-10全)




http://tvguide.cctv.com/20070424/images/1177398955395_1177398955395_r.jpg

第一集 大河之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中原,也即河南,孕育了南召 ...
em11 em11 em11 em1 em1 em13 em13 em13 em13

柳青凯 发表于 2007-6-8 13:21

原帖由 杨崇学 于 2007-6-8 13:1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em11 em11 em11 em1 em1 em13 em13 em13 em13
多谢杨兄支持!

丁剑 发表于 2007-6-8 13:41

我对于一个地域的评价和看法是一贯的,所以青凯说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又在那张海做文章,那河南做文章。……或是你并不清醒,受了某些对河南红了眼的人的影响。”
”云云,我实在感到遗憾,贴出两篇旧文,以证明我一贯的观点,由来以久。而不是受什么某些对河南红了眼的人的影响。
两篇文章都是早在去年就发表与网络了。


其一:作于2006年11月20日
河南书法印象
   承一笔草兄盛意,寄来《河南书法年鉴》,大体浏览一过,使我对河南的书法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河南的书法组织能力十足。河南的书法组织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这正是河南书法事业红火的根本保证和外在客观原因所在。这方面得益于书协领导者的工作能力和组织水平,他们不是那种拥其位不谋其事的挂名称角者,而是 有所作为的合格的组织者。所以河南的书法氛围很好,团结上进,沟通渠道畅通,而这是有些省份严重欠缺或根本做不到的。

二、河南的青年很有活力。这一点毋宁说正是河南的组织能力到位,得以使河南的书法青年展示或被发现的机会比较多。所以给人的感觉河南的青年书家众多而充满活力,具有潜力。从《河南书法年鉴》中的大量青年书家作品来看,我觉得从总体上来说,河南的年轻一代要比老一代写的好,因此对河南书法的印象不必固守在所谓“四大天王”的印象中。其实,有许多青年书家比“四大天王”要写的好的多。

三、被误读的“中原书风”。以往听闻的所谓“苍朴、古拙、豪放、狂野、霸气”的“中原书风”,从《河南书法年鉴》上来看好象并不那么明显,或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从《年鉴》上的作品来看,河南的书法面目丰富,与当下书风的大风气没有什么不同,除了个别笔调粗野的不入流者,基本上河南的书风还算是比较清爽的。

四、谈到不足,也斗胆提一些个人看法。我觉得河南缺乏特别精致的东西,河南的书法,学院背景较少,自主爱好而学习的意识较强。缺乏精致的东西和学院背景可能意味着河南缺乏特别“醒目”的有系统有底蕴的书法人才(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这并不是说河南没有这类人才,而是说河南书风中目前尚没有那种鹤立独标的风格和人才,从年龄层次上来比较,如江、浙的赵雁君、白砥、陈忠康、管俊、陈海良等,这样人物因为他们的个人成就即是当代书法的重要成果而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著名书家。河南同年龄层次中恐无人能及,其中原因值得河南思考,河南曾经坦言相较于江、浙缺乏像沙孟海、林散之那样的大师,但如果河南现在不在精致和系统上下功夫,可能也将缺乏这一代的沙孟海、林散之。试看如上述所举的几位江、浙书家目下以为书坛推崇备致,具有大师倾向了。河南还能等吗?因此,我以为以河南的组织能力应该多增加“派出去,请进来”的活动,不定期地选拔青年才俊赴外省院校学习取经或经常聘请外省专家来豫讲学授课。

五、再者,我认为河南的篆刻似比书法要好,篆刻之中的高手是那种拿到全国也是高手的人物,而书法则如前所言,尽管很优秀,但放到全国与赵雁君、白砥、陈忠康、管俊、陈海良在一起就显不出来了。

六、河南书法之兴由来已久,这得以使之迅速名燥书坛成为所谓“书法大省”,但河南应该知道短短二十年的组织成果在消除“泡沫”之后究竟能剩下多少实绩?我个人倾向河南目前尚处在蓄势阶段,河南的真正辉煌不是在今天有多少人入了国展的排名或加入了中国书协,也不是张海当了中国书协的主席,而是在不断累积的未来,真正的中原书风应该是有“大家”产生的于此,那不属于当下的“四大天王”而是在未来河南青年人的笔下……

   我们期待!


                     6年11月20日   丁剑 于丁厂




[ 本帖最后由 丁剑 于 2007-6-8 13:52 编辑 ]

丁剑 发表于 2007-6-8 13:48

其二 作于2006年8月20、21日 各省书法状态比较分析
写在前面:我知道此文一出,可能会树敌太多,需要解释的是:我只是就事论事,并无贬低或诋毁的意思,更无意触及书家个体。书法毕竟是个个体艺术形式,只是地域的差异或许会对其艺术状态产生一些影响,因此,我的文章也只能是一种个人的臆断而已。如有因此伤害了各方的地域情感,实非我的初衷,尚乞见凉!







河南:尽管现在河南好象是个书法大省,但我还是不看好河南。河南的字太火燥了,缺乏韵致,自我炒作的成份太浓,不客气地讲,河南基本上没有相样的书家,只有一个刘顺,是个过往的大家,已经过逝,很可惜。
江苏:江苏比较传统,或说江苏把握传统把握的度比较好,中庸,不保守,也不过分超前,恰倒好处。这和江苏的传统意识有关。江苏的书法资源丰富,人才济济。因此,江苏的书法,中和而耐看,持久。
浙江:浙江既传统又现代。浙江人聪明,经商意识强,浙江人善于学习,又有些功利而自显,但他们基于传统,底子好,所以人才辈出,大家不乏。江浙是书法艺术的中心地。
四川(包括重庆):四川是那种灵气、巫气都很重的地方,要么不出人,出则必是一等大家,而且与众不同,远如龚晴皋近如谢无量、刘孟伉,当代又如刘云泉、李文岗,字写的一眼看上去就与众不同。
陕西:陕西有点自恋,要知道陕西的辉煌还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那是在有唐。不过,陕西书法底蕴还是有的,有待时日,像薛养贤就已经开始冒头了。陕西的文艺已经不错了,如贾平凹、张楚已闻名艺坛久已。
安徽:安徽也是如此,安徽本应是最有优势的,是用具的出产地,文化底蕴也很好。但安徽缺乏经济支持,安徽的书法家在艺术心理上有点自卑,总以为外面好,没有江浙书家自信。所以,安徽留不住人,近如黄宾虹、胡适、林散之、海子,凡是大家,最终都出来混了。
山东:山东的趋势很好。山东的传统资源也有待近一步发掘和利用,像王学仲先生讲的:经幢体可是山东的一大宝贵财富。山东的经济发展也是可喜的,这对艺术是很好的催化剂,山东书法值得期待。
福建:福建与四川一样,比四川差一点,也是要出就出特别的,我的意思是这些省份很难成为艺术的中心(地域原生态艺术除外)和重镇,但每个时期会有一些人物显现,像石开,石开又有这样一个特点:天下一个石开足已。
上海:上海像一个旅馆,又像一个卖场,是个大都市。据说,上海人是很排外的,但在艺术上却相反本土意识较弱,当代上海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艺术语言。
北京:北京是个目的地。旅馆是暂住地,目的地则是个结果,各地艺术家都想到此扎根。北京就像一个成品车间,其他地方则是个加工场所,所以,北京能成为一个艺术的重镇和中心,是其他地方没法比的,毕竟首都只有一个。
其他地方不必提了,不成气候,没法分析。


                                                                                              6年8月20日丁剑 于丁厂



附:东北三省:东北具有原生态的“黑土”气质而又具有理性要求或说理性理想,这在书法上的体现大致包括两种情况:一类是有一部分书家,他们其实是走出去了,学习了外省的长处并留在了异乡,他们之于东北所保留的可能就剩下籍贯了。比如李强、汪永江。很难说他们的书风是代表“东北书风”, 李强更多地体现了北京那帮“流行书风”的特点;汪永江则有明显的浙江味了。另一类则如聂成文、王丹那样的书家。他们身安东北,沉侵在自我的理想之中而有所追求,他们有想法,但他们往往过分地强调了他们的想法,如聂成文之于草书,王丹之于烧陶印,都突出地体现了他们的与众不同的想法。但一旦过分就相反显出局限性和偏执,这也像东北的老书家沈延毅先生。沈字给人的感觉就是偏执,笔划转换处强调过分。
东北的书法未来,不可琢磨。东北虽大,但却没有像河南那样有着强烈的地域意识而形成所谓“中原书风”,这与东北的地域特点和经济结构有关。东北是个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单调而一旦被弱化就显出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但也因看到希望,如大连那样的活力和前景。我个人的愚见是:东北在完成自我挣扎之后,或许会有一番作为,书法也将是这样的,我们期待……                                                                                    6年8月21日丁剑补记于丁厂




[ 本帖最后由 丁剑 于 2007-6-8 13:53 编辑 ]

柳青凯 发表于 2007-6-8 13:48

丁兄又不只一次地声明,你没有没有人事、道德、品格的大批判和诋毁,那么为何又几次这么严正声明,如果真的没有大可不必这么紧张。
我们争论的依托是网络,本来就是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并不代表就可以不负责任。从丁兄的行文看兄还是负责的,我始终当兄是最好的网络朋友,更不会对兄有争论以外的意见。

丁剑 发表于 2007-6-8 13:57

原帖由 柳青凯 于 2007-6-8 13:48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丁兄又不只一次地声明,你没有没有人事、道德、品格的大批判和诋毁,那么为何又几次这么严正声明,如果真的没有大可不必这么紧张。
我们争论的依托是网络,本来就是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并不代表就可以不负责任 ...
我什么时候紧张了?我声明了几次?
但当别人把不是我的想法强加到我头上,难道不允许我辩白吗?

无为斋主 发表于 2007-6-8 14:16

君子动手不动口,好好练字吧!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是书法大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