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616|回复: 35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说来好笑,我的上网首页设的是硬笔书法网,平时也不大打开它,这几天打开时,冷不叮窜出另外几个画面,是硬笔书法在线等,打开看看,还真是发现了几篇好文章,其中一篇已经贴了,同时又发现这一篇也很值得贴在此处,篇名叫《“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对于原文一些笔误的字,我就不改过来了,读友们自会明白),说到全国其它地方的书法,我还不敢妄加评评,倒是陕西的一些书家,我倒是认识的不少,对于一些人的能力,也大抵有些了解,十多年前我在西安某重点工科高校就读时,当时只操练了十余年书法的我,自是对这块古老而又珍贵的书法圣地充满向往和崇拜,大学四年,繁忙的学习之余,每周休息的日子里,碑林街上,总有一个满怀秩气的青年,徘徊踯躅其中,聆听许多艺家对书法地讲解,偷偷观看艺家们的执笔运笔,默默揣度碑林内每一块石碑上的笔画......离开西安时,我还专门用像机拍下了许多书法佳作,第八届全国书展,我碰巧又一次来到这里,本以为还能拍到不少好作品,不知是我这十多年能力提高,还是陕西书艺的下降,所到之处,我见到的只能用两个字来表达:“失望”,书写水平普遍偏低,看见一大群人围着,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几个所谓的名人在挥毫,看到他们(也有女性)拿笔的样势和创作,我觉得更应该叫做现代书法,走到某政府大院里,一些人也在创作,我信步一一看过,很难发现有好的佳作,走到最后一幅作品前,这是一幅扇面,扇面设计的倒是不错,只是作品骨力差了,如一胖胖的大汉生病的熊样,这时走过来一位60余岁的老人,自称是这幅作品的创作者,还对我说已有一幅这样的作品被某某博物馆收藏等等,离开西安后,碰到很多习书的朋友们谘询我学书上的捷径,我作了一个课件,后来整理出来,就成了一篇拙文,我相信很多书友们也抬爱阅读了,题目就是《漫话走进21世纪中国书法的人文艺术情愫》(Sentiment of literature & art about Chinese Calligraphy in 21th century)文章的开始也很明了,就是为一些想习书获得提高以及如何走书法正道而写:“常有朋友来函来信,大多抱怨习书付出甚多,而收获较少,而后咨询一些学习书法上的疑问,并问我学书有无捷径等等。回想我习书多年,此类经历也大略有过,对于书友们的这些情况,尚能理解。春播秋收,寒来暑往,谁不希望自己十分耕耘,百分收获!”
好,闲话少说了,我就开始走入今天的正题了,贴这篇文,可以让读者冷静思考思考!!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由杨吉平撰写的《贾平凹的书法》一文入编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初三语文辅助教材(余秋雨主编),这个举动对频遭质疑的贾平凹书画可以说能起到一个以正视听作用,特别在这个迷信权威盲目崇拜的年头。该教材入编的文章多为中外古今文学、哲学、美学大家的文章,如雨果、巴尔扎克、黑格尔、苏东坡、朱自清、林语堂等。杨吉平撰写的这篇《贾平凹的书法》也被余秋雨收录其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余秋雨先生对贾平凹书法雷霆万钧的肯定。能把贾平凹的书法跟苏东坡的诗词相提并论,无异于明喊着说贾平凹的书法处于当代书坛数一数二的地位,没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不能永垂不朽,也要遗臭万年”的开阔胸襟是干不出来这等事的。

众所周知,那位搞古文今译的二道贩子,自认为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代言人”的余秋雨,其“文化散文”动不动就潮红着眼睛把一点小屁事无限的上纲上线煽情到整个民族高度,连某个小影星的写真集都可以浓墨铺陈夸成是“整个东方文化沉淀之美”,让人眼镜大跌,狂吐不止,这中间收了多少费用先不说,没点功力是达不到这种肉麻境界的。孙见喜之后的又一位贾平凹御用吹捧家杨吉平老先生在鼓吹方面也毫不逊色(分工不同,一人捧文学,一人捧书画),就差点没说酷似“鬼画符”的贾平凹书画不但可以和来客捏着下巴咂摸着嘴唇一起研究研究外,还有驱魔降鬼镇宅辟邪之功效了。这位老先生捧的不肉麻,只是让你浑身掉鸡皮疙瘩。最肉麻的是刊登在《中国艺术报》一篇署名陈传席的文章,直夸贾平凹是“画界天才”,甚至激动的直叫唤“今之画人,无此天才”!让书画界行家里手嗤之以鼻。自从看了这位的“天才说”,我发现“天才”和“天屎”竟是出奇的相似。

今天余秋雨编书把吹捧贾平凹书法的文章收到“教材”里(虽然眼下的教材泛滥的跟贾平凹的书法似的,但毕竟是“教材”嘛,没点人情关系你是选不进去的),说不定改天贾平凹编的书里也会出现赞誉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文章,两人投桃报李,互相谦让,不花钱的广告做着,多好,没准还能惹起争议,为人老色衰的凄凉晚景添上“冬天的一把火”,在销售排行榜上再来个梅开二度牛市新高。多折腾折腾,可不能让读者们把两位煞费苦心余温尚存的大师忘记。

书画圈里的人士义愤填膺认为和贾平凹是一丘之貉的余秋雨也太他妈抬举贾平凹的书法了,死猫烂狗也不负责任的往教材里面填,字画都涂抹成他那个样子大学里的美术系书法系完全可以关门了,这事明显的带有以公徇私帮人做广告的痕迹。我不这么认为,贾平凹的书法连大报小报、文学杂志、书籍封面、羊肉泡镆馆都上了,上上教材也不是什么接受不了的事,两年之前我都做好心理准备了。其实余秋雨先生的意思很明确:贾平凹的书法太一般了,也就适合初中生水平的人观摩观摩。这不,选入初中教材了。要不然的话他怎么不选入大学教材、研究生教材?
鼓吹贾平凹书法的文章被选入教材,只能说明中国书法的整体艺术水准降低了。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应该为学者的庸俗化和作家的妓女化默哀三分钟,以表示对两位大师的纪念。
作者简介:王圣强,某电视台文化栏目编导,出版著作多部,居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从贾平凹的字看文化圈的流俗
王圣强
对于贾平凹的文章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厌恶,整个一个平平庸庸。有一段日子我用他的文章催眠,醒来还有兴趣接着翻翻,虽然没看出多么出人头地天马行空的文采,倒也不至于深恶痛绝。
后来有位朋友照我吹嘘,说老贾如何笔扫千军,书法更是气势飞动。当时我倒也信了,毕竟能诌出几十本书的作家在中国还是很珍贵、很国宝、很稀有动物、很熊猫的。
再后来买了本贾平凹的自传,算是见识了一把老贾的“气势飞动”——书名《我是农民》几个大字是自己题的,看到这几个“气势飞动”的大字我脑海中也闪现出几个气势飞动的大字:自屎不嫌臭!
据说文化圈子里的人对老贾的字是非常景仰的。能敲两行文字的人,都以老贾能为自己题写个标题书名什么的引以为荣。估摸着这老家伙倒也不谦虚甚至没有什么自知之明,以至前几天买了一大堆文学杂志,翻开一看,哇噻!改贾平凹书法作品集了——漫天遍野都是贾平凹歪歪扭扭有气无力的大字。
我不管别人怎么看,以我的口味贾平凹的字半熟也挨不上,跟书法八不沾边,充其量也就是个先天弱智后来又患了半身不遂老年痴呆的名人字。
我比较自拗、甚至有点小孩子的任性,心直口快。在我眼中好东西就是好东西,臭狗屎就是臭狗屎,哪怕全天下人都说,这不是一般的狗屎,这是与众不同的香狗屎,或者是什么麒麟屎。我还会指着说,这是一堆臭狗屎。
我相信美女和恐龙是一目了然的,跟家庭背景没关系。如果一个女孩的家庭背景和势力能改变你本来对她厌恶的看法,进而投其所好、攀亲托熟,只能说明你有着见风使舵、揣和逢迎的媚俗心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我把对贾平凹书法的看法跟身边的朋友说了说,朋友一句话把我顶了回来,你不懂,老贾的字好几千块钱一幅呢,中国书协主席沈鹏亲自为贾平凹书法集题写书名,而且市场上还有“贾平凹书画专用宣纸”呢!言外之意,大师贾平凹的书法卓尔不群深不可测,只有能欣赏这种文字的人才能和高雅之类的名词相得益彰,哪怕自己对书法一无所知也要跟着人云亦云,好!好!好!生怕被人贬为没品位。
我把这种现象看为文化圈的流俗。
某报社记者写了一篇批判张艺谋的文章,便接到了张的文学策划王斌的数小时的电话纠缠。人都他妈猴精,谁都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知不觉,文艺评论悄无声息的变味了,一项相当重要的游戏规则被破坏了:文艺评论的内容只许歌功颂德、甚至评论成了对文艺作品锦上添花的解说,搞的天花乱坠、无中生有。你要说不好吧,毕竟人家是腕、众望所归,不骂你没品位才怪呢!谁不想炫耀一下自己和名人是志同道合、比肩而立,以昭彰自己也属于高雅一族?众口一词的“好!好!好!”就这么很巧妙的产生了。
这帮人的名声和地位,往往能把一些德高望重、高官显爵之类的人物搬出来为自己美言一番。
看吧,那些知名当世的教授开始指一说十、大吹大擂了:
贾平凹文章好,书法更好!
嗯,平凹书法含而不露,虚怀若谷,如卧虎,似藏龙,傲视群山,大气磅礴!(这种人赶车不用鞭子,尽拍马屁了)
贾先生的字简直是魏碑的再现,汉简的精华啊!(说这种话的家伙压根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耻辱二字,一天到晚净拄着拐棍到处给人捧场了。说的难听点,正经字没写出一幅,二分钱把自己的人格打包卖了)
吹吧,你方吹罢我登场。煽吧,煽晕一个算一个。
侏儒看戏者开始随声附和了,没有主见者开始从风而靡了,奴颜婢膝者开始吠影吠声了。
更不能忽略贾平凹背后那股子排山倒海、撼天震地并夹杂着一道道尖音的隐形势力——爱屋及乌的读者群就是隐形势力中的一拨,说不定现在就有一群人想拿板砖拍我。
面对如此声势浩大的敌人,谁还敢冒着被乱棍打死的危险去做“皇帝的新装”中那个说真话的小孩,费力不讨好的?
在这种场合下,产生“指鹿为马”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甚至是势所必然、理所当然。
拿着糟粕当艺术,老贾这个投机分子算是成功投机了一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续接上文:
想来想去,老贾的这种现象是人的本能、本性。拿着名声卖钱,并非老贾首创,他只不过是一个成功的实践者。比较泛滥的就是侈糜淫迭成群成堆被人唤作垃圾圈的影视圈,往往戏还没演人先红了,根本用不着什么演技——我管这种现象叫做“卖身不卖艺”。
我认为贾平凹就是玩着这种“卖身不卖艺”的贱,只是贱的比较深沉,比较高雅,先是自欺,然后欺世,骗了你的钱,还要迷惑你一番,在精神上麻醉你一番,而你还到处为他做着宣传:贾平凹的字,你求了没有?
我更觉得,给贾平凹书法喝彩开道的人是那么卑鄙无耻低级趣味!依仗着自己在学术方面的权威来书法市场搅屎,甚至苦口婆心的诱惑、说服着一批广大群众,使老贾这种胡写乱画和书法八不沾边的作品也能理直气壮的去书法市场鱼目混珠,好端端的文化圈子搞成了小商小贩云集叫卖的市场,给俩钱他还心安理得的帮人在那吆喝,能骗一个算一个——这简直是中国高层文人的道德沦丧!那都不叫个东西!
还有那个叫沈什么玩意的书协主席,一天到晚牛逼哄哄,卖豆腐的担着两个戏台子,架子是够大。毕竟多年的媳妇熬成了个婆,一手蛔虫打节纠缠不清骗骗小孩子的破字也做到了书协主席的位置,应了小谁的一句话:天下无英雄,竖子成了名!至于天生长了个势利眼的沈夫人的嚣张气焰,圈里人更是有口皆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呗,这个能理解。如果让我评价在沈鹏领导下的这个乌烟瘴气的书法协会,一句话:武大郎开店,高个不是没有,是不要!所以那些被埋没的底层书法家们,别灰心,别丧气,沈老头一那个,说不定你们会有出头之日。这要怪就怪中国的制度问题,啪!拍给你一个书协主席副主席的位置,你就能卖高价,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和润格没关系,卖的是名、是官位!以我这个鼠目寸光的小眼看,底层有一些书法家的功力什么的,是在这些书协主席之上的,但他走不出来,注定走不出来。别说聚光灯了,就你放在灯光下,你弄出一点响动全国皆知,把你放在暗影里你鼓捣的再费劲也显不出来你,伸手不见五指,看你都费劲。所以地理位置很重要的,要不怎么那么多画家书法家一个个都往北京扎呀,要不中国讲个天时地利人和呢。北京好吗?不好,据说缺水。
我觉得书法、绘画这个东西它飘了,飘的表里不一名不符实——这个实我指润格、价钱。不是在这里吹牛,沈鹏啊、贾平凹啊这些人的字白给我我都不要,当然我不是说沈鹏的字一点功力都没有,有,不是最好,几个字就卖几万几万的,他值不了那么多,在我眼中它就是一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字,我对名人没感觉。我觉得以后名人字画这个东西会回到它的本位,太飘了有人会拿这个东西骗钱。老贾他就有这个味道,他眼毒,看到这了点,浑水摸鱼。
人无衅焉,妖不妄作。溯流求源的话,这一切源于拜名和虚荣,认为他们能提高自己的身价,又是合影又是吃饭,狗屁!身价不是别人提起来的。那个温总理亲自帮着讨薪的农妇,最后怎么样,还是个农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中国有这么一帮人啊,名人拉什么,他们吃什么,边吃还喊着好吃——中国书画圈是毁在这帮人手里了。这国展那国展,展的全是信笔为体、满纸涂鸦的名人字,将人都能看的懂的书法抹画的鬼都看不懂,那位还脸不红心不跳的捏着下巴在一旁故作高深!花俩钱幕后暗箱一操作,竟能捧个大奖。书画圈的有些老教授对这种现象痛心疾首,还流了泪。
所以我从来不相信任何奖项,再有一百个专家教授知名人士爬出来说贾平凹书法博大精深、深不可测,也改变不了我对狗屎看法。狗屎就是狗屎!谁肯定贾平凹书法只能说明他们同流合污,也是臭不可闻的。
今天去书店买书,拿起了一本莫言的文集,封面和内文中的标题又是老贾的书法,我捏着鼻子翻了翻最终还是放下了——在意识清醒的前提下,我还不想花钱买恶心。
你可以用自己的名声去卖字卖画,把自己的赖字宣传的像可口可乐麦当劳一样出名,但别想让所有人都去喜欢!
贾平凹的字臭,臭在对书法二字的玷污!
贾平凹的字臭,臭在自恋者的自我标榜!
贾平凹的字臭,臭在自己在一群无知者面前的自鸣得意,进而得寸进尺,把所有人都当成了无知者!
贾平凹的字臭,臭在兴师动众编织着一个弥天大谎!扯蛋就是扯蛋,非要拉出一胡同人马把蛋扯圆,更是臭不可当!
贾平凹的字臭,臭在他人想静下心来读文学作品时,她却抚弄着松松垮垮的奶子在你面前恣意Z•W!在读者无法逃避的境地下实施着难以忍受的视角***!
打死我,贾平凹的字也臭。
末了我想说一句,这年头你最好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相信任何权威的学说,就相信自己就行了——这不是自大,是自重!
想起了哪位说过的一句话:让那帮不知耻辱的家伙们吹去吧,虚假的东西站得越高,反而死得越快!
2004.6.5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贾平凹现象”算不算文化F•B?
——艺术:别拿“高深莫测” 糊弄人
王圣强/文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陕西作家群集体“转业”,全改卖字了。
这拨人有贾平凹、陈忠实和贾平凹御用吹捧家孙见喜等人,总得来说都是一些声名显赫我不说你不知道,我一说你就知道的人物。抗大旗的当然是名满天下的“鬼才贾平凹”先生,光吹捧文章拾掇拾掇就能编本书,不肉麻的还不算。
文人卖字,倒也无可厚非,市场经济嘛,谁都可以摆个小摊做生意。
卖字就卖字吧,明明是一些小学水平的东西,非要吹成大师级的作品。有一些评论家还谆谆不倦语重心长的教大家从哪个角度来欣赏贾平凹的书法,如何解读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生怕别人不知道贾平凹用毛笔沾着墨汁写在宣纸上的那几个字叫书法!——叫贾平凹书法!——叫贾平凹书法精品!
更有一些评论家,看到贾大师的书法如见到稀世珍宝,那嘴都不把门了,溢美之词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贾平凹的书法可以说到了泛滥的地步,抛开厕所,没有他不题的字。除了能看到点半死不活的迂腐气,我没看出来贾平凹书法哪里高深莫测了,哪里博大精深了,哪里不同于“一般人”的书法了。
要让我说,不同就不同在这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写的,而不是围着围裙养猪的李平凹,端着烟袋放羊的刘平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还有人说,贾平凹的书法才是真正的文人字。我不知道文人字是怎么定义的。从字面上看就是肚里有点墨水的人写的字。难道专业书法家就不算文人?要这么说,莫言、粱晓声、苏童这帮人都可以卖字,别管字写的好坏,写出来都叫文人字喽,嗯?
作为一名作家的贾平凹,他的书里面除了能看到一些道听途说庸俗不堪连篇鬼话掉到《故事会》里找不出来的文字外,我没看到什么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没看到什么思想,什么情怀,更甭提他作为外行的书法作品有多厚的功底了。作家是什么?只是一些靠读书、编故事和耍笔杆子吃饭的活物,他们跟工人、农民、商人、军人以及等等人和不是人的区别仅仅是生存手段,没什么更高明之处。练练表达能力,你也能干这行,那个在小药铺卖药的王朔不就这么逼出来的?
听说贾先生给自己的书法提出了一套理论,叫“智性书写”,单拉了一面旗帜,另立了个门户,跟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学上了,准备印我青鞋第一痕(我怎么觉得这么不对味,好象在此之前的散文都没有文化似的)。那意思是:饿压根和泥们不一路。不知道是自己不屑和大家一路还是存心想另立锅灶自成一家,独留巧思传千古。
这篇文章我一不小心看打到了,叫《“智性书写”和贾平凹书法》,跟一盆糨糊似的,黏黏糊糊,就和在碎纸机里碎过的差不多,你得逐字排列一遍,才勉强能看出来这位老眼昏花的捧者前辈在这篇高深莫测的文章中哆嗦着嘴唇想说啥。我不在这里引用了,谁有兴趣可以到网上自己拜读拜读。
说到底,你给自己的书法提出再高深、再智性、再兴致、再性感的理论,树个再大的旗帜,落实不到纸面上,也只是一纸空言。这种大帽子扣多了往往会产生喜剧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还有人说,贾平凹的书法才是真正的文人字。我不知道文人字是怎么定义的。从字面上看就是肚里有点墨水的人写的字。难道专业书法家就不算文人?要这么说,莫言、粱晓声、苏童这帮人都可以卖字,别管字写的好坏,写出来都叫文人字喽,嗯?
作为一名作家的贾平凹,他的书里面除了能看到一些道听途说庸俗不堪连篇鬼话掉到《故事会》里找不出来的文字外,我没看到什么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没看到什么思想,什么情怀,更甭提他作为外行的书法作品有多厚的功底了。作家是什么?只是一些靠读书、编故事和耍笔杆子吃饭的活物,他们跟工人、农民、商人、军人以及等等人和不是人的区别仅仅是生存手段,没什么更高明之处。练练表达能力,你也能干这行,那个在小药铺卖药的王朔不就这么逼出来的?
听说贾先生给自己的书法提出了一套理论,叫“智性书写”,单拉了一面旗帜,另立了个门户,跟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学上了,准备印我青鞋第一痕(我怎么觉得这么不对味,好象在此之前的散文都没有文化似的)。那意思是:饿压根和泥们不一路。不知道是自己不屑和大家一路还是存心想另立锅灶自成一家,独留巧思传千古。
这篇文章我一不小心看打到了,叫《“智性书写”和贾平凹书法》,跟一盆糨糊似的,黏黏糊糊,就和在碎纸机里碎过的差不多,你得逐字排列一遍,才勉强能看出来这位老眼昏花的捧者前辈在这篇高深莫测的文章中哆嗦着嘴唇想说啥。我不在这里引用了,谁有兴趣可以到网上自己拜读拜读。
说到底,你给自己的书法提出再高深、再智性、再兴致、再性感的理论,树个再大的旗帜,落实不到纸面上,也只是一纸空言。这种大帽子扣多了往往会产生喜剧效果。
给贾平凹书法抬轿子的一帮吹捧家东拉西扯言之凿凿煞有介事的模样,让我想起来一个能说会道风趣横生靠搞设计混饭吃的朋友。
有一次他给一家公司设计标志的时候死活想不出好的创意,开会的时候托着腮帮在纸上下意识的胡画。看到胡画出的一条像块蚊香的螺旋纹,眼前一亮,改成了一头粗一头细翘着个尾巴的图形,做成标志了。无奈那家公司是老板不是白痴,说这标志没什么含义,像砣那什么,给打回来了。这家伙晚上回到家里搜肠刮肚研精钩深为一个翘着个尾巴的螺旋纹想出了三十多种“含义”, 道山学海佛经释藏易经八卦太极拳携亲带眷连拖带挂的全搬上来了,最后又千回百转回到贵公司的光盘产品上,这一套“博大精深”的解释把老板给喷晕了,乐的当场拍板就用这个标志。通过这个事情我突然发现,有些东西跟个泥巴一样,你可以随便捏,可以随便的“博大精深”,关键看你嘴上工夫能不能把死人说活。
看到被人捧上天的贾平凹书法,我只能仰天长叹,书法到了贾平凹这帮人手里,连最基本的运笔技巧也可以省略了,全改倾斜着毛笔用侧锋在那刷字了,怪不得一年能写出上千副。你还别说,前几天我看到一小伙子拿着刷子在厕所墙上写拉面培训的广告,那字体就有些眼熟。
贾平凹的字究竟能高明到什么程度,大家心里都有数,包括那些吹捧家心里也都有数。只不过碍着里子面子和尚喇嘛尼姑老佛爷的原因,只剩下说好话的份了。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厚重和深远让我们这些不敢问津的小老百姓们产生了对学术权威和对文化人的崇拜。如果有一天,这些位极人臣一直垄断着“文化解释权”的文化人承受不住物资和金钱的诱惑,像“前腐后继”的政治圈子一样结党营私官官相护沆瀣一气,由耍笔杆子变成了耍心眼子,纷纷互相吹嘘自我标榜哄抬市价,算不算是一种“学术F•B”、“文化F•B”?
另外,看不懂的艺术作品并不等于造诣高深,别让“看不懂的就是高深的”在这个人心浮躁急功近利重财轻义的社会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蒙人公式。
聪明人不骗人,糊涂人不受骗,则天下太平。
2005.3.18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附:智性书写”和贾平凹书法
杨吉平
  前些日子,西安有朋友准备编一本贾平凹书画评论集,约我写一篇关于贾平凹书法的文章,并给了我一些贾先生书法的图片。贾平凹最近担任研究生导师的事情已经让人们吵得沸沸扬扬,而现在又要给他加上“书画家”的桂冠,岂不是更加“热闹”丁。在拜读了贾先生的书法图片之后,我并没有介入这个热闹的场面。但最近看了贾先生为“陕西首届智性书写双年展”写的评论文章(见今年6月6日《书法导报》),则未免有些吃惊了:作为小说家的贾平凹居然懂得书法艺术——至少是了解书法艺术。
  对“智性书写”,我认为与当代许多青年书家提出过的口号没有多大差异,或曰大同小异。这里且先谈谈贾平凹的书法和书法观。我不知道“智性”的“智”意义何指,但知道贾先生对“智性书写”的看法是非常“智性”的。当然,这些正确的看法主要还是指贾先生文章中“另外的想法”,这“另外的想法”有三个部分:第一是“智性书写”“应和了全国的风气”;第二是“智性书写”的参展作者“在精神和内在气质上未拉开更大距离”;第三是对“本土文化”的强调。一位以文章名世的作家,对当下的书法有如此深切的了解和感知,这是我吃惊的原因所在。
  贾平凹近年也经常创作一些书画作品,据说起先是为了应酬,后来居然来了兴致,再后来竟然出了书画集子,像模像样地当起了书画家。他的书法以行书为主,大概也只能这样了。他不可能有精力从楷书开始或从篆隶人手,即使是行书,也不大可能取法王羲之或规模颜鲁公丁。贾平凹书法纯粹是他性灵的写照、情感的流霹,但其许多作品竟然也“应和了全国的风气”,与许多流行书法的面貌有着惊人的相似。但有一点不同,那就是贾平凹的书法另有一种厚重与浑朴,与魏碑的风格相仿佛,这一点与他所说的“南方人的东西”有着极其明显的区别。这也许是贾先生从“长安画派”诸大家那里得到的兹养,但无疑更得益于他自己的审美追求。他的书法,在趣味上与当代的流行书法有其一致的地方,这其实是书法艺术或说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特点,任何艺术都有抒情的特点,而趣味便是这种特点的外在表观。但情趣与情趣是不一样的,往简单方面说,也有小情趣和大情趣、健康的情趣和低级趣味的情趣的区别。当然,书法这一艺术形式,一般不会出现低级趣味,但当代书坛明显有着小情小调的趋向,这一点,作为书法旁观者(相对于书法圈而言)的贾平凹可能看得更清楚一些。所以,他强调“雄浑”,强调“力量”。贾平凹的书法追求,大概也不外乎这两点,他的书法的确有“雄浑”的特点,虽然力量还稍弱,但对力量的追求是显而易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处在书法圈中的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当下书坛的问题,而贾平凹却清醒地意识到了!贾平凹书法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便是他书作中浓郁的书卷气息。贾先生无意追求或有意舍弃“南方人的东西”,但在表现文人的情趣方面,却与“南方人的东西”有惊人的相似——实际上他的书法的书卷气远远超过了“南方人的东西”,当下的许多“尚趣”之作,看久了便能看出其中作假的部分,,远不如贾平凹来得真切。这无疑启发我们,趣味是不依赖于技法的,贾平凹的书写技巧明显不如这些“智性书写”者们,但要真论起趣味来,恐怕还是贾先生更有“智性”一些。
  与辉煌的古典书法相比,陕西书法被认为是衰落的“废都”。“智性书写”展览显然是对这种局面的抗争,抗争的目的显然是为了积极介入全国书坛,这便是“应和了全国的风气”的原因所在。事实上,中国书法的现状是打着张扬个性的旗号,走着泯灭个性的路子。如果从“智性书写”的写字、书法、书法艺术三阵营角度来评说,“写字”、“书法”两个阵营在当代书坛恐怕唱的是“空城计”或将要唱“空城计”。颜柳欧楷书三大家均是陕西的骄傲,但他们无疑属于“写字”的阵营,属于这个阵营的当代书写者早已被排除在书法“阵营”之外,这个“阵营”的书写者显然没有能力介入当代全国书坛,而要介入当代书坛,也只能向“书法艺术阵营”靠拢。显然,这种靠拢是以牺牲本土文化特征为代价的。
  事实上,不只是陕西,全国任何一个省份,只要是将自己定位在“书法艺术阵营”之中的,便可以在全国书坛站稳脚跟甚至引领风骚,否则,便会被排斥在当代书坛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智性书写”者们的确充满了智慧,他们找到了一个拯救“废都”的良方!但是,当我们冷静反思 (注意,没有高度和深度的思想是不能称为反思的),就会发现“智性书写”对自己的定位与其说是一种努力,不如说是一种屈从。
——摘自《书法导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