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烟雨楼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对杨吉平《“智性书写”和贾平凹书法》一文的看法● 王为国
杨吉平先生《“智性书写”和贾平凹书法》,—文(见2001年第36期《书法导报》),站在“很高的高度”上,以其少见的“学术魄力”审视了近期兴起书坛的“智性书写”群体。也许,杨先生曾经有过精彩论文,否则他不会获什么奖。但这一回,杨先生却错了,几乎全错了。如谓不信,众位看官且听我慢慢道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错误之一——主观武断

杨先生在文中说:“对‘智性书写’我认为与当代许多青年书家提出过的口号没有多大差异,或曰大同小异。”又说:“我不知道‘智性书写,的‘智’意义何指,但知道贾平凹先生对‘智性书写’的看法是非常‘智性,。”既然杨先生不知道“智性”的“智”字意义何在,怎么能得出“我认为与当代青年书家提出的口号没有多大差异”的结论呢?“提出过的口号”又是指哪些“口号”呢?看来杨先生对“智性书写”的看法是自相矛盾的。关于“智性书写”,文艺评论家沈奇先生称其为“未来文化史上的一次文化事件”,因为它是国内理论界与创作界的第一次共谋行动。作为批评,“智性书写”的理论家们不是如同以往那样跟在批评的背后写“总结”;作为创作,“智性书写”的参与书家因有了理论的桥梁而走得更加有力。因此,沈奇又概括“智性书写”为“脱序、重构、板块、呈现”八个字。八字虽少,却道出了“智性书写”的关键,此一吃紧处,限于篇幅木再展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错误之二——以偏概全
贾平凹在充分肯定“智性书写”双年展的前提下,也对:智性书写”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批评。这也就是杨吉平先生文中认为的“非常智性”的看法。但是,杨先生却把此当作贾氏对于“智性书写”双年展的全部意见倾泼给当下书坛,这就不免一叶障目了。杨先生如此行文不禁让我想起1967年北京石油学院“红代会”编选的鲁迅语录一事,他们在文中把1923年鲁迅致孙伏园的一封信中的片言只语收录进来。鲁迅这几句话只针对当时一个叫钟孟公的人而发,此人对《晨报》开展的“爱情定则”的讨论不满呼吁停发。鲁迅认为钟的言论太旧,劝孙伏园将讨论继续下去。编选者完全不顾这一具体的背景,把鲁迅的话当成是对知识分子的批判来使用。这几句话是“他以为丑,他就想遮盖住,殊不知外面遮上了,里面依然还是腐烂,倒不如不论好歹,一齐揭开来:大家看看好”。这里被“揭”对象一下子变成了知识分子,成为对知识分子进行揭批的鼓动性语录。真可谓。活学活用”。杨氏引贾之言当作如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错误之三——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杨文中说:“‘智性书写’展显然是为积极介入全国书坛,这便是‘应和了全国风气’原因所在。事实上,中国书法的现状是打着张场个性的旗号,走着泯灭个性的路子。”这里对“智性书写”的作者的所谓“积极介入全国书坛”,想陈述;—些事实;据笔者统计,“智性书写”双年展的节家中,有93%已多次参加书协举办的全国展、全国中青展或单项(正书、行草,扇面、楹联)展。其代表人物薛养贤除人展外,并获“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铜奖”、“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大展银奖”、“全国七届中青展提名奖”、“全国八届中青展二等奖”,他们已经是“介入全国书坛”多时了。杨先生对中国书坛现状的评论,不知是否把山西包括在内。我想山西是逃不过杨先生这种“随意化批评”的。山西的书家和全国的各种展览的评委们会作何感想,不得而知。但这种“虚无主义”的分析,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错误之四——“民族”与“地域”的混淆
杨先生文中还说,“要介入当代书坛,也只能向‘书法艺术阵营’靠拢。显然,这种自动靠拢是以牺牲本土文化特征为代价的”。这里杨先生犯了一个小小的概念性错误,所谓“本土文化”是相对于外民族文化而言的,书法属中国的本土文化,中国书法艺术不存在“本土文化”的差异,只有“地域书风”之不同,何有“牺牲”“代价”之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错误之五——“屈从”还是重建
杨先生最后说:“当我们冷静反思,就会发现‘智性书写’对自己的定位与其说是——种努力,不如说是一种屈从。”“智性书写”这一学术口号,是不带有地域思想的,它的二个重要思想是“追求原创,即相对于流行的匠体粗俗的复制的缺乏原创的写实性书写”。“智性书写;把自己的书法创作观念向着诗性原创性的写意式书法转变,其目的就是使书法艺术与学术有一种非功利的目标与行为原则。提出“双年展”——即每两年举办一届展览,就是为了保证“智性书写”学术主题的延续性、深入性,它本身也只是——种向着艺术至境的过渡状态与阶段,不存在“屈从”什么,迎合什么。
摘自《书法导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贴“mhttz”的评一:
现今的社会,真令人莫名其妙。凡事只要加上一个好听的名目,人就立刻视为高超,并不看实质。于是这些无聊的“作家”们,对有关系的出版社、编辑拼命的运作,把自己的狗屁不通的大作胡也乱选入教材,发动红包吹捧家造势、吹捧,读者看后,虽然臊味刺鼻,也不敢下肯定结论,正所谓“一登龙门,身价百倍”,饭碗问题很容易的就解决了。
殊不知婊子改称菩萨,实际还是婊子。
对这种没有“格”的文人,鄙视、拒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贴“柳荫居士”评二:
贾平凹的画有禅意(最好配合着他的文字)。
他的书法至少不俗气,且有一定的功底。
当然还是最喜欢他的文字,有思想,虽然如《废都》之类的作品能让人明显感觉到模仿《红楼梦》的痕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下面引用由烟雨楼2005/05/21 02:09pm 发表的内容:
贴“柳荫居士”评二:
贾平凹的画有禅意(最好配合着他的文字)。
他的书法至少不俗气,且有一定的功底。
当然还是最喜欢他的文字,有思想,虽然如《废都》之类的作品能让人明显感觉到模仿《红楼梦》的痕 ...
贴“红楼梦魇”评三:
你读过红楼梦吗?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讨论]“贾平凹书法”入教材,余秋雨徇私?

贴“mhttz ”评四:
贾平凹的书法不俗气,那什么样的书法才叫俗气?
贾平凹现象与名人经济
作者:王圣强 (2004-11-13 01:49:54)
小子在一忍再忍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写过一篇批判贾平凹书法的文章,由于是抱着“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态度去的,火气大了些,文章带了点人身攻击的火药味。其当时的出发点还是好的,是想敲山震虎给贾老先生提个醒,您那书法那么珍贵,惊天地泣鬼神的,留着传世多好,干吗在外面题来题去丢人现眼的。
??也不是小子混蛋非给贾老师过不去,实在有些欺人太甚,用那小谁的歌名来说——过火。酒店饭店你可以随便题,反正咱不去;市场上的一些书名你题就题吧,大不了咱不买;可那文学杂志你胡题个什么劲啊,当成自己家的了吧,本来一篇挺好的文章让标题那几个毛笔字给糟践了,咋一看我还以为这文章是贾平凹写的呢,细看才知道是贾平凹喧宾夺主代写的标题,在“平凹”二字的下面畏畏缩缩藏头露尾的那位才是真正的作者。你说不看吧,这杂志花钱订了;看吧,出门就踩一坨屎,一本杂志里面地雷重重危机四伏,你都不敢往后翻,花好钱买了个大恶心。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反正看到“贾体字”有点过敏,第一眼肉麻,然后全身起鸡皮疙瘩,再看下去骨头都软了,能把中国的方块字写的跟肉瘤似的左摇右晃旁逸斜出,真叫个能耐。我也不用什么“恶俗”之类的词来形容了贾老师的书法了,免得玷污了这些无辜的汉字。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还文学领域一个干净的空间,收起您的“贾体字”?
??就这样憋出了一篇《从贾平凹的字看文化圈的流俗》,最早发在《中国书法网》上,后来让《人民网》文化频道转载了,没想到在一些书法网站上引起了网友的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