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宛陵小城

历史上的今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61年7月1日 坎坷一生的戴安娜王妃诞辰

  戴安娜王妃全名戴安娜·弗朗西斯·斯潘塞,1961年7月1日出生在英国富有的伯克家族,6岁时父母离异,跟随父亲和祖母长大。从幼师毕业后,在一幼儿园任教,1980年与王储查尔斯订婚。
  1981年7月29日,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储在伦敦圣保罗教堂隆重举行婚礼。她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生下两个王子,取名威廉和哈里。
  1986年初,戴安娜不堪忍受查尔斯与情妇仍有来往,同王储开始分居。1990年11月7日伦敦《星期日镜报》刊出***的王妃穿着紧身运动衣的健身照,舆论哗然。1992年12月9日,首相梅杰代表王室宣布戴妃与王储正式分居。
  1995年7月,查尔斯王储在接受BBC电视台采访时,承认他欺骗了戴安娜,说他与卡米拉真心相爱已20多年,与戴的感情无法弥合。11月20日,戴安娜主动接受BBC电视台采访时,承认与詹姆斯·休伊特确有婚外情。
  1995年12月20日,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君主政体和两位小王子的名义要求他们尽快离婚。
  1996年7月,戴安娜与查尔斯正式离婚,戴安娜不再是王室的成员,但保留戴安娜王妃的头衔。
  1997年7月,查尔斯为祝贺情妇卡米拉50岁生日举办宴会,第一次向社会公开他们的关系。之后,戴安娜也公开了与埃及亿万富翁的儿子多迪·阿勒·法耶兹的恋情。8月底,戴安娜与男友赴巴黎度周末,因车祸于当地时间31日凌晨4时去世,终年仅36岁。
  戴安娜在遇难前6个小时,曾接受一名英国记者的电话采访,她说:“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爱情。结婚以后,我将过一种真正的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这位自嫁入王室后牵动世人目光16载的女性,悲剧性地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58年7月1日 《红旗》首次提出“人民公社”的名称

  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第3期《全新的社会,全新人》一文中,比较明确地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这是在报刊上第一次提到“人民公社”的名称。接着在7月16日《红旗》杂志第4期《在毛泽东同志旗帜下》一文中又指出:“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工业)、农(农业)、商(交换)、学(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装)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在这样的公社里面,工业农业交通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教育是反映这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全世界人剥削人的制度还没有彻底消灭以前,这种全民武装是完全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16年7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发动索姆河战役(图
·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
·1919年7月1日墨索里尼发表法西斯宣言
·1921年7月1日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轰动上海滩
·1925年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成立
·1928年7月1日上海外滩公园向国人开放
·1931年7月1日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军事“围剿”
·1931年7月1日英国人生产了一个原子对撞机
·1932年7月1日“生活书店”创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33年7月1日吉鸿昌率同盟军收复多伦,举国欣慰
·1941年7月1日日汪正式展开“清乡运动”
·1944年7月1日决定战后经济体系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举行
·1945年7月1日苏美英法军队进入德国的占领区
·1947年7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转入反攻
·1961年7月1日卡尔-刘易斯出生
·1961年7月1日戴安娜出生
·1961年7月1日黛安娜图片集
·1966年7月1日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67年7月1日欧洲共同体三机构合并
·1968年7月1日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签订
·1968年7月1日鲍勃-比蒙破男子跳远世界纪录
·1972年7月1日两度出任阿根廷元首的庇隆逝世
·1973年7月1日章士钊病逝
·1976年7月1日张闻天逝世
·1980年7月1日中国开始推广邮政编码制度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人口超过十亿
·1996年7月1日世界上第一部允许自愿安乐死的法律生效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图片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UploadFile=070203C2AEC9BDBB_1120259501.jpg]
1959年7月2日 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

  庐山会议会址  
  1959年7月2日-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先后在江西庐山举行。
  会议开始时,毛泽东提出读书、形势和今年的任务等19个问题,讲了自己的基本看法,在肯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前提下,指出了在执行政策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准备经过讨论,形成《纪要》,发给全党。讨论中对国内形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左”的倾向仍是主要的,要继续反“左”纠“右”;另一种则认为形势很好,不愿听对“左”的倾向的批评。一些人感到会议有压力,认为民主气氛不够。
  7月10日下午,毛泽东讲话,谈了形势、团结等问题。强调总路线是正确的,从全局来看,成绩与缺点错误还是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批驳了得不偿失的说法。
  彭德怀看到这种情况,又听说会议安排到7月15日为止,担心匆忙结束,于是在7月14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陈述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老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感,反映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他的信是写给毛泽东作参考的,完全符合党的组织原则。
  7月16日,毛泽东批示将彭德怀的信印发给与会全体同志。会议便转入对这封信的讨论。黄克诚、周小舟分别在小组会上发言,表示同意。张闻天明确表示支持彭德怀信中的意见,不同意有些人对这封信的非难。
  从7月23日起,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等同志的批判,直到全会结束。毛泽东发表讲话,他说现在党内外夹攻我们,彭德怀的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向党进攻,是右倾机会主义的反党纲领。毛泽东还严肃地提出了解放军跟谁走的问题。从此,庐山会议由反“左”转为反右,开展了对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斗争。
  8月2日至16日,中国***召开了八届八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定》和《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
  中共中央连续发出一系列文件,把“反右倾”斗争推向全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22年7月2日 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诞辰

  皮尔·卡丹与他的模特们  
  世界知名的皮尔·卡丹是20世纪服饰史中的关键人物。
  1922年7月2日,皮尔·卡丹出生于意大利,29岁开始时装设计。
  皮尔·卡丹在1950年皮尔·卡丹开设自己的设计室之前,曾为帕斯奎因和斯卡帕莱利工作过一段很短的时间,然后他与克里斯第安·杜瓦尔一起搞了1947年春天划时代的新风貌服装展。
  卡丹的设计充满创新精神,50年代是不对称图案,60年代是几何图案,70年代他的设计更趋简洁。卡丹于1977年和1979年两次荣获金顶针奖,他第三次获此殊荣是因为在1982-1983秋冬服装展中取得的成就:古典式的日间套装、豪华的晚装。除女装外,卡丹还把他的创作才华用于服装饰物、男装、童装和家具的设计。全世界有20多万人生产的服装都使用皮尔·卡丹公司的商标。
  1992年,皮尔·卡丹被法兰西美术学院选为院士,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服装设计师。法兰西学院是法国的最高学术机构,由法兰西科学院、文学院、理学院、美术学院和伦理与政治科学院组成。学院的院士名额相对固定,去世一个增补一个,皮尔·卡丹的入选填补了著名喜剧演员皮埃尔·迪克斯去世后留下的空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61年7月2日 美国作家海明威逝世
  1961年7月2日,世界文坛巨匠欧纳斯特·海明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时他62岁。
  海明威生于1899年7月21日,是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的奥克帕克村人。他的父亲是医生,喜欢打猎和钓鱼,母亲爱好艺术。由于受家庭的教育和熏陶,海明威也喜好打猎、艺术和旅行。
  海明威中学毕业后在一家报社当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从军意大利,在前线负伤。以后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海明威的初期作品有《三个短篇和十首诗》、《在我们的时代里》等,虽然销路不佳,但却以其独特的风格引起评论界的重视,被当时的著名小说家司·菲茨杰拉尔德称为“具有新的气质”和“不会败坏的风格”的人。
  1926年,海明威的重要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发表了,书中描写了一群参加战争后的青年流落在巴黎街头的故事。由于小说写出了青年一代的失望情绪,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1929年,海明威的著名长篇《永别了,武器》问世。在书中他把人比作“着了火的木头上的蚂蚁”,以此来说明人在战争中的无能为力。他痛恨战争,用书中主人翁的内心独白说:“我可没见到什么神圣的东西,光荣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光荣,至于牺牲,那就好像是芝加哥的屠宰场,不同的是把肉拿去埋掉。”1937年,海明威以战地记者身份赴西班牙报道发生在那里的反法西斯弗朗哥的战争,不久他写出惊世之作题为《钟声为谁而鸣》的长篇小说。1952年他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面世,小说的主题思想是要人们勇敢地面对失败。小说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响,获得了同年度美国普利策文学奖。1954年瑞典文学院因海明威“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是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他才华横溢,文风独特,然而他的精神世界又十分复杂。他特立独行,自称硬汉,不但瞧不起并世的同行,还想跟上一代的大师比高低;然而他又患得患失,时时感到力不从心,最终走到精神分裂的绝境,以至用猎枪自戕,结束残生。他的死震惊了世界文坛,也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有人说,海明威在不少作品里塑造了硬汉性格,为什么自己却悲观失望呢?让人难以理解。也有人为海明威的死辩解,说他是因在擦枪时走火而死的。与海明威同时代的作家斯坦贝克说,子弹打中了头部,而且像海明威这样一个有经验的人是不会装着子弹擦枪的;何况常识也告诉人们,即使是那样,子弹也应打在身上。
  海明威在近40年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他的长篇《永别了,武器》和《钟声为谁而鸣》,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名著。他的作品文字简洁凝练,以“电报式”的风格著称于世。虽然他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但他却是一位开了一代新风的语言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626年7月2日 玄武门之变

  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之间,就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本来,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劳最大,他又网罗了尉迟敬德、秦叔宝、李靖等这些著名将领,广泛结交知名人士。所以,他的势力无人能比。李建成在太原起兵之后,也统领一支军队,打过一些胜仗,虽然没有李世民那样雄厚的实力,但是,他有太子这个合法的身份,使得一大批皇亲国戚聚集在他的周围;他长期留守在关中,在京城长安一带有坚固的基础,甚至宫廷的守军(玄武门的卫队),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还把齐王李元吉拉拢过去。总的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是旗鼓相当。
  唐高祖武德九年的一天,李世民上朝去控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揭发他们在后宫胡作非为。高祖大吃一惊,说:“竟有这样的事”?李世民说:“不但如此,他们还几次想谋害我。如果他们得逞,儿就永远见不到父皇了!”高祖说:“你讲的事情,关系重大,明天我要亲自审问!”当天夜里,李世民调兵遣将。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亲自率领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附近。守卫玄武门的将领叫常何,原来是李建成的心腹,但已经被李世民收买过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发现情况异常,立即掉转马头往东宫跑,只听有人喊:“太子、齐王,为什么不去上朝?”李元吉回头一看,正是对头李世民,他急忙取弓搭箭,一连向李世民发了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对准李建成回射一箭,李建成从马上摔下来,断了气,李元吉急忙向西逃去,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死了。
  三弟兄火并的时候,唐高祖正带着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忽然看见尉迟敬德匆匆赶来,高祖就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说:“太子、齐王叛乱,秦王恐怕惊动陛下,特派臣来护驾”。高祖大吃一惊,忙问:“太子、齐王现在何处?”尉迟敬德说:“已经被秦王杀死了”。高祖十分难过,吩咐游船靠岸,回头对裴寂等人说:“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事发生,你们看怎么办?”萧和陈说:“建成、元吉本来就没有大功,秦王功德盖世,深得人心,理该立为太子”。高祖说:“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尉迟敬德忙说:“外面还没有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都接受秦王指挥。”高祖立即派人传旨结束了这场政变。
  三天之后,唐高祖宣布立秦王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这年八月,唐高祖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当了皇帝,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历史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840年7月2日 英舰进犯厦门 邓廷桢奋力退敌

  1840年7月2日,英舰进犯福建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督师击退。
  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在广州地区遭到英勇抗击,无隙可乘,便转攻厦门。由于邓廷桢在事前添修炮台,购铸新炮,增强了备战御海力量,故英军未能得逞,遂沿海北上。不久,因道光帝抗战立场动摇和投降的诬陷,邓廷桢与林则徐同被革职,并于1841年7月遣戍伊犁。邓廷桢,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嘉庆进士,任地方官多年,1826年擢安徽巡抚,1835年升两广总督,1840年初调任闽浙总督。1844年初复被启用为甘肃布政使,1845年升陕西巡抚,次年殁于住所,年72岁。
  邓廷桢一生主要作为:一、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和反抗英国侵略的斗争。邓廷桢曾一度赞成弛禁鸦片的主张,但在广东人民禁烟斗争情绪的鼓舞和禁烟派的影响下,转而主张严厉禁烟。在广州,他积极协助林则徐取得虎门销烟的辉煌胜利。在撤职议处期间,对琦善的卖国活动,进行了斗争,反对割让香港,坚持反侵略立场。二、在两广总督和闽浙总督任上,他都及时而切实加强防务;1839年,在他先后六次在广州海面打退英军武装进犯。三、早年在地方官任上,以善断案知名,能兴利除弊,平反冤狱,政绩卓著;晚年在甘肃,大力组织垦荒,勘查出甘、宁地区土地2万余顷,使“熟地升料,荒者招垦”。邓廷桢善诗词,通音韵,有《双砚斋诗钞》、《徐氏说文双声叠韵谱》传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