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汉唐书道

北大的堕落及其深远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4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的堕落及其深远影响

略评:' p. p+ R( @# }8 c  F: G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0 x8 f. n% F( `+ u) m# s
  “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这是陈天华在《警世钟》一书中提出的名言。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陈天华写下了大量的宣传革命的作品,其中尤以《警世钟》、《猛回头》、《狮子吼》最为著名。陈天华的反帝爱国思想,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毛泽东在1936年与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回忆少年时代读了一本讲革命的书对自己的影响时说:“这本书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
( h& |+ Q0 h8 T  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见《西行漫记》)毛泽东说的这本书,就是盛行一时的《警世钟》。
7 _2 D5 R" R% D+ z3 p, l$ u  陈天华(1875—1905年),字星台,号思黄,又号过庭,湖南新化县人。他父亲陈善,是个贫穷的村塾教师。1901年,当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时,天华悲痛万分,决心东渡日本,寻找救国图存的道路。1903年3月,29岁的陈天华,由新化实业中学资助,作为官费留学生前往日本。到日本后,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1903年秋,天华看到祖国“主权失矣,利权去矣”,便撰写了《警世钟》。是年年底,天华回到湖南长沙,与黄兴组织华兴会革命团体。 . J) v+ @/ P. t0 H/ {. F% p3 C4 q
  1904年,策划长沙起义事败后,天华再度去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1905年,天华参加孙中山发起的同盟会,并参与制定《军政府宣言》、《革命方略》等文件。 ) C% g% `; d& N8 X1 x' A2 B( ?
  当时清政府暗中勾结日本政府,企图镇压革命活动,于1905年11月,由日本文部省颁布了一项“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这激起了8000多留日学生罢课表示抗议。但由于当时抗议斗争未能取得团结一致,天华忧时感事,便决心以死来警醒国人。12月7日深夜,他留下了近3000字的《绝命辞》等文字之后,于第二天清晨,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殉国,时年31岁。
/ ]9 G9 n( a0 M% H) @7 s& x  1903年秋,陈天华蘸着革命***挥笔写下《警世钟》时,鉴于当时的形势,他未签署真名,在题目之上标有“最新新闻白话演说”八个字,署“神州痛哭人著”。《警世钟》,全书约23000字,分为30个自然段。它是用这样的七言诗句开头的:
/ j9 W. {1 f  i3 \% L- k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 ; K# `) t. s3 @
  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 2 M/ X1 q  E& ^3 s7 y* o, P2 x: C8 w
  万丈风潮大逼人,腥羶满地血如糜;
  E4 A& [4 m* V0 T; r  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4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的堕落及其深远影响

在文言文风行的时代,天华大胆使用白话文,《警世钟》以说唱文艺形式出现,也是一种可贵的移风易俗的举动。文章辟头,作者就惊呼国破家亡的惨景即将来临:“嗳呀!嗳呀! ' B0 W9 [" M1 E
  来了!来了!甚么来了!洋人来了!不好了!不好了!大家都不好了!……从今以后,都是那洋人畜圈里的牛羊,锅子里的鱼肉,由他要杀就杀,要煮就煮,不能走动半分。唉!这是我们大家的死日到了!”“苦呀!苦呀!苦呀!我们同胞辛苦所积的银钱产业,一齐要被洋人夺去;我们同胞恩爱的妻儿老小,活活要被洋人拆散,……枪林炮雨,是我们同胞的送终场;黑牢暗狱,是我们同胞的安身所。大好江山,变做了犬羊的世界;……唉!好不伤心呀!”这些令人心惊肉跳的文字,真是发人深醒!那么,中国为什么会面临这样的民族危亡呢?作者明确指出,根子就在于清王朝的F•B。 8 u/ w9 E. s$ j2 M2 F0 w5 I7 j( G
  作者又用大量的历史事实,指出中国这块肥肉,正被一群豺狼围住撕扯着、吞咽着,中国被豆剖瓜分了;满洲政府已是“洋人朝廷”了。清政府已成为“洋人朝廷”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这是陈天华最先公开指出的。真是“石破天惊”,这一观点的出现,在爱国人士中立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形成一种新的觉悟——反封建必须反帝。 ' g+ A+ g( P" w5 x; ]5 ]4 ~
  面对列强的侵略,该怎么办呢?作者以炽热的爱国感情,斩钉截铁地指出,必须万众一心,齐心杀敌:“洋兵不来便罢,洋兵若来,奉功各人把胆子放大,全不要怕他。读书的放了笔,耕田的放了犁耙,做生意的放了职事,做手艺的放了器具,齐把刀子磨快,子药上足,同饮一杯血酒,呼的呼,喊的喊,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杀投降那洋鬼子的二毛子。满人若是帮助洋人杀我们,便先把满人杀尽;那些贼官若是帮助洋人杀我们,便先把贼官杀尽。‘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仇人方罢手!’我所最亲爱的同胞……杀!杀!杀!杀我累世的国仇,杀我新来的大敌,杀我媚外的汉奸。”天华还引用了古今中外一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事例,来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他还疾呼,要去掉“东亚病夫”的称号,全体国民必须注意锻炼身体。因为抗敌必须有强壮的身体、高超的技能和勇于报国的精神。 / L4 H: I# X; o% i'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4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的堕落及其深远影响

为了救中国,天华恳切地告诫大家十个须知:第一,“须知这瓜分之祸,不但是亡国罢了,一定还要火种。”第二,“须知各国就是瓜分了中国之后,必定仍旧留着满洲政府压制汉人。”第三,“须知事到今日,断不能再讲预备救国了,只有死死苦战,才能救得中国。”第四,“须知这时多死几人,以后方能多救几人。”第五,“须知种族二字,最要认得明白,分得清楚。”第六,“须知国家是人人有份的,万不可丝毫不管,随他怎样的。”第七,“须知要拒外人,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 , {8 ?: ^/ W) v" ?
  第八,“须知要想自强,当先去掉自己的短处。”第九,“须知必定用文明排外,不可用野蛮排外。”第十,“须知这排外事业,无有了时。”
$ R! b! G) }$ V- x  作者又提出十条奉劝:第一,奉劝做官的人,要尽忠报国。第二,奉劝当兵的人,要舍生取义。第三,奉劝世家贵族,毁家纾难。第四,奉劝读书士子,明是会说,必要会行。 , r# m. [$ b& G; ~7 [5 ^
  第五,奉劝富裕的人,舍得出钱。第六,奉劝穷人,舍得出力,不怕丢失生命。第七,奉劝新、旧两党,各除意见,共抵外侮。第八,奉劝江湖朋友,互相联络。第九,奉劝教民当以爱国为主。第十,奉劝妇女必定也要想救国。
' m  C3 U9 i; a7 J  书的末尾,陈天华慷慨激昂地说:“醒来!醒来!快快醒来!快快醒来!不要睡的像死人一般。同胞!同胞!虽然我知道我所最亲最爱的同胞,不过从前深处黑暗,没有闻过这等道理。一经闻过,这爱国的心,一定就要发达了,这救国的事,一定就要担任了。前死后继,百折不回,我汉种一定能够建立个极完全的国家,横绝五大洲。我敢为同胞祝曰:汉种万岁!中国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4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的堕落及其深远影响

陈天华是中国人昏睡未醒之际,奋起撞击警世洪钟的敲钟人。在他的著作中,他注意吸收并发扬了林则徐、龚自珍和魏源这些近代进步思想家的爱国思想,所以,在帝国主义面前,他敢于斗争,也善于斗争。陈天华在对待帝国主义问题上,比当时一般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高明之处在于:他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比较具体、深刻,因此他大声疾呼,要同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斗争。中国同盟会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而陈天华却高举反帝的旗帜,冲锋在前。这在当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2 M; J" v$ w  X1 F' I+ S6 Z
  在如何解决中国的前途问题上,是采取改良的手段还是用革命的手段呢?天华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因为清王朝已经成为“洋人朝廷”,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4 H' ~0 h9 o$ y9 W3 z
  可见,天华的反帝反清思想,在当时对于唤醒中华民族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他真不愧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先驱者、出色的宣传家;同时又是一位爱国的进步思想家。 5 O! o2 Q" w+ {# T
  当然,陈天华的思想及其活动,也和他同时代的先进人物一样,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如《警世钟》中的种族主义思想以及还没有也不可能把反帝和反封建全面地结合起来等不足和缺陷。 + \" B& a- k+ a6 ^5 K% \0 j' r8 r&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4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的堕落及其深远影响

不错!!真是好帖子!!! :em06:  :em06:  :em06:  :em05:  :em05:  :em07:  :em07:
' @7 y+ ~+ D5 ]+ `* @4 e犀利!!深刻!!!!$ p6 o8 T5 O9 \! {+ y! B, D
特别是《警世钟》中的爱国思想,大家应推荐朋友多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4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的堕落及其深远影响

谢谢朋友的鼓励!优秀的文章,是激励人上进的有力武器.对比这两篇佳文,我们是得好好省省,在人生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微不足道的,然而许许多多的中国的有志之士们,不管论是在书法艺术上,还是在文学艺术上,他们用自己的人品和知识,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这些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义的人.....这些(人),就是中国的脊梁!"时代在发展,人的思想也在巨变,沧海横流,愈显英雄本色;物欲横流,愈显赤子胸怀.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一颗奋发向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拼尽自己最后一滴血的赤心."中国的脊梁",古已有之,现也有之,将来也有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4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的堕落及其深远影响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将知识分子的目光由关注社会、关注人性、关注道德等层面的问题转向更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注上来,中国的一个时代就算结束了。
4 P1 A. W( T: A' x0 b苏珊 桑塔格是永远的“美国的良心”,试问“中国的良心”在哪里???
$ m3 K2 N( p, v3 `3 d我们期待着“中国的良心”,希望那些有话语权的人可以撑起擎天的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7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的堕落及其深远影响

[转帖]北大清华最优秀的学生哪去了?三年八个亿收获了什么?
5 S) `$ s" ~- i4 O. b: ^    2000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有2154人,研究生1596人,这些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751人,大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0%,其中有587人同时选择了美国,比例高达78%。
+ }7 U- b% z/ D: V0 N, q9 P& }8 W2001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2217人,研究生2002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83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接近20%,其中有711人去了美国,比例接近87%,比上一年增长了9个百分点。这一年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毕业32人,直接出国留学的达28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15人,出国人数达13人,比例接近90%。$ k+ h+ n1 X$ ^' E" ^8 P8 v7 {
 在拿到这组数据之前,北京大学教务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北大出国留学人员的统计数据是不会向外公开也从来没有向外公开过的。
! N5 n8 O$ d8 g0 }+ i+ ?" n  y# y2002年4月5日,记者冒雨赶到了北京大学派出所办公室,门上贴着一张白纸:有事直接推门,不用敲门。进去之后,看到仅有的两个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交取表格、办理手续的人进进出出,电话铃声响个不停。办公室负责人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抽空说:"这段时间是办理出国留学手续的高峰期,北大学生申请出国留学被拒绝还是很少的,今年截止目前为止,出国留学的人肯定比去年还要多。其中大部分出国留学是自费的。"
2 w0 U: k' ]* l  l清华大学对于出国留学人员的统计数据讳莫如深,记者曾多次向清华有关部门索要相关数据,得到的回复是:这些数据没有得到教育部批准,不能随便向外界公布。但是来自新华社的数据表明:1998年,清华大学毕业生直接申请出国留学的为760多人;1999年为960多人;2000年更是突破千人大关,达1120多人;2001年继续保持在千人以上,而且每年都是持续增长的势头。: N6 {5 n# Z9 S: y
 据北大一些老师和学生说,北大文科出国的学生少一些,理工科毕业出国的学生就非常多了。比如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一直是出国比例比较高的的学科,如上文提到的,几乎全班学生都出国的现象也并不罕见,因此在美国举行同学会也就很自然了。# d* o. A% ?* M2 h2 x
在北大、清华出现了同样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在大二、大叁的时候不是去上基础课而是手里捧着新东方的"红宝书"准备"寄托"(GRE和托福)考试。
8 o/ w+ \4 `3 R( w$ [2 P; q8 [- l当记者走出北大校门时,碰见一群来自四川某中学度春假的中学生,尽管天上细雨靡靡,却丝毫没有降低他们的热情。他们争先恐后地在北大西门那座古香古色的门前留影。一个女孩子兴奋地对给她拍照的同学大声叮嘱,一定要把"北京大学"四个字拍进去,记者看见,他们的眼神中迸发着激动。
! v, Q5 |$ M8 L# _- ~, Q9 D: e+ e8 Z 北大、清华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简直就是高高在上的圣坛,这里寄托着他们的希望和梦想。但是一旦梦想实现,当他们真正迈进这座大门的时候,为什么他们的"寄托"目标就迅速变成了遥远的大洋彼岸的那些国家?难道这里仅仅是他们实现跳跃的一道龙门?
5 A+ P/ r( u$ y) {- H, `! d9 `不回国的理由( H1 X4 X: j2 L; f$ s
 为什么出国留学?学生们的理由充分得似乎无可辩驳,"国内技术水平低,试验设备差,研究环境不好。"5 }" j$ k5 [1 o, F7 C
 的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们的学术水平和学习研究的环境确实无法和诸如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相比。0 j; r5 V' U; e, W4 L
 不过出去的学生大部分乐不思蜀又如何解释呢?
! A# X# m9 `/ V2 H! b: I《中国青年报》曾经在清华校园做了一个随机采访,被采访的18位清华学生中,明确表示希望出国深造的有14位,另外4位视情况而定。在被问到是否会回国时,表态坚决回国的只有3位;还有3位说现在是倾向于回国的,但不敢保证以后会有什么变化;表示要看情况再作决定和不打算回国的各有4位。
; R$ D& P( {- u6 V+ l2 N 很多人在出去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做好了不再回来的准备。$ Q, v5 W6 e. _0 r
另据统计,在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中,有一半以上是自费出去的,而学成回国的人员不到1/3,其中自费留学生回国率只有4%左右。绝大多数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是靠奖学金自费留学的。如果按照上述比例推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黄鹤一去不复返。! I: R; g& H# H) Y: y
  为什么不愿意回来?国内的发展条件不好、体制不健全、国内的薪资待遇不高、国内的政策不够有吸引力……同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起来,上述理由的确成立。- W4 {; `. Q% t
 如果按照个人效益最大化的选择,他们的确实现了个人效益的最大化。但是,也正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我们才更需要一流的人才投入到社会各个行业中,以改善现状,从总体上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8 p- E- V$ S# I  ]/ O0 | 北大、清华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和培养的大学,拥有全中国一流的师资和教学环境、设备,是国家最宠爱的两个孩子,但现在最宠爱的孩子尚不思回报国恩,我们又怎能对别的孩子有更高的期望?2 }: D" M/ X4 g
  记得上次采访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所的叶朗教授时,他引用老子的话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意为我们的根基在中国,鸟飞得再远再高,最终应该还是要飞回来。2 z; U6 V+ i" K& u
三年八个亿,收获了什么( V+ x4 k2 U5 d9 _- R
 从1999年起,为了支持北大、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国家分叁年累计单独给北大、清华各拨款18个亿。18个亿,虽然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需要的资金可能还差得很远,但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绝不是一笔小数目。正如北大校长许智宏所说:"国家给了北大和清华18个亿,的确是一笔很大的投入。"这是一种额外的投入、是一种特别的预算。
5 a% E) @. J1 M4 e& I" F 按正常的拨款模式,北大、清华所得到的资金已经高于一般院校了,再加上这种政策倾斜,中国其他那些高校看来再急追慢赶,也无济于事,更遑论能够和北大、清华一争高下了。2 b" u% v1 l8 E9 r- B
 所有的现象和数据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铁的事实,那就是:国家对北大、清华十分重视和关照,为了把北大、清华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不惜厚此薄彼。
4 a% ~" d3 ]$ B5 w5 Z3 ]* m  为什么?
! D) ]6 s$ W( T4 }. D+ l4 D 因为中国处在一个经济发展的快速成长期,急需大量优秀的人才投入到各行各业中去,尤其是大批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 w/ l1 N7 I. C; H# G5 S 但是18个亿和更多的投入之后,我们却惊异地发现,原来我们是在为他人做嫁衣——一流的人才,尤其是一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大量地出走,而且是急不可耐地出走。花越多的钱,师资力量越强,教学环境越好,也恰恰为他们出国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9 Q8 t6 x: p  w1 r$ f& K& L; @
 清华的一位学生颇有感触地说:"能在本科毕业时出去,就不要在本国读研究生。"在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直接出国的学生比例比研究生还要高很多。
0 |; V. d' N4 G3 m" Z; Y "事实上,美国的留学政策、奖学金政策就是要中国本科生去读研究生。"新东方的出国留学专家、副校长徐小平在一次留学讲座上这样说。北大的一位教授也承认,之所以北大一些物理、化学专业的学生去美国留学的比例比较大,是因为美国这方面人才紧缺,因此这方面专业的学生申请赴美留学也比较容易一些。9 y3 V/ u" ~, `8 Y! g+ ^* n- k
 即使是没有出国参加就业的学生,也还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外企。原因是一样的,因为外企,尤其是那些着名的跨国公司,他们的待遇要远远高于国内的企业。
! R3 J( h4 i7 T0 S/ ^. H- a% E  ]于是一批批人才就这样流失了,前赴后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T' o$ f+ o" w
辛辛苦苦挖坑种树,施肥浇水,可是等到要收获果实的时候,我们却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毫不费力地就把果实摘走了。: j1 i0 i) X, r( V9 G5 ?
是国内真的没有这些人施展拳脚的环境和战场吗?0 E- e; S+ U) ^; G
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政策,一样的体制,我们却同样看到了大批成功的人士、成功的企业在国内驰骋疆场。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这些人才能够适应,而那些流失的人才却不能?相反的,尽管也有大批黄鹤一去不复返,找到了他们认为更好的土壤,但是又有多少黄鹤在异地他乡"鹤立鸡群",作出一番丰功伟业了呢?
2 F+ z% t2 p- P6 J7 c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国内目前在吸引出国留学人才回国方面的确做得还很不够,国内的一些体制也的确还有待完善。但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政策、体制、环境也都是逐步发展、改进和完善的,为什么我们的一流人才没有耐心和信心融入到这个过程中来呢?7 A: x) ]5 Y2 Q; ^
  叁年十八个亿的投入,这是北大、清华享受的特殊待遇,但是在高投入的同时,我们是否得到了高回报?北大、清华最优秀的人才究竟在哪里?
7 c, B. I8 M& y$ ]. c4 j1 N7 Y9 D.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7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的堕落及其深远影响

[fquote]美国的文化渗透甚至先行者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掩盖了国家教育部分的混乱和无能,更于当代中国文化的极度衰竭和自身价值承继的失落
* ~$ d2 w! V+ n当前深印在人们魂骨里的崇洋,除了屈辱的近代史造就挥之不去的自卑,国家制定战略者缺乏一整套将全局囊括其中的战略更为其种下了祸种,当利益关系成为决定一切的基础时,一切空泛的意识形态挽回和道德说教都会瞬时变得苍白,如同美国用作和平演变的民主、自由,其本为实效的达成和协的工具,却只会给弱势一方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忽略了不对衬的强势一方的工业化优势,更多的还是自由外衣包裹下的深层次文化的积淀之同异( x/ Q: ^8 W0 q7 W4 e' V
我国的决策者将发展及战略导向纳入西方的机制里,现在看来,愈益增加的各利益阶层间的矛盾压力下,已走向崩溃的前夜,在自身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人文意识形态无限制地与西方的接轨,而必然只会接触其最表层的那一面,不对衬的对接,如同水流必受重力影响流向低处- ?. L9 r; k1 I/ u; [5 A
历史告诉我们,利益分配关系决定价值归属决非终极规律,鉴观我国古代君主集权制下的礼、科举压制,商人也只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存在。我坚信中华文化能够生存并终以一个强者的姿态伫立于世界的东方,是有它的历史使命的,西方的丛林法则只会将文明拖入地狱和毁灭的边缘,做那逆水而归的勇士,强国,首在于传承并发展中华文化,这正是历史的必然
[/fquote]& B4 D( p. e, `! F: T7 Q: E8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8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的堕落及其深远影响

    ..."我国的决策者将发展及战略导向纳入西方的机制里,现在看来,愈益增加的各利益阶层间的矛盾压力下,已走向崩溃的前夜,在自身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人文意识形态无限制地与西方的接轨,而必然只会接触其最表层的那一面,不对衬的对接,如同水流必受重力影响流向低处, S" {+ `6 o) U# j! E
     历史告诉我们,利益分配关系决定价值归属决非终极规律,鉴观我国古代君主集权制下的礼、科举压制,商人也只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存在。我坚信中华文化能够生存并终以一个强者的姿态伫立于世界的东方,是有它的历史使命的,西方的丛林法则只会将文明拖入地狱和毁灭的边缘,做那逆水而归的勇士,强国,首在于传承并发展中华文化,这正是历史的必然"1 }" t2 w7 O- G2 M3 m2 H
     确实如此,当打开《河殇》重新读来,内容除了否定中华优秀的古代文明,一个重要的核心始终是强调要“全盘西化”。我每每读来,总是拍案而起,文中的一些被采访者,大多是北京地区(与北大相隔不远,如社科院、某某文化传播所)的所谓精英分子,长期受这些人的危言耸听,学生的思想怎能不变质、变态!中华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者啊,慎之渗之!& E( ?: ~$ b# `# H& x" ?
     回到中国书法上来,一些人为了在有生之年出名、赚钱,心里猴急浮躁,不肯坐下来认真学习古代优秀的书法和书论(翻开书史看看,哪一个著名书家不是在苦学前人的基础上,再推沉出新,自成一体,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赵子昂、王觉斯......),屁股坐不得三分钟,有了一丁点微末进步,就千方百计到处钻营,有的人甚至花钱请人来为自己吹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某书家杨某,接二连三的出了多少本书,对于自身水平的不足,这位书家还恬不知耻地在其出版的行书中辩解,说什么在有正楷之前就有了行书、有了魏碑、隶书等等,言下之意,说那些没学过楷书的家们不也是很出名,世代流传吗!真是可鄙又可笑!无知又无畏!时下,一些现代书法派的书家们,极力到处吹嘘书法的现代性,否定传统!有的人甚至认为书法是“无聊的游戏”,“书法是中国的一大祸害”(ZIP001:【专题放送】+【新视界】),把书法这门极具艺术的艺术说成是可有可无,其实质正是对书艺学习的误解和掌握的浅薄!我倒是经常在报刊和网络上看到某某现代派书家又到某地某地讲学,某某家又被聘为甚么报刊和甚么网站的教授、专家,他还能有多少时间对艺术进行学习、研究?俗话说“学无止境”、“学习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奉劝这些人,及早回头,否则只能是“白头方悔读书迟”啊!最后我引用拙作《漫话走进21世纪中国书法的人文艺术情愫》的几段话来作答,希望能对真正习书法的人们有所益!(在下楼)
! @# V! B9 F+ C2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