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5-5-1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393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6-5-19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汉隶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智性(包括结构的安排、“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或磔尾的设置、意蕴的传达等),将汉字书写真正地演绎成一种智慧的艺术和技巧的运动。用结构及笔墨的变化来展示人的审美体验和思想内涵,通过这饱含审美信息的“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来完成汉代人审美意图的表达。这一符号对书法的审美意义是多方面的:
& f0 s7 B/ t$ f9 n- b(1)“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是表现的,它的出现使书法中有了意象审视,诗意极浓,使书法从此有了审美感悟。其笔墨非常“切题”地表现了人的生命活力,它强化了书法语言的本体功能作用,是目的与语言的高度契合,是对艺术的精神维度的挖掘和对艺术表现力完美性的追求,是一种诗化的呈现,是严谨中的浪漫。“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不仅有效地颠覆了隶2的那种直抒快乐的审美范式,使笔墨自身获得了智性的审美活力,而且在“一波三折”的过程中,不时地流露出一些令人惊悸的诗性气质。
, Q, X1 k7 Z2 w5 o- @(2)它的出现使汉字书写从此由被动描摹提升了到主动表现的层面上。汉代人用儒家的中庸方式改造隶1和隶2,以《周易》取象的方法把理性扩大到人的感性表现领域,将汉字的审美提升到与政治、经济生活之间的和谐互动的高度,同时使汉字书写不再是一种为交流而为的附属动作,也不再是简单地揭示汉字笔画的艺术特征,而成为一种实践智慧、一种生活艺术。“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则明显地看出汉代人对笔画的精细组织和审美感悟,动态饱满且节奏感强,已超越了对自然情绪宣泄的展示,而进入对意蕴世界的发掘。从书法语言特殊的美感效果来看,汉隶有稍纵即腾跃而起之势,隶2的纵笔浑璞粗糙、鲜活生动,有拔地而起的感觉,充满着无畏的***,却又太实,太促,没有韵律的流动,宣泄得过于浅表;“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突破了隶2“太实”、秦篆“太滞”,避免了书写的单一、平淡,产生了节奏,有了书法的元气。隶3只保留了隶2最有力量、能够震撼人心的内容,以细腻的松弛沉着替换了隶2声色俱厉的纵笔。隶3用文饰手法表现笔画,改变隶2的纵笔从头到尾全都“使劲”的写法,以轻突出重,以缓突出急,把“劲头”进行合理分配使用。其用笔以中锋为主,间用侧锋,轻重粗细相融交错,时急时缓,劲简肯定,笔触清晰,似疏而实,似慢而急,强化了人的主观意识,体现了汉代人对笔墨的理解,更突出强调了笔与墨的相互映发;反映了柔美从容、抒情潇洒的精神气质,具有文人的写意的趣味,既有悠远闲淡,也有激昂悲愤;既有珠圆玉润,也有圭角锋芒……从而,把严谨的八卦理念、细密的礼学观和华美的人性精道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自然轻灵婉转而妙曼,“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集精神、生活和技巧于一笔,灵动地表现了***的火花,产生了丰富的艺术效果。, c' }* f# F( i* Y3 O% ?# e
(3)实现了笔墨的视觉转换,使人在线的起伏跌宕中获得愉悦性的美感。追求言外之意、意外之象,是隶3通常具备的审美功能。可以说,隶3能为不同层次的人们所接受,与这一笔审美旨趣的实现是分不开的。儒家的中庸方法是建立在人主观想象之上的,它尊重人内心世界并对其所处理的事物赋予了浓厚的个人情绪,从而使书法具有了积极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当儒道两家思想携手不期相遇在汉隶中时,汉隶便成为阐释对人、社会、自然感受的象征和凝聚。美的归宿点应是一种文化建构,是书法家对生命和存在体认的直接和必然结果。“失去这种内在体认和文化支撑,任何对美的创造都将是苍白的。我们只有从主体对生命和存在的直觉冲动中,才会深刻地理解美的真正精义。”(汉风《立文化之本 绘大美壮美》,中国艺术报,2005、10、7。)隶3表现出一种深层面的文化体认,也恰恰是这种文化体认和文化追问,使汉隶的作品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敏锐,并产生了特有的审美空间。汉代人把自己的想象融在笔墨中,写出了味道,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自信从容、专注而超脱。从汉隶中我们可品味出一股从内往外运着的劲儿,那股劲儿从人心里鼓动着,指引着“写”。“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内蕴蓄着快乐,是表达情感的符号,也表示由凶至吉,象征着兴旺发达,象征着生命、智慧、理智。其内涵所撑开的审美空间广阔而充满韵味,其“弦外之音”已超越字体本身,使人从中感受到一种生命的跃动和无限的情思。这是汉隶的艺术创造。
% S* L& @$ J1 o7 h. B+ h2 i(4)“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在书法中创立了意象关联的方式方法,其奥妙之处就在于它运用了多种意象,多种意象的相互映衬改变了意象的独立意义,而激发出新的意象。诗即意象,弗莱说:“诗的意象不是在陈述什么,而是通过互相映衬暗示或唤起所要表达的情绪。”(弗莱,《批评的剖析》,陈慧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P73。)我说“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具有诗性就是因为它通过多种意象的相互映衬激发了人们奋进的情绪。汉隶的外在形式或艺术语言(结字、笔墨、章法),直接指示、负载着汉隶的意象。意象是人类经验范围内在的东西,从意象中表现出的精神生命的韵律,体验着人类生命里的表现和张扬,表现生命的情调和文化精神。汉代人用笔墨意象在生活与意识、似与不似之间组合构成一个含蓄的“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的形式,来昭示人的祥和,表达的是一种心境,期盼着提高人自身的能力,让人不得不随它的节奏来思维、欢愉……似乎在艺术地概括笔墨与人性的辨证关系,这是汉代人心灵愿望的表达。因而,“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和隶2的纵笔附会着生命,被赋予了人性。它们似火似水又似山,似龙像凤类虎,然又非龙非凤非虎,只留下象征意义随着梦。生活的常景与愿望中的神韵撞击和融合,汉字的笔画与艺术的笔触墨痕交会和衍生,就成为了一种形式的寄托,一种心灵的写意,一种对梦幻的寻求。这是一种先验的、形而上的模式,是一种瞬间“意象”的真实。
) C ^& y* G3 A" g0 y, C3 Q汉隶样式的价值就是它在完成了对最基本的结构确定之后,“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回答了中国书法应该干什么,或者应该呈现什么,关注什么,关怀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