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书艺公社

【分享推荐】黄君先生新著《甲申小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推荐】黄君先生新著《甲申小集》!

诗心与道心6 ^- w  O  V4 _( A& D8 o3 G; g
      ——读黄君《癸未小集》书法一得; w  T/ B5 z. R( h, q' b

; K  ^) a5 Z# |* d" A) j& J邱世鸿   
" B8 }: i( k; S; n& z; G4 l0 F0 [
+ A& a7 ?% T. z# N3 q7 h$ ~- P, n6 ?
+ y+ Q! H% E8 X0 q. f- E: }
      黄君兄近年很活跃,编辑、著述、创作等方面都有创获。且愈忙愈精神。近赐《癸未小集》一本,书风一变,功力大进,才情与学识日增。睹迹明心,值得细读一番。此书虽内容不多,然是精心佳构。所作多是感时抒怀的诗文,笔性墨情,灵台所出,发之肺腑,出之真心,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自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其气少当今书坛的浮躁、油滑和伪饰,多一些直率、沉郁、孤愤的气质。虚静之中藏郁勃之气,散淡之处存劲挺之质。如其集战国金文的《新居屋铭》横幅,以古为新,烂漫天成。草书《咏三立》的“悲怀难遣”、“弥天忧愤”与变动苦涩的用笔结合得恰到好处:《白马泉诗》的流丽轻劲;《偶得》的沉厚雄逸,皆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诗文内容与形式感的巧妙配合,求其“能深入到形式内部,关心书法构成因素及其表现内涵”,达到“内蕴丰富、韵味悠长”,却是作者明确地主张和奋斗的目标。
/ d9 b" x7 z, ^, t$ X: W! [% V/ V( x      黄君兄的诗情见才情,清词丽句,掷地有声,咏史讽今,入木三分。如其《鉴斋手札十种》,其笔墨多变,或凝重或放逸,感物通灵,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古今书道同者,必是发自灵台,妙于修炼而成于通悟。学识扩其心胸,自能不与人同,书道与人道俱进,则物我同一,静享天籁。黄君的诗书并修,特立独行,别开生面。他的进境如何,借其《白马泉诗》颂之:“白马先生何处去?清泉依旧醒人心。三巡不必频夸好。愿汝朝朝续此因。”书道寂寞,深识书者“莫以功名误道心”,自然悠悠无累,愿共勉之。6 {2 H: N6 W; y" n
甲申三月邱世鸿于金陵玄武湖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推荐】黄君先生新著《甲申小集》!

书法“写什么”?
: q3 S1 r- _( M      ——由黄君倡导“我手写我口”所想到的
8 N# e7 F* N% x0 L" e, S$ c& x  X1 _
5 a+ p* Z8 ~: A陈志平   0 {/ x# d$ J( S* ~' |2 T
4 J! E8 |7 ^. ?- j# T" y6 B( o
/ u4 A: u1 \% k7 q4 B5 G0 J
      最近,黄君先生在他的《癸未小集》序言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我手写我口。”这触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书法到底写什么?关于书法,只有两个问题,一是怎么写,二是写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把重点放在前者,对于后者,习惯于抄写几首唐诗宋词的朋友们大概都会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
% @3 ^3 y& m, H* U' l' ^# ]0 B      这使我想起陈新亚先生曾提到的“书法生活化”的原则,“书法生活化”关注的是“怎么写”的问题,“我手写我口”关注的是“写什么”的问题。我认为这两个问题都很重要,如一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而我和黄君先生一样,更关注后者。
9 p; T" }9 u, @# z4 z      作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黄遵宪的这一观点有他特定的社会历史内涵,当时主要是为了从内容到形式冲决旧体诗的桎梏,需要这样一个浅显且易于为大众接受的口号,黄君先生将这一口号从历史的陈列馆里拿出来,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这完全符合中国借古开今的优良传统。. O: b" r% G5 t# Y4 [
      传统是一个杂货铺,有好有坏。就拿“我手写我口”来说,它未必就好。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些什么手、是些什么口。如果是象黄君先生这样其手其口均属上乘的书家,倒也没有什么担心。如果遇上一些自我感觉良好而自控能力又较差的书家,所谓“我手写我口”或许就成了纵容和包庇犯罪的罪魁祸首。: X6 @# e$ b/ ^& |0 U
      对于书法写什么,古人也有所考虑。比如黄庭坚就对宋儋的“文词污秽”表示不满,而董其昌则明白表示要书写古人的“雅致语”。在古人看来,写谁作的诗,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是否“雅致”,是否能让自己喜欢,也能让别人喜欢。就拿黄庭坚来说,他就经常抄写古人的诗作来送给好朋友或者自娱自赏。
0 s$ `( T$ \2 q+ u, ]4 }3 [      现代人则不一样,他们需要用书法作品来证明自己是一位雅士,而不是俗人。于是能吟诗作文便成为一种极为奢侈的东西而为人所羡慕不已。出于这种追求被人羡慕的心理,我想,他写出来的东西,未必就是自己真情至性的自然流露。从这个角度看,真的做到“我手写我口”,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 M$ {! ]# a5 x) ]5 ?5 e      另一方面,书法与诗歌毕竟不同,书法更强调写心。张怀瓘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我们不妨把“我手写我口”置换成“我手写我心”可能更符合书法的实际。因为书法必然表现人的本质,这也是笔迹鉴定学的内在依据,要不然,怎么不去鉴定诗歌呢?由此可见,一个书家,想不在自己的书法中表现“性情”,也不是很容易。; H6 H, M- Z* r2 Z  B2 V
      黄君先生的本意是起“当代书坛书写内容一大抄”之衰,济“不重视书写内涵现象”之溺。认为书写性情是书法的“首务”,这自有他的道理。问题的关键在于,非知之难,行之难也!9 p+ e5 F6 z- Q; n' n9 F* f. m0 ~
      中国的艺术从一开始,就强调表现天地之心。强调表现人心,是晋唐之后才有的。道心与人心是艺术的永恒主题。“我手写我心”逻辑地应该具有另外一个方面——“我手写道心”,对于不善或无暇写诗填词的朋友们,抄录古人的佳作之与己会心者,亦不失为“我手写道心”的一种方式,因为古人不也这样吗?至少,这比在“我手写我口”的幌子下自欺欺人的做法要好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推荐】黄君先生新著《甲申小集》!

人文理想与书艺境界2 v5 L4 T  s+ k9 R* O0 q; K
      ——记学者型书法家黄君
) R5 K, h5 X- O, U. D
9 j4 c3 f) j* o: u$ \刘芷淇   " N. q5 v! H' K
3 @& ]$ v8 W& E: ^. r

6 g+ ]3 t( i+ j( _1 g5 K9 q# {9 O: s" E, `  o2 s- Y
     我更愿把书法当作人生修炼的一种方式和方法,或者把书法看作反观自己生命状态的一面镜子,并以此与外界达到沟通与契合,寻求某种精神的满足。
/ V7 I" l: U6 {3 R- c+ _2 `———黄君   
8 q% X$ k  R# F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书法这一古老的东方艺术焕发青春的光彩。今日书坛可谓空前繁荣。不过,任何艺术门类,在专业与业余的人群中,总是存在追求者不同品位、不同风格的很多差别。对于书法中的这种现象,黄君先生颇为感慨:“今日之书坛,求其技法熟练、形式可观者易,而在形式之下,求其内涵丰厚、韵味悠长者则难耳”。
8 p% T% ~1 U9 W! h) C      黄君,江西修水人,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中国书法兰亭奖得主。作为一位书法家,黄君先生良好的文化功底和艺术修养很值得称道。他稔熟文史,精通诗词,同时还是一位佛教学者。他写过很多书,如《东方思维与中国书法》、《书法创作引论》、《鉴斋心语》、《癸未小集》、《中国书法批评史》(合)、《中国书法发展史》(合)、《禅宗宗派源流研究》(合)等。而黄君近年来对中国书法学术的关注早已为书法同行所共知——由他主编的《当代书法理论家著作丛书》自上世纪末开始,至今已出版20多种,计500余万字,当今书法理论研究的许多优秀成果被收入此丛书,其中如丛文俊《书法研究文集》、毛万宝《书法美学论稿》、王玉池《二王书艺论稿》、徐利明《篆隶笔意与四百年书法流变》等,都是经黄君之手得以出版的。所以,有评论文章称,这是黄君先生对当代书法理论所作的一大贡献。
7 v. v) x4 y1 k6 y      黄君先生在佛教和中华诗词领域取得的成就鲜为书法界人士所知。他早在1993年,即以佛学研究受到赵朴初先生重视,并在其引荐下,借调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作为专家,参与国家八五社科重点课题“禅宗宗派源流研究”,他的佛学论文,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刊登于《中国佛学》、《禅学研究》等高品位学术刊物。他还著有《智者的思路——禅门公案精解百则》,而另一著作《黄龙宗史稿》也在著述之中。黄君先生20年前即从事诗词创作活动,他是江西诗社早期社员之一,诗作广为传诵,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特约编审。黄君主编的《类编中华诗词大系》分为6大部25分卷,被称为“当代诗词的黄金宝库”,在诗词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他创办并主编的大型期刊《诗词丛刊》,由实力派诗人、诗学家刘梦芙、熊盛元、钱志熙、钟振振、刘扬忠、王翼奇等人担任编委,受到诗词领域和学术界的一致推重。
# b* g6 }1 }9 R# M- z  H$ G      2004年,黄君又主编《当代名家诗词集》,作者由赵朴初、饶宗颐、钱仲联、霍松林、李锐、刘征、沈鹏、周笃文、杨金亭等一流名家组成,由此可见他在中华诗学领域的识见、影响和地位。
2 p' Z4 z/ ?8 Q; S; y6 i      作为一个当代书法家,黄君在书法之外所赋予的希望和花费的时间、精力,恐怕是很多人不能理解和想象的。黄先生说,书法是一辈子的事业,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投机取巧,只有踏踏实实扎根传统,潜心经典,并深入领会中国文化,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也许,正是因为黄先生对书法、书法家非同寻常的理解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的书法创作也是明显有别于一般的书法家——贴近时代,内涵丰富,气息纯雅,韵味悠长而变化多端。
8 T  r7 C% E5 V" @  s3 e# l: t      黄先生书法四体皆备,而以行书、草书见长。他的笔札小行书出入于晋宋之间,笔法清新活泼、格调纯正而高雅,加上其书写的文字内容时代性强,亲切而有味,所以深为书法同道所喜爱。黄君先生的草书深得魏晋神韵,笔法稳健而变化多端。近年所作格调高古,独步书坛,深为行家激赏。黄先生绝少参加竞技一类的书法展赛活动,他的创作,本着自抒胸臆,自写性灵的理念,力倡书写自作诗文。2004年初,他以一册薄薄的《癸未小集》和一篇千余字的自序文《我手写我口》引起书坛不小的轰动,很多书法同行对他旨在强调书写内容,追求书法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的这一艺术主张给以极高评价,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黄君书法追求心灵与艺术契合无间的境界。他说:“我更愿把书法当作人生修炼的一种方式和方法,或者把书法看作反观自己生命状态的一面镜子,并以此与外界达到沟通与契合,寻求某种精神的满足。”(《癸未小集·自序》)独立平实的理想,深入晋宋以来笔墨的经典,不随时风流转的心性,加上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对书艺技巧的娴熟控制,使“书为心画”在黄君的书法里体现得非常典型。这就难怪黄君的书法拥有那么多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了。最近,荣宝斋出版社推出黄君的精品力作《鉴斋诗词墨迹》,看来书法界对黄君的书法创作正在投以特别关注的目光。
; @7 f1 c# g# \) v" @+ Q+ h; d      黄君先生对当今时代抱有一份赤子之情,他的书法、诗词创作,与他的学术研究以至编辑、出版等文化活动体现了他高尚的人生目标——弘传道义,报效人生。黄君曾著文称:“思考任何一种文化、艺术问题,不可以没有对人类、对社会文化精神的终极关怀,学术也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定意义上,是文化的脊梁骨”(《东方思维与中国书法·后记》)。“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有有良知的人来细心呵护”(《当代书画家随笔丛书·总序》),“中华诗学从长远的眼光看,最缺乏的是基础太薄、土壤贫瘠。所以,以极大的热情面对诗坛,用佛家度世之心关怀爱护诗歌爱好者,竭力做好普及和繁荣的工作,是为中华当代诗学的千秋大业。(《答刘梦芙书》)他有一首《夏夜登楼望月》诗颇能反映他的人生理想:“一盏心灯火独明,遍照人间苦昧程。些小功名何足计,当空朗月似平生。”而另一首和答霍松林教授的诗写道:“曾经灾祸劫斯文,幸又文园沐早春。杏雨山花风织锦,莺臣燕子鹿鸣君。已呼国势东方起,犹恨民权半世醺。梦里悠悠维此道,兼怀仁爱赋龙军”。多好的诗句,多美的情怀!笔者孤陋,不曾见过有如此追求和抱负的书法家。但我知道,历史上每一位卓越的艺术家,无不像黄君这样有着非同寻常的识见和理想。这是否意味着黄君先生的书法将超越时代而具有历史的价值?我不敢下此结论。1 i2 t/ ]; v6 ]; r! ?2 b  X$ E
      当一个人以大量时间和精力关注某项高尚的事业时,他的生命必定会因此而精彩。黄君非常珍惜和敬重为中国传统文化而付出毕生经历的学者,尤其仰重他的祖上黄庭坚,崇拜他的乡贤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一家。黄君关于中国文化还有更大的目标,他还会做出更多让世人注目的事业。中国社会环境已经转向市场经济。文化本身也已经和经济行为有了更加直接的联系。在没有国家经济支持的情况下,想要完成一个文化工程谈何容易?但黄君却要做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心做学问又总不离书法本位的黄君,可谓是当今书坛一道奇特而无法复制的风景。从这道风景中,我们观赏到中国传统文人道义为先、敢当天下的可贵精神,欣赏到当代书法家丰满而高大的艺术形象。' `: J" H& Z5 V$ P* e2 M0 p6 `
      实际上黄君的书法是在深深地扎根中国文化传统之后,寻找到精神的皈依。作为一名学者,黄君应该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文化的推敲。现在很多书家只是从写字到写字,不注重书法的字外功夫,很多人把书法视为简单竞技手段,不注重书法的内涵,甚至追求荒诞、怪异,以丑为美、孤芳自赏,而黄君所走的是一条创作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道路。黄君先生的书法今天已经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我们相信他还会努力去实践他作为当代艺术家、文化人对社会、对人群所认可的那份责任,以便确立他在中国书法历史中应有的地位。& \" U3 `+ M( [: K. x
      所有在传统文化长河里畅游的灵魂,对生命的真正留恋其实还是精神的自由。对于年富力强的黄君来说,他的书法事业一定会出现更绚烂的新风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会一步步付诸实践,只不过苦行的路上,他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推荐】黄君先生新著《甲申小集》!

年轻一代书法家的优秀代表
" }+ g3 \2 ~# O+ O. }, l1 ]      ——“黄君书法报上展”前言' n' n8 V" Z1 H' c

0 f$ o( E5 @  i* X( S3 P刘艺   
7 B$ a" O1 n$ E# m# [2 h+ Z# b  R
# e8 ^& [* m1 x# Z1 Q" w5 B

) a, @" ~0 L+ Y' D      黄君同志是我熟悉的一位青年书法家。他是江西修水人,黄庭坚后代,农民的儿子,文革后“新三界”的大学生。十几年前,他得到赵朴初先生引荐,借调北京参加一项佛教学术研究,此后一直留在北京发展,现已在京定居。
3 p- b: U" A6 l8 f- h' [( ]      多年的接触,我深感黄君同志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特别是在当代青年书法家中,他不仅创作达到一流水平,而且道德修养好,又懂诗词、能做学问,称得上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代表。
' G, O0 T. i( p7 h- d      大约八、九年前,黄君曾拿不少作品请我提意见,当时我就鼓励他的行草书写得有灵性。这些年他的书法突飞猛进,而且在宋人尺牍手札和二王一路行草书创作上闯出自己的一条路子来。前不久,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召开,黄君应邀举办书法展,我为展览开幕剪了彩。观看这次展览后,对黄君同志进一步加深了解,对他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2005年,《书法报》改版并隆重推出报上展览,又把黄君同志作为第一位推出的书法家。黄君同志约我写点文字,我深感有责任向同行介绍一下他的情况。& Y6 U) D. s) F  v! c
      我觉得黄君同志的书法有三个方面值得充分肯定,大加赞扬。第一,他的书法入路深稳,不被流俗所左右。黄君早期习颜柳,后又习北碑,打下楷书功底后,一路上溯魏晋,并在诸家法帖下过一番苦功。后来他专心钻研晋人书法和宋代尺牍、草书,从中探索自己的路子。由于他勤于临池且善于思考,对魏晋时期的书风有相当好的把握。广西展览有一通十六连屏临摹王羲之《十七帖》的作品,笔法娴熟,深得王羲之神韵,但字的大小、章法、形式,又有自己的创新,中间还夹有不少临摹心得的题跋,文词优雅,浑然一体,十分难得。《十七帖》是王羲之的晚年草书名作,因为文字较多,内容也不太好懂,所以历来学书者较少涉猎此作。黄君同志可谓知难而进,坚持十年苦练,临习百通以上,达到精熟的程度。由于黄君书法入路正,他的作品笔法线条有力度,下笔稳健且富于变化。字形结构讲究法度,有自家特色但却很少受流俗时风的影响。这次展览作品中,有不少取法魏晋的佳作,如《论黄庭坚诗》斗方,《越南印象诗》、《致沈鹏手札》等都写很不错。
! x. B' A' Q. i% W5 z( D      黄君书法第二个值得大加称赞的是他清醒的创作头脑和大胆的创新精神。黄君书法以行草为主,简札行草书是他的强项。广西展览时除极少数几件楷、隶、篆作品外,基本上是行书和草书作品,书卷气和潇洒淋漓的风度是整个展览的总格调。展示自己的性格,发挥个人优势,不在书体等表面形式上求全,这是黄君的聪明之举。认真看黄君的每一件作品,大多都是渊源有自,笔法、结字、章法也很讲规范,每一件作品都能有一定的特色和新意。展品中有一件大字草书九条屏《郁孤台法帖歌》,此作挂起来一整墙,以斗大的草书酣笔书写,一气呵成,神完气足。这件作品吸取了王羲之《十七帖》结字灵巧多变的特色,用笔大胆而有力度,笔法线条粗犷而质朴,整幅作品给人以沉着、雄强和近乎悲壮的美感。再看这件作品的文字,是黄君自作的关于宋代孤本《郁孤台法帖》的一首七言古风长诗,诗意沉雄而郁勃,正与书法的表现形式相吻合。看来,黄君的这件书法有思想,有境界,当是他锐意创新的一种尝试。黄君还有一组关于黄龙山风景的书法作品,也采取文字内容与书法形式相结合对应的方法创作而成,十件斗方,各写一首咏风景的诗,如《无名滕》、《乱石窝》等等,每件书法作品的形式风格、韵味都力求与诗作内容相吻合,很有特色。* w6 @' U" f, _7 K; D
      黄君书法第三个值得称赞的地方是他作品的文化含量以及他个人的综合艺术修养。黄君书法作品绝大多数写的是他自作诗文,而且文词典雅,贴近现实而有时代气息,表现他的个人情感。作为一个青年书法家,黄君能做到这点很不容易。黄君同志不太热心参加书法比赛和竞技一类展览,但他对创作始终持有很高的热情。他不仅密切关注当今书坛的创作动态,而且对时代书法有他自己独立的看法。鉴于目前书法创作不重视文字内容,缺乏文化内涵的现状,黄君曾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观点,引发同行不少讨论。近年来他坚持按自己的思路进行书法创作,所以他与很多书法界朋友不一样,不仅刻苦练习,认真临摹法帖,同时用大量时间,长期注意提高文化修养。黄君是有成就的书法理论家和艺术评论家,不仅出版有学术专著,又获得“兰亭奖”,而且主编《当代书法理论家著作丛书》,是中国书协最年轻的学术委员。黄君还是一位佛教学者,参加过国家八五社科重点研究,并有佛学专著出版。他还是一位诗人,他主编的《类编中华诗词大系》、《诗词丛刊》在诗词界的影响很大,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黄君还是一位有道德修养,有社会责任心的青年,他认为无论书法、诗词和学术研究,最终都要为社会服务,要为弘扬中华文化,弘扬社会道德、人文精神服务。
  ?( O# e0 k8 i+ ?      作为一个青年书法家,黄君同志的综合修养可谓非常难得,值得书法同行,尤其是年轻朋友向他学习。当然,黄君还很年轻,他的书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水平,他以书法为核心的文化事业,路子还很长,祝愿他一帆风顺,取得更大成就。( _  K3 V7 d1 H  g: A
2004年12月22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推荐】黄君先生新著《甲申小集》!

品味黄君
& S% u- i9 ~( v; O7 T: W* R吴振锋   * K4 ?3 Z/ Y5 @3 k
8 U9 H- g( H$ x

+ E' J9 s0 Z0 W# Z8 _' T! o" |- j& h1 K' ]* Y4 R7 N8 x
      黄君于我,可谓挚人,乃知心的朋友。每回去京城,都少不了去见他,听他言说,看他行事。然后在一家馆子里接受他的热情,回来时再掂上一包他新出的精彩的书。黄君是阳光型的男人,有***,有智慧,有见识,又很热心。你心若有冰,他会将冰化了,让你感觉太阳的温暖。他的敬业,他对中国文化的忠诚,他对于书法的执着,以及他为人的亲善,让你充满力量,让你感到实在。举个例吧,傅周海先生英年早逝,书法界为之惋惜,而黄君不仅如此,他还在自己并不富足的时候,慷慨地出资为先生出了一本书,以实证他的仁义之心,他是在用行动打捞历史的遗憾。这类事,他做了许多。我有时觉得黄君已是十三亿中的稀罕了。也许,因了这种“稀罕”,才成就了他如日中天的事业。  _! }% E/ e7 L4 O8 ~( P2 _# l% s
      我去黄君处看到过他写字。黄君首先是学者。学者坐拥书城的儒雅与宁静,使他免俗,使他少了一般人的浮躁与轻狂。读他的字,拂拂间有一股清气出焉。他的祖上黄庭坚曾告诫人们“百事可为,唯不可俗。俗则不可医”。黄君则不同,他一举手一投足则雅,雅到诗意,雅到率真,雅到骨子里的清刚。黄君书法中,最可人的是手札,看似不经意,却有匠心。是那种与诗心与神韵交合并臻的娴熟而畅快的直抒胸臆地抒写,是一种忘乎法度与自我的自由潇洒的境界。
, s* M9 _* M, |9 X3 F% b      也许,黄君的书法还在享受看过程的美丽,但依黄君的学养与修为,才情与智慧,假以时日,我们当会品味到一个别样的黄君。《书法报上展》开篇说黄君,无疑是乙酉春天的贺礼。作为友人,我殷切地期待着与黄君一道收获金色的秋天。; V$ [& Z$ O: n8 {  A
2005年1月15日
0 u$ u, ~2 T3 l( j6 |) W: j于西安万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推荐】黄君先生新著《甲申小集》!

玩出的格调& w1 d6 \; W% v* W/ F3 H) s! H, ?
      ——评“黄君书法报上展”
# }" V- _* j( A2 w9 O7 ~4 q
& z: Q0 E+ q$ s3 Z# a, A5 w" l9 P8 ]周祥林   1 y; L, I# i# a8 D( V2 K( r
% F% v- m/ O7 h7 Y! s' w& Q- q
7 @1 N$ e3 S  e& ~4 ]% \" T

( {( n+ b4 ^" N  ?摇当我看到《书法报》黄君的书法专版时,我正在姑苏灵岩之巅拍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月影风荷》。紧张的拍摄空间,看到老朋友最新创作的展示,首先是兴奋,如对坐饮茗,快乐无比;其次我又惊讶黄君近年来创作的丰收。展览诸作与数年前相比,变化之大,判若两人。我知道黄君还有大量的诗文、研究(尤其是对其先祖黄山谷的研究,据说又将有专著出来),黄君玩书法似乎不以书法为主,但却能玩出很多人玩不出的品位与格调来,这是我的最大感受。
4 E$ v1 c- S( ~' p“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用这两句来形容我和黄君兄的友谊和交往似乎不适,但想想1996年相识后的“同室操戈”,确又仿佛昨日。想想我们一同骑着单车从马甸到沙滩,坐地铁到北京西郊的门头沟印刷厂,两人住在一门四处见光的简易房中,忽寒风呼啸,或酷暑难当,当然也有春花的烂熳和秋叶的婆娑。在我眼中,长我数岁的黄君兄不仅精于书法文章,而且是创作高手,他勤俭朴实,甘耐寂寞。我一直以为他必定有大的作为。《书法报》上的展览虽只是黄君的一个局部,但也能看见他的丰赡。" m' w$ u1 n) X0 |  G% `  _' k
暮色将至,寒气和黑夜同时逼来。黄君兄此时大概又在把笔。我仿佛看到了他勤奋的背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推荐】黄君先生新著《甲申小集》!

书坛骁将
3 G; ?# Q$ `5 s9 h- x' d$ k      ——看“黄君书法报上展”
& W' A+ _+ g: r6 I6 {' e. @
& {- d5 z6 h! c4 k4 o史星文   + `% c( ]9 d( O, c5 O# I: s8 P

( a2 N8 f! J: [/ I3 ]6 Y& d4 G0 Q
7 w( x* r! ?: C! W" j" T& H4 Z$ |# k
' s' q; f5 N' k) W) w零二年夏天,我在北京通州黄君家住过十多天,有暇与黄君聚谈闲聊,我是从心底里佩服黄君的。黄君在大学学的是数学,毕业后研究的是传统文化,进京是因了赵朴初老举荐参与佛学研究。这些年他从事书法理论研究,得了“兰亭奖”,又写得一手好诗好词,书法沿袭的是魏晋“二王”一路纯正书风,其格局宏阔,前程无量,称他为当代青年书道同仁之楷模实不为过。) G4 ?/ }4 X) \+ Z
就报上展所刊作品而言,黄君尚气尚韵,这也是他的诗人情怀,书法实乃抒发,这是一种境界。相对来说,“草书论黄庭坚诗”我最喜欢,是作笔随意走,情随墨化,通篇一气呵成,痛快!“临王羲之十七帖”,边临边批,结字章法都很讲究,这是黄君的创造,很独到。“草书郁孤台歌”幅面大,笔墨饱满,气势郁勃,这是小个子黄君大块嚼肉的结果,有此豪气,岂惧一道道梁来一道道坎哉!看此作使我想到林散之老对草书的实践,我认为黄君能在汉隶或魏碑大字上花些时间,求其续中断,断中续,用四两拨千斤,舞剑作绕指揉,当是何种感觉?另外两幅:“越南印象诗”、“中华谣诗”悠游自在,一如黄君在写诗填词。
7 o! \- W4 s+ u& l) |/ j( ?以上是我对黄君报上书展的一些粗浅看法。黄君乃书坛骁将,理论与创作双桨并荡,瘦了多吃肉,胖了多吃素,我们期望黄君潇洒英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推荐】黄君先生新著《甲申小集》!

黄君书法的支撑点与亲和力! z1 M* Q3 K1 |" E. @# ^- r2 @+ S* `
      ——评“黄君书法报上展”' d6 D( a0 q  l1 q1 m/ q) Z. F
2 ^3 Y4 D9 c1 L; L# T
严学章   ' H7 ~- [% E+ A3 ]' R

6 p7 T" k6 z- O4 F; u: ^' d( y9 K# K$ V" R/ z: \2 P% g# Z: Y

8 ~+ R* E4 p" G      在我的感觉里,作书法家的黄君更是一位颇具现代意义的文化人。支撑他书法理念和书法创作的因素是多元而复合的:这便是丰富的文史哲知识、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底、渊博的理论修养,以及对现代文化传播与运作的敏锐意识。他的书法创作,单纯而多样,始终以一种文人的心态透视书法的传统,而又与展览主义的书法创作保持警觉。黄君的书法纯朴而文雅,创作具有对现代生活的亲和力和多样性。因此,我十分钦佩黄君先生在商业社会和书法展览热的背景下,所表现出的游刃有馀的自律性和驾驭能力。他的书法古典,但绝不食古不化,现代而绝不赶时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推荐】黄君先生新著《甲申小集》!

评黄君书法报上展
: j+ n- l' v" {) T- A3 w顾工   ) P. V% l4 ~" a; w) r3 n* o

' w) U- d2 ]2 Z* K. L, y: b. p' j) M0 }2 t- a
: ?1 Q3 [' c* R2 Q
在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中,黄君的经历相当特殊。过去的黄君,是书法家兼理论家;现在的黄君,又多了一个头衔——出版家。而且,后者的重要性渐渐超过了前者,既是谋生之计又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武器。所以,他能够从江西修水走向北京,以自己的方式在书法界赢得地位。% i6 q2 f2 W  b: f2 X& p" e! f
      黄君是一个相当有头脑的人,他对形势的看法具有前瞻性,故能较早地进入书法图书出版市场,迅速建立起中国书法出版业的一个名牌。他是商人,同时又是文化人,所以他既出一些能赚钱的书,也出一些不怎么赚钱的理论著作。这一点,是后来除了黄君以外的书法图书出版人做不到也不愿意去做的。
0 \. O+ i* ^$ Z- H& Z* y      黄君的书法,取法很杂,好像历代各种碑帖都涉猎过,但又看不出具体的来历。字形错落跌宕,线条的变化也比较丰富。他是一个用心写字的人,而且把自己的诗词、内心的吟唱写进书法作品中,这使得他的书法更多的具有文人趣味。我觉得他如果多写写行书而不是草书,行笔凝重一些而不是逸笔草草地,恐怕更符合他出版家兼书法学者的形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推荐】黄君先生新著《甲申小集》!

三界之外,性情之中
7 S% S: a1 z# f" b李金豹   
7 Y% R: w4 z9 Y4 l8 P: Z
0 [. b+ f" d! k. u' N+ R$ J# x& _3 K; W! c2 o& W

2 z8 ^. p. g  C* @      江西修水鉴斋黄君兄,数年前我们于京城同事编辑书法古籍,同室“操戈”,翰墨为友,或同饮路边小酒店,兴来同啸以鸣不平,或各自埋首学问。遇有争执、观点不一,亦面红耳赤不肯相让,便也能和而不同。互有揶揄、调侃,亦不在意,云过月常留。其后大家转篷飘泊,各自珍重,少有音讯,青灯一盏,红豆相思。念吾兄才华自胜,遇有创作,咳唾成珠、下笔倚马可待;夜读古人诗书,每每掩卷会心,思接千载之上。兄于禅学多有研究,少时又曾问业数学,故机锋锐利,性多“狡黠”。友朋之间言语往来,每见其“得意忘形”,致微醺三分,山歌嘹亮,充盈席间,诚性情中人乎,乃三界外之徒也!
  a( |- T4 k, O3 y8 N      兄之书作,余以为才情大于技法。能不促不迫,直抒胸臆。匆匆不及之际,勿计成败,直欲“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又童子功略少彰显,似多“顿”而少“渐”,故不可与不知者言。吾兄以余之言为然否?一笑。2 l, g2 h0 S& U' M' w
      窃以为兄于杀纸三分,猛狠之际,若能轻提慢捻,从容潇洒,笔底定可另开生面,如山阴道上行。信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