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3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3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琴岛大布衣

[热点] [ 陈浩观点 ] :“唐楷” 为何会在当代书坛及展览中遭到冷落?(给唐揩洗个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2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 q$ R9 c; E, X! O  F# u5 d, C" e
! Z* G& ]$ ^; M7 W我认为,唐楷在当代书坛受到冷落,这本身并不是唐楷的错,而与这个时代的主流的审美偏好有关。唐楷,也即今楷,在汉就成熟了,有唐而达极致,出现了诸多体变,像颜、柳、虞、欧、褚诸种独特风格的楷体。卑唐,并不是当代才有的事,它也有较深刻的渊源,从米芾开始就有卑唐的言论,至清而达到极端与之相应的是推崇魏碑。当代的审美偏好事实上受清的遗风影响很重,加上学楷是十分艰难的事,写好不容易,创新更难,因此,展览上很难见到有功力、有新意的楷书作品。- ], [8 u: c/ R1 Y

3 O! @4 W9 c! H0 M; k但楷是行、草书的基础,是学行草书很难逾越的阶段。以篆、隶、魏碑起步(兼能楷的除外)的书家,是很难在行草书上有成就的。张海先生在隶行、隶草上的探索就是一例。因此,当今一些有识之士,如张旭光提出要激活唐楷。# _4 {9 w+ q; U0 b: l' _8 W

9 K9 N+ W2 d2 u3 j3 U3 o* d哈哈,布衣这个问题挺大,想说明白不容易,先占个沙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荆藤 于 2007-4-22 18:38 发表 4 o3 H* C& j1 Y/ h/ L
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7 V  p: u+ h0 T: _" r' @

- d6 Q! H- u. i# A. g: R- U我认为,唐楷在当代书坛受到冷落,这本身并不是唐楷的错,而与这个时代的主流的审美偏好有关。唐楷,也即今楷,在汉就成熟了,有唐而达极致,出现了诸多体变,像颜、柳、虞、欧、褚诸种独 ...
/ R7 ]' U9 `( E, |( x
欢迎红荆藤会员光临~em13 这个问题的确相当大!想说明白也是相当不易的,容我们慢慢来。。。。。。一定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em11 我坚信!
/ d0 v/ w, E2 y" C- Q; u2 ~' L! q( d  N$ d% W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4-22 19: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荆藤 于 2007-4-22 18:38 发表
6 b  O! i3 U* O6 y4 S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 U( g8 }+ e  j
" o" ]4 Q3 y4 ?9 ?  U
我认为,唐楷在当代书坛受到冷落,这本身并不是唐楷的错,而与这个时代的主流的审美偏好有关。唐楷,也即今楷,在汉就成熟了,有唐而达极致,出现了诸多体变,像颜、柳、虞、欧、褚诸种独 ...
7 A* X! P  A9 H; ^
先得要澄清一个问题:
& W8 ^  a5 G+ F5 b1 Z% s4 `& }0 V' n唐楷是指“唐代的楷书”,具体指:颜、柳、虞、欧、褚诸体。, m9 }8 D) _8 O6 q' y
但在孙氏《书谱》中之称“真”或“隶”。
7 @- O/ h" y. g1 V. J我们可做一比较,三国魏的锺繇的真书,从字型上还保留着隶书的“横势”,而唐楷则是“纵势”。7 M4 L; Q3 t3 v) y
为何会这样,以后再细说。2 g( \6 p; [2 ~/ ?& F; o! ~
至于唐楷,也即今楷,在汉就成熟了”的观点,! p/ \- P9 k4 ~" r+ M: E/ A
作者在文中就有提问?如何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唐楷,也即今楷,在汉就成熟了”的观点,( V2 N$ M8 B$ b, e
作者在文中就有提问?如何回答?
    心情可以理解,不能说是落伍的表现,然其分析,立论的学理性难以成立,如仍坚持“……在楷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省简和快写,从而产生了行.草书。因此,楷书上承篆隶,下开行.草”的观点。那么,汉末张芝的草书又怎么解释?再者,认为楷书成熟于汉末,到隋朝才基本定型,到唐朝推向了极致“成熟”与“定型”与“极致”之间的关联又当何解?“锺.王”真书的历史地位如何评价?类似的自相矛盾的论述充满全篇。
em6
9 g  Y; `! C- n) t" ]% _! v# v7 i: a4 ]$ ~$ B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4-22 19: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尊唐爱晋 于 2007-4-20 16:22 发表
3 a- X- h* h& _1 L, o一个孩子要成长,肯定是从吃母乳或者奶粉开始汲取营养,等到慢慢长大了,母乳没有了,奶粉的营养也跟不上了,但是你不能回过头来说,当初吃错了,应该直接吃牛肉,吃大米,这样才长的快,可能吗?
  V% T0 W* e! v* ^" x7 E- B
" x. y) F# C2 L2 e, V
9 p3 Z0 ]- M  e
问题是:“孩子”长大****后,还需要吃母乳或者奶粉才能汲取营养?
0 r5 K% Q, E3 J; j6 b- Y“等到慢慢长大了,母乳没有了,奶粉的营养也跟不上了”,em6 要不要“断奶”???
$ i$ C9 U/ `/ N要不要“吃牛肉,吃大米”,这样才能“长得快”?em28   X, l# o, e2 d* n; S
真不知道几岁“断奶”何适?em3
% i0 \2 @' F- j, o8 o4 v* f0 @em18 em20 em4 em4 e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4-22 21:48 发表 : c/ Q8 g: l5 t1 c
至于唐楷,也即今楷,在汉就成熟了”的观点,+ U7 Y9 R! ]% m, p. u7 ?
作者在文中就有提问?如何回答?

; a9 N" O" w  Q( u9 ^9 E8 d' H% d0 P/ p: a2 t3 {
这里涉及字体划分和演进的问题。篆、隶、楷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正书形式,它们的产生发展主要受书写介质的影响,就是说,它是书写介质进化的产物。篆,主要应用于刻、铸形式的介质上,甲骨、石鼓、钟鼎;隶是与竹木简应适应的,隶书的扁形结构及行距大于字距的章法都是竹编书写的必然结果;楷书是和纸、帛书相联系的。没有纸的产生就没有今楷。汉张芝草书即是今楷的草化,三国时锺繇的楷书虽然还有隶意,但已完成了楷书的进化,其点横竖撇捺已完全从隶中脱变出来。在字体的分类中,通常把魏也归入楷。其实,这是有点问题的。魏体是古人专用于碑刻而发明的一种字体形式,它有区别于楷书字体的明显的特征。行、草书是正书的简捷形式,隶之捷为章草,楷之捷为今草。篆之捷,是否可称篆草,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那个时候古人的文字交流不可能写得像钟鼎文那样中规中矩。现代考古已发现甲骨文、居延汉简中的草书体。这说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与通行的正体相应的行、草书。
& r( n/ X$ U4 G1 S( G( M& Q7 G
2 V- J) J! x+ z7 Z据考,张芝,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这说明,楷在汉已比较成熟了,而且已经有了今草。王羲之不是今草的创始人。& ]9 z! O' C; H1 d6 P; Z# I

/ k# I) w( t1 a[ 本帖最后由 红荆藤 于 2007-4-24 01:53 编辑 ]
01x.jpg

锤繇的《荐季直表》

锤繇的《荐季直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感谢~红先生的热情关注~em13并提供贴图。
/ c  Z; s$ V  ?* t# R$ Z: Q 看得出先生对书学理论和史论的钻研深度,% U/ S3 O4 E* |( o5 w( {
对已有的理论学说,了如指掌。" Z; f3 ~! H9 L" Z5 T3 R
所述观点,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e" H# S! S: {: _3 g, A" R  G
也是我为什么要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所在。( A2 B$ v9 I4 h% `" M8 `
我们先澄清一个问题:“今草”是相对于“章草”而言的。
! n( i, P: ^: ~4 e5 ^& F  G( \也就是说,“今草”出于“章草”;+ [0 ]  N( E0 q' o0 s: Q) n
“章草”出于“古隶”而非出于“今楷”。, |! h2 W1 ?* g9 K' \6 p1 K0 v
换言之:“今草”于“今楷”属两个系统。  W# P) v: Y3 q
这从张芝的草书中即可窥得一些消息。. z8 S) |* M& f' ]
《书谱》曰:“...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是为佐证。
2 W0 f, [* k6 @3 ^8 V5 K7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通俗点讲,唐楷来的慢,非绝高功夫不好入展
9 G) S) p# U& B+ {# V: |! [. n3 u2 A从审美上讲,唐楷出新难,建立在高超法度之上的创新更难,谁能比过赵、欧、柳、颜2 F# I! ^, b0 e- o% R, `* m! W
从创新上讲不好拓展,确切点讲是不好切入/ Z8 E5 _, S. L4 D
........ l! p- l8 z3 n- a( |3 d0 v1 R
唐楷之出路:以新古典主义的思维展开,给唐法以新的解读,可惜当代书坛少有人能看到这一点. g2 p1 x. T2 A: T) r4 e* E0 j

/ b5 z- Q: z* u- a" v唐楷的确需要洗个澡,更重要的是穿上新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论题很有意义!. l) I! d, f# R9 v
米颠已帮我们解释了一大部分:安排费工,岂能垂世!% D9 `* d6 `& g! o3 J
唐楷是实用的,是入世的,是儒家的,
0 o# a" ^# b3 |+ T当代人手上功夫不好,
. S5 E9 d# o& {! d1 N. @; D但是对书法的理解已经有很大的超越和提高,
9 x* ]3 s1 s* h/ {, o* Q; |重新激活唐楷必须要先在意识层次上要超越它,
3 A7 ^9 y/ p& d  r: E3 V0 c可以是艺术的,应世的,出世的,道家的,甚至佛家的。
9 A* L6 l3 j1 U+ \( Q当然这样一整,也就不再是原来的唐楷了!
; n0 ?7 o8 d. v/ |, q+ z% \象上期墨林中的一件颜字,
/ v6 D3 @2 R/ B, x' D就让人看到了点艺术的,道家的意思在--不再安排费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4-22 16:04 发表 ; t" r; x3 V- u( f: q0 R5 O" a
% g+ Y& q/ i; ^- I1 s1 }
其实我觉得:“唐楷”的教学法,对书法学习与艺术成长来讲,才真的是误人子弟!学习“唐楷”的目的,就是要像“唐楷”一样逼真。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遑论“艺术成长”呢?
: z4 j! g) m8 D; j- q

! J% K; c/ S. n7 r" E
! _0 [8 @7 h: {& |
5 U# A1 X# S8 z( q- j; r( W呵呵,此话言重了,如果真有这样的唐楷教学法,教死了也是活该!!!!!!!!!!!!em4 e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