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5-10-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6015
- 点评币
-
- 学币
-
|
原帖由 先师王禅 于 2008-1-21 22:34 发表 g0 {! i& {6 I7 p+ I
' T* f0 F5 U, E9 \. Y1 t7 p, W
. ]( F, M* c# R$ v/ u' h
您所说的由技上升为道者,
9 d! o: w, j4 B& C, z5 m! G( H: B1 f0 I: A& ?& j
% J- b- }" z7 \% Z( R您所说的由技上升为道者,也曾在我心里很久的萦绕着,后来我才有所醒悟:风格与入道并不矛盾,就说王羲之,他的风格也很明显,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书体,至今还称二王风格。风格只是一种标志,作品有一个写得好与写不好的问题,写好了才有意义。- v/ s: ? u# X+ z0 Y' J6 I
$ A/ D- e, j3 i5 \: E
(老王在当时社会是位集大成者,个人面目也不可避免,但相对他人要纯正,没有”臭脾气”,虽不能做到无漏,但让人找不到明显的弱点,变化多,程式化少,我这才认为高。), B; f* D& D% A! n; X
: Z5 ~$ p" s9 r
从纯理论上讲,十全十美是没有的,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的参照下,相对而言的,我曾经谈过“三大行书”是心境潜意识的自然流淌,如你所说“有神来之笔,合乎自然”,我同意你的观点。但三大行书放在一起,三人的风格就更明显。只有把王书圣自己的书法与自己比,才没有风格的区别,但这又太荒诞了,不说也罢。0 J9 J- y# P7 M) c+ T3 N n! u
0 j" x1 d' Q3 n1 @; G. Q
(天下三大行书之说,不要过于迷信,如果它们高,是因为你说的心境潜意识的自然流淌,,也即书契于自然,而不是所谓的这种风格高,在追求最高境界的过程中这种风格恰恰是需要摒弃的.)
+ F' B+ S0 `, d6 v" ?) k , m8 X2 M* Y: X4 Q3 h1 W4 ]
如按你的观点,除了王羲之,其他人都不是超一流高手,而王羲之又不可企及,我们学书还有什麽意思?王以外的书体就更没有学习的必要了。米芾也曾对若干名家作品风格(包括他自己)作了著名的一字评,那也是臭脾气、习气?今天我们还要学他们的用笔方法干嘛?7 i; w2 @; T2 a# R' D* {. V5 n& A
天堂虽好,但我们毕竟活在人间。我不是圣人,更不是神人,只能就现象谈现象,至于那神神乎乎、死人内心的东西只有他自己知道,我既不想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更不愿去解读那以大众之心本就解读不了的东西——王羲之之后有没有真正解读的了的我还不知道,知道了再说吧。书法/ X1 O. R8 t( r' M! T( a
& {/ ~; g* J! g: R( v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我们人类的永恒追求,但这种追求是没有尽头的,老王也未达到最高境界!但并不是我们都不要去向往了。就象人类社会中,人的层次各不同,圣人、至人、真人的层次我们达不到,但是否我们就此不求上进、不要活了呢?)|
) `8 l( \5 c: b# I5 Y 9 w5 w2 \7 u; d
另外你说“依靠烂熟定式和套路可以很轻松地击败二三流选手”。我看这就够了,一辈子能成“一流高手”不知是多少人的梦想!记得有一则寓言:甲乙两人途中遇虎,甲系好鞋带准备跑,乙问:你能跑过老虎吗?甲说:我只是想跑过你。——甲不会成为超一流高手武松。都能打死老虎,武松还有意义吗?
/ Q6 t% P) A1 i3 [$ ?- F0 k4 j6 U 7 o* v7 }6 s- s" ^4 G8 d
(你认为这样够了,这很好,但并不能否定会有很多人会去追求“虚无”的目标的,也许老王并不是不可超越的。)7 Q' H* }: M' R0 s1 ~4 s9 T6 t1 Z/ I
6 ^& h6 z: W' n* R0 `$ W K' J: y
C8 j9 s3 }) v. M抱 人兄,我很烦你,你的回帖叫我又损失了不少脑细胞,明天得大补一下: [6 n5 h2 U& Q/ H
: `: s7 g, f" T' u( n
(千万别烦,脑细胞损失得越多,生得越快,换换更健康!我无别的意思,对这话题我最近有点新的认识才多说了几句,互相讨论,共同提高,如果说错了,请谅解。)" R" G0 g! o/ W% W X
: _' b! W$ T- F6 K0 _$ u4 E1 y6 d
( a' Y% L% f& zem10 em10 em13 em13 em13 em13 ! A) N# u6 V$ S: x6 F
& y% S$ e- w+ X. K4 z2 A! @7 U" q
, M( N a4 I& f$ o2 p#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