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书艺公社

【2009.6月强档人物】何国门(浙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3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face13 face13 face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倾听石头的歌
                            ----何国门先生篆刻写意
        知何国门先生是始于九届书法篆刻国展,并为其作品所感染,从那时起在书法界我就对何国门先生多了一分关注和期待。
        从我对何国门先生了解来看,何先生是一位值得所有印人都尊敬的刀客!!!!
        何国门先生不虽是大师,但他却是印道中的一个举足轻重“名人”,按照时下风习,可称为锋芒初露的青年篆刻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任凭心灵与石头的沟通,用刀与石头碰撞出了一曲动人的歌。
        看了何国门先生的篆刻展,深深的为他的精神所打动,试问现在有些所谓的篆刻名家又有多少能把印章刻的这样到位,刻的这样精神,刻的这样充满了古风呢?
        何国门先生对刀法厚重、气韵古穆的传统印风特别钟情。从他的作品当中我们不难领略到婉约清新、精巧浑成的印风,也能豁然窥见刀法多变,转折灵动的神采。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如此年轻刻印的人,竟能在这方寸之间参以各家各派的技法,从而三合一,四合一,多合一的塑造着自己的“形象”,这一点也正是他的聪明之处和闪光点。
        需要指出的是,身处浙江的何国门先生在印作上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浙派之继,而是在走向承法----破法----创法---立法的道路上,亦并非亦步亦趋,而是谨慎的吸收前人的经验,不断的积累自己的根基,博采约收,努力雕琢具有个性的、属于自己的风格。
        篆刻首先是一种文化,然后才是艺术。篆刻的文化性体现在,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易”、“儒”、“道”、“释”等古典哲学思想的包容性极大。它几乎囊括了诗、书、画诸艺术的所有内涵和意义,更重要的是,他体现了一种中国特有的文人精神。黎翔君的印章就是这种文人精神味很浓的作品,那种儒雅高古,那种道法自然,那种清净无为体现在印面上是那样的富有睿智与灵气,观何国门先生之印大有“游艺方寸,巧夺天工”之感,果然名不虚传!
        明代中晚期重要的篆刻家金光先在其《印章论》中说过:“刻印必先明笔法,而后论刀法。今人妄为增损,不知汉法,平正方直,繁则损,减则增,此为笔法。笔法既得,后刀法运之。斫轮削镌,知巧视其人,不可以口传也,”这段话中包含了一个事实:明人尤重印之书写的格调与趣味,即让篆刻显示出文人化。大约到了清代的汪关、朱简,篆刻已求专业化与系统化了。学习汉印即专业化的一种表现,其旨在于寻求篆刻形式的生存基点。窃以为,何国门先生在汉印上再多下些硬功夫,真领其要,真得其髓,抑或更能增加其篆刻艺术的深度与厚度,而从现在的印坛“名人”走到“名家”而后攀至“大家”的,或可成为“大师”。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云:“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治印难,创新更难,评印难乎其难,对我来说确实如此。篆刻作为一种最具传统色彩和保守意义的艺术,难就难在它太深奥,不易理解和把握。尽管如此,它还是最让人小觑和不屑,历来被视为“雕虫”。由是可见,篆刻是一门难度很大又充满矛盾的艺术。篆刻虽难,吾辈印人仍对它乐此不疲,因为它实在很有趣!我愿何国门先生咬定传统取诸家,由技而理,由理而道,由道而艺,终得其获。
       能否为我题“川石斋”或“知风堂”一幅,不胜感激。(忍不住问一下:国门兄我的斋号写了吗?盼望之极。)
       地址:安徽省金寨县财政局张任东
       邮编:237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倾听石头的歌
                            ----何国门先生篆刻写意
        知何国门先生是始于九届书法篆刻国展,并为其作品所感染,从那时起在书法界我就对何国门先生多了一分关注和期待。
        从我对何国门先生了解来看,何先生是一位值得所有印人都尊敬的刀客!!!!
        何国门先生不虽是大师,但他却是印道中的一个举足轻重“名人”,按照时下风习,可称为锋芒初露的青年篆刻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任凭心灵与石头的沟通,用刀与石头碰撞出了一曲动人的歌。
        看了何国门先生的篆刻展,深深的为他的精神所打动,试问现在有些所谓的篆刻名家又有多少能把印章刻的这样到位,刻的这样精神,刻的这样充满了古风呢?
        何国门先生对刀法厚重、气韵古穆的传统印风特别钟情。从他的作品当中我们不难领略到婉约清新、精巧浑成的印风,也能豁然窥见刀法多变,转折灵动的神采。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如此年轻刻印的人,竟能在这方寸之间参以各家各派的技法,从而三合一,四合一,多合一的塑造着自己的“形象”,这一点也正是他的聪明之处和闪光点。
        需要指出的是,身处浙江的何国门先生在印作上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浙派之继,而是在走向承法----破法----创法---立法的道路上,亦并非亦步亦趋,而是谨慎的吸收前人的经验,不断的积累自己的根基,博采约收,努力雕琢具有个性的、属于自己的风格。
        篆刻首先是一种文化,然后才是艺术。篆刻的文化性体现在,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易”、“儒”、“道”、“释”等古典哲学思想的包容性极大。它几乎囊括了诗、书、画诸艺术的所有内涵和意义,更重要的是,他体现了一种中国特有的文人精神。黎翔君的印章就是这种文人精神味很浓的作品,那种儒雅高古,那种道法自然,那种清净无为体现在印面上是那样的富有睿智与灵气,观何国门先生之印大有“游艺方寸,巧夺天工”之感,果然名不虚传!
        明代中晚期重要的篆刻家金光先在其《印章论》中说过:“刻印必先明笔法,而后论刀法。今人妄为增损,不知汉法,平正方直,繁则损,减则增,此为笔法。笔法既得,后刀法运之。斫轮削镌,知巧视其人,不可以口传也,”这段话中包含了一个事实:明人尤重印之书写的格调与趣味,即让篆刻显示出文人化。大约到了清代的汪关、朱简,篆刻已求专业化与系统化了。学习汉印即专业化的一种表现,其旨在于寻求篆刻形式的生存基点。窃以为,何国门先生在汉印上再多下些硬功夫,真领其要,真得其髓,抑或更能增加其篆刻艺术的深度与厚度,而从现在的印坛“名人”走到“名家”而后攀至“大家”的,或可成为“大师”。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云:“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治印难,创新更难,评印难乎其难,对我来说确实如此。篆刻作为一种最具传统色彩和保守意义的艺术,难就难在它太深奥,不易理解和把握。尽管如此,它还是最让人小觑和不屑,历来被视为“雕虫”。由是可见,篆刻是一门难度很大又充满矛盾的艺术。篆刻虽难,吾辈印人仍对它乐此不疲,因为它实在很有趣!我愿何国门先生咬定传统取诸家,由技而理,由理而道,由道而艺,终得其获。
       能否为我题“川石斋”或“知风堂”一幅,不胜感激。(忍不住问一下:国门兄我的斋号写了吗?盼望之极。)
       地址:安徽省金寨县财政局张任东
       邮编:237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展览的第一感觉就是:太有才了,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何兄不与时人同的艺术追求。
艺术的门相互间是通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何兄度步其中,在各个大门中悠然而自信得信步
何兄之画令人拍案,此次网展可惜画幅太少,但已可见其才情.两幅墨竹令人惊喜的是——未见过如此画竹的,画幅的表现技法之新,让我一下子想到了水彩画——如水彩画般溅泼的"水渍"痕迹,凝结的色块,以及斑斑的光影效果——漂亮!而这都是通过传统的水墨表现出来了,画面气息清雅悠长,古奥奇绝,不由不拍手叫好。
“水泥与水墨”系列让人眼前一亮,于一砖一瓦见挖掘出别样的美,初看一时迷惑:“套色版画”?“水彩”? 都不是,是国画。当别人都在描绘名山大川,苍松流泉的时候,何兄的目光却留在了身边的旧楼杂院,花草棚架上,描绘对象的独特视角,如版画或插图般的新颖构图,水彩及水墨交融的创新、细腻技法。。。。。。不由再叫一声好!
何兄跳出了传统国画的习惯格式和欣赏习惯,巧妙的将其他画中综合起来,——想起一句话:功夫在诗外。注意到一个细节,在这些旧楼杂院中,处处可见的是一盆盆的花草,楼壁上的蔓藤,楼顶的草木,一切都透漏着生机盎然的气息。
何兄的国画如同开启了一扇窗,带来的是清新和惬意,在不失传统的前提下,改变了大家已经习惯甚至是麻木的表现和欣赏惯性,从另一个角度去挖掘生活中的美,从其他画种中广采厚积,的确是别开生面。

何兄的篆刻一样走的是不同于别人的路子,初知其名是在徐正濂老师点评学生印作的文稿,这些年他一直坚定地创作着别于他人的楷书印,草书印。作品有的奇崛、有的生拙,有的流畅,气息上与徐老一脉而承,表现上却又另辟蹊径!楷书印古已有之,何兄入印之楷体却有着较鲜明的现代书体感,明显区别于古时的作品。“印从书出”,无论楷书印或草书印,其入印字体与其书法作品息息相通,气息儒雅而韵味悠长。用刀较为内敛含蓄,却又不失刀味,难得。尤喜几个圆印:“一团和气”“何国门”
“斯鸿戏笔” 朱文草书印略感印面有些乱,字本身的韵律感在这方印里感觉乱了些,或许是因为受制于有限的印面,也局限于字体,表现草书的牵丝,在此印中显得有些繁杂。
另有一个想法,章草入印的话,效果又如何呢?

何兄书法见性情,尤喜其草书长幅,长篇横幅犹如音乐般的韵律感,结体松阔,笔墨一任自然,一路写来古茂而不失新意,流畅而又劲健,不计较一点一划,通篇气韵流畅而自然。。。。。

何兄作品虽剑走偏锋,却又不失规矩,难得
赞一个

若能得何兄墨宝,请题"放歌纵酒",谢谢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南路36号茂名市工商银行 525000
黄飚

[ 本帖最后由 放歌纵酒 于 2009-6-27 15: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性与梦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性与梦想
                     ---读何国门
        
        我住台州,国门住新昌,是很邻居的那一种,但还没有往来串门,只在杭城偶尔匆匆邂逅。
        国门的创作极具灵性,是以智慧和想象做支撑的。他另辟蹊径,有意地去寻找其他有效的表述方式展现自我,无论是材料、构图、结体、线条等等,愿望是最大限度地突破一切世俗的约束力和既定法则,达成荒谬和圆满、对称和破缺、矛盾和调和的认同。
        在他的作品里,处处留有未知、虚约和空白,使我们得以由此无限地展开梦想,即展开我们的生命联想。生命和艺术恰恰是由梦想展开的。试想减去梦想,人还能剰下什么?
        他总能够把我们带到一个角度,让我们走进若实若幻的画面和线条,见此形而生他意,得其意而忘其形,恍然记起生命悠久的艺术源头.......
        在疯狂的物欲和僵死的技术规矩像"魔法"一样使人丧失灵性的时代,梦想尤为珍贵。如果一个人历经古典的繁华后,终于摆脱了"现世魔法"的震慑,复归了人的灵性,他的创作就会洗去繁缛的技巧,变得真诚和简洁。
        这是一种境界,梦想自由地东来西往,那是上帝给予的方式,不需要智力的摆弄,而随意成诗,成为最好的音乐......那样的境界是我向往和羡慕的,但我办不到。我想,这也许不是能够学到的,模仿可能会更糟。
        但我们似乎从中看见了,书画应该走去的方向,就是在现世的空白处,在时尚所不屑的领域,在那儿,在梦想里,灵性自由地述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国门兄题斋名:
"钉痕草堂"
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囯门兄才情了得,书、画、印各臻其妙,佩服、佩服!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特立独行,自成风貌

当看到六月强档推出的何国门的书画印时,让人眼睛一亮,书画印三者样样精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这三项全国最具权威性的艺术团体,我辈居其一已感甚难,然先生30多岁就将之集于一身,令人仰慕。
    再看先生书画印,均独具特色,过目难忘。
    作为一艺途的探索者,我知道我无能力去品评先生的作品,然而又艳羡先生之作,也就斗胆写下几句,对与不对,先生海涵。
    先生书法得力于颜书、章草,篆籀气浓郁,厚实,朴茂,但先生的捺画,断笔之后,竟又补一笔,我不知道这是你的优势还是你的缺点,个人认为:效果并不佳。
    先生篆刻,以楷或草字入印,简洁、生拙,风格迥异,另辟蹊径,拓宽了篆刻的文字选材,可以说是对篆刻的一次成功的革命,使人观之有耳目一新之感。
    绘画题材均生活化,水墨清淡,透漏出丝丝清气,生机盎然,然而多幅放至一起,程式化的构图与用笔,又使表现形式略显单一。
   但不管怎样说,我仍然认为,先生是有思想、有眼光的艺术家,先生能够找准书画印均不同于常人的角度切入,特立独行,自成风貌,这在当代是难能可贵的,这本身就显示了先生可贵的艺术取向。大家手笔、大家气象业已初具规模,艺途漫漫,惟愿先生技艺精进、佳作连连。
   因要带学生中考,就到此吧,个人愚见,先生见谅。
   最后:向先生致敬、学习。


  请题: “翕心斋”
  454550        河南省沁阳二中实验分校(沁阳市自由街216号)   席正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