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A高鸿

【重贴】高鸿临池系列之一--对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贴】高鸿临池系列之一--对联

下面引用由A高鸿2004/12/02 00:02am 发表的内容:
实在不好意思!把您老兄的眼睛给看坏了吧?谢罪谢罪!现在的图片可能较以前的要好一点,可否再批评?有请!
老A言重了!我这人说话从不藏头护尾的,感觉怎样说怎样,地不地道、爱听不爱听于我无关,我不会假惺惺的去奉承讨好某一个人,因为我没这个需要,良心是自己的,人爱怎说就怎说、怎想就怎想。莫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贴】高鸿临池系列之一--对联

下面引用由A高鸿2004/12/02 00:04am 发表的内容:
说得形象。现在改过来了,是否有话说了呢?
高兄的治学认真,值得学习.
字有几分像散翁.
有些刻意追求线条的苍老了,显得有些不自然。
不知道高兄的正书功夫如何,结体可以在努力努力,赫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贴】高鸿临池系列之一--对联

線條的質量和結体問題較明顯. 莫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贴】高鸿临池系列之一--对联

下面引用由月光保镖2004/12/02 02:42am 发表的内容:
老A言重了!我这人说话从不藏头护尾的,感觉怎样说怎样,地不地道、爱听不爱听于我无关,我不会假惺惺的去奉承讨好某一个人,因为我没这个需要,良心是自己的,人爱怎说就怎说、怎想就怎想。莫怪!
哈哈,咋跟我差不多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贴】高鸿临池系列之一--对联

下面引用由A高鸿2004/11/29 02:45am 发表的内容:
应该是这样的。不过我揣摩林先生字的时间也不算太短,七十年代就开始接触林先生的字而且及至今天也没能忘怀。这大概是我与林先生有过极为相似的经历和磨难。
那是在我小学时代,一次家里来了一个远亲,晚上他要 ...
一个字能使人受用终身,还要靠多磨练笔头与眼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贴】高鸿临池系列之一--对联

下面引用由羽一先生2004/12/02 02:27pm 发表的内容:
一个字能使人受用终身,还要靠多磨练笔头与眼光!
老石这话我爱听!
确认眼光、得其理法、强其磨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3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贴】高鸿临池系列之一--对联

取法方面需多加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4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贴】高鸿临池系列之一--对联

下面引用由jing2004/12/03 10:49pm 发表的内容:
取法方面需多加思考,
愿闻其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贴】高鸿临池系列之一--对联

郑板桥,伊秉绶皆取法篆籀, 然一者俗不可耐, 一者高古奇雅, 无他,取法乎高, 取法乎低之别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5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贴】高鸿临池系列之一--对联

[这个贴子最后由A高鸿在 2004/12/05 02:04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jing2004/12/05 01:12am 发表的内容:
郑板桥,伊秉绶皆取法篆籀, 然一者俗不可耐, 一者高古奇雅, 无他,取法乎高, 取法乎低之别也
“郑板桥,伊秉绶皆取法篆籀”,理应都是“取法乎高”,何来“取法乎低之别也”?怎么说话的?
郑“俗”何在?可否具体谈谈?
给你说一个故事:当年有一自以为是的书法家上林散之先生家请教书法之道,交谈中,此公侃侃而谈,谓赵吴兴俗媚如何如何,可谓滔滔不绝。林先生只得点点头、笑一笑。待此公走后,林先生对家人说:“这人哪是来请教我的,他明明是来教我的呀。他连赵吴兴都看不起,把赵吴兴说得一塌糊涂,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怎么能教他?我至今还没写到赵吴兴那境界呀!”
又启功先生在其《论书百绝》中有诗云:
坦白胸襟品最高,
神寒骨重墨萧寥。
朱文印小人千古,
二十年前旧板桥。
自注云:
二百数十年来,人无论男女,年无论老幼,地无论南北,今更推而广之,国无论东西,而不知郑板桥先生之名者,未之有也。先生之书,结体精严,笔力凝重,而运用出之自然,点画不取矫饰,平视其并世名家,盖未见骨重神寒如先生者焉。
当其休官卖画,以游戏笔墨博鹾贾之黄金时,于是杂以篆隶,甚至谐称六分半书,正其嬉笑玩世之所为,世人或欲考其余三分半书落于何处,此甘为古人侮弄而不自知者,宁不深堪悯笑乎?
敢问jing,“郑板桥俗不可耐”之说是在哪家倒手来的无知加狂妄的混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