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4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4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聆雪轩主

王镛及书法院的敢站出来一个吗?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6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别难为王镛和他的中国书法院了
" l- k! L5 k1 z6 U; X! @. F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嘛。3 ]9 d/ e7 k" I) F$ i% n! l0 E
8 J% H( R/ K# t8 u
真正的书法太难了!!!1 D1 A8 [5 x- w3 i5 l* o
没办法,
  o' Y, C- l9 ~& R6 k2 z2 x/ E这样出作品是唯一的捷径啊!!!
' Q" t. V& S5 C4 @6 O难道你让大家把美好的年华都埋葬在这枯燥的书法里?
0 J5 k, e+ F' S* F: e你也太残忍了吧
5 U% o2 D9 x" ]& X) M8 \等白发银须的时候才成名
- O+ E! S: A. E9 q; ?) D那时就是想借着名头干点那啥也活动不动了1 ?  J% L/ [" {6 X7 s* M1 {9 q
em4 em4 em4; ~9 u: M7 ^1 ^" Q
- N3 ^/ ]( v: c' N/ |
[ 本帖最后由 恶梦 于 2009-1-16 11: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低级的创新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学习古人的精华!!!
6 X* e& f( Y% t" _, p  ^
  }, g8 w+ t0 m, _8 B5 r$ A! @2 k被庸才误导还不如师古和自学!!!!!
" s# N) n1 M/ E) Z : B9 b1 P3 Z9 o4 R# M

3 O! q: M# a& E9 L7 u; [
  S$ Q5 {0 H  j1 }% g/ R+ R) r" G- H[ 本帖最后由 春雪 于 2009-1-16 12: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论现代书家之“黔驴技穷”》

  论现代书家之“黔驴技穷”
2 B9 f4 X4 }  j7 |  “法”:法则,方法。
& {0 n/ G/ Y$ p  “道”:达到目标的路径,手段。- w% Q# _, i6 y, c8 ?
  “训练”:学会违反本性的能力。
, n! T1 Z! Q6 ^8 M; m1 j/ ~  由此可知书法乃是强调书写技法的,以期在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基础上达到神采,气韵,意蕴的完美展现的目标。6 \% P3 M( C% s# v* m: c: i
  假令连技法都达不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标准更妄谈神采,气韵,意蕴,那不是硬逼着人掉牙砸脚背吗!
  \1 T& c, m6 R7 y6 W; D. b* Q  论据1:从人的进化历史来说,现代人应该说是比晋唐人聪明的,但现代人的急功近利也是古人所望尘莫及的。试问现代那位高人曾潜心于一波三折之间三年之久?现代那位高人又曾划被破絮?现代人练字三年就想赶超二王的到是不小。
* b" f" j+ p1 ~; I7 i( D* Z6 K, Z4 P  论据2:就训练时间来说,相信当代即使最用功的书家也是难以跟古代的一般的读书人相比的。# \8 G! P% g! G4 T& ~0 u3 K: B" C& M: H
  论据3:魏晋时期的案几与现在的大大的不同。那时的人必须跪在塌上写字,屁股后坐在脚跟上,因此腰必须要直,中气储于胸,手肘抬起,这样使用笔能够尽情的翻转变化。% o; D; r' n" A8 W
  论据4:现代人唯一所占的优势是:化个十元二十元的就可尽情享受现代影印技术带来的古人笔墨真迹,而古人呢?即便象毛泽东那样的伟人,借别人一本帖子,也要面临被在一个星期之中催要三次,最后不得不换的尴尬。就这样也要算是有缘的了。更有终生不得一见者。但现代人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把这种优势给尽情的蒙蔽了。( R* S3 ^/ h0 R* e, j/ Q0 \
  论据5:书写必须的纸张的改变使笔法受到了局限。古人非常强调和着重的笔法在生宣上不能够尽情的发挥,而生宣所强调的、体现的是墨色的展现【视觉上的冲击】,由于生宣具有洇润的特性,即便你随意的一划也会是圆晕的。但笔锋的潜微的变化也被洇润的一塌糊涂了,古人所忌讳的墨猪却再也挥之不去了。于是现代人就再也不求精通笔法的了,而是尽力在体式和形态的怪异中求变。
9 e% z, @) E% o  [- o. E* d  但笔法在书法中却起到达微通变的重要作用。现代人不知,却以耻为荣的自称画字。这在现在的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和书论中屡见不鲜。应该明确的是,书法是通过笔势和体势的动态变幻来体现作品的精妙,而不是仅仅以墨型和水墨的交融来造型的,因此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还很清晰的记得现代大家范曾所指出的:线条的体势是不能像面条那样没有活力。范老所指出的仅仅是线条的张力,却没有明确的指出线条是不能等同于点划的。相信线条是不能体现出高峰坠石的气势的。。。。。。
. t" ?0 Q7 H7 Y# A4 X  T7 P; L  再者,据说王羲之有入木三分的功力,我不相信这样的传说,但我信服可以利用笔势的速度和锐利来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的,因此我主张用笔要快而利,稳而健,反对拖泥带水的用笔。
4 n! i1 i3 G" _0 Y9 t  论据6:为了出名,每个书家皆挖空心思的创体张扬个性,更有甚者,左右开弓,用脚,口,或写几十米的大字,它奶奶个腿的这不是在练杂耍吗!连正正经经的都写不好,还在那玩虚的。6 ^7 b- O  e" }0 r0 l  J
  你不是要创体,要张扬个性吗,这俺支持,但哪个书家不是师古苦逆源的苦练出来的。再说创体还要那样的挖空心事玩虚的吗?首先每个人的笔迹是不同的,虽然你苦意的模仿,能够以假乱真的临摹,但放手随意的写出,总会带有自己个性烙印以及自己思维学习的轨迹,这种轨迹越明显,不就越具有体势。) s, |) @; B4 X  e
  论据7:书法风气的氛围使书法再也难以回归正途,却在野路中装神弄鬼。从明末清初以来,诚然有杰出的书法大家诞生,如:郑燮。。。
' a- `2 P& n) M  但他们却也仅仅列伍于大家,难以脱凡入圣,究其功过,他们却开启了书道的万恶之源。7 X" V: N6 S* k# j% I
  其罪1:名人临碑:见图1,2  Z7 u! ?6 F9 R0 S
  其罪2:名人用笔:现代所有的书法教材都在推崇回锋用笔,难道古人也是如此麻烦的来书写吗,那样一天能写几个字?即便是对的,但很难找到下一笔的位置,即便找到了下一笔的位置,但在内力上来说是牵强的。因此可以说大多的书写是笔尖在上笔肚在下的横扫的。. X2 w$ M: E9 ]" h8 a# c9 x9 e
  其罪3:名人结体:现代的书法只在造型上出新造意,岂知“书道之妙,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见图3
3 ]$ p$ e5 n' e' [! q! j  其罪4:名人的变化:如:板桥先生在同一幅作品中追求一个字的不同造型,如腰字要挖空心思的把月旁放在要之下等等。更有百福图,百寿图等等之类,这怎么可以称的上是变化呢!与王羲之的变化无方其在一个层次?9 [; e1 i8 ]4 C5 J
  其罪5:造意:意境是造出来的吗?是精工细雕出来的吗?更何况意境不如气韵,气韵不如神采。" g$ j+ J  h! R5 q3 M
' j3 u# s$ v% l* C; r
[ 本帖最后由 恶梦 于 2009-1-16 12: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倘若拿根毛笔就是"家"的话.相信那些扫马路的人们就成"腕"了.你敢说不是吗,他用2支笔还算小,我见过用一捆笔的.我想扫马路的见了用一捆笔的肯定会说:(在捆也是软毫.我们用的扫帚才是硬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砦坡人 于 2009-1-16 12:43 发表
( d) B( [7 J( ~# V倘若拿根毛笔就是"家"的话.相信那些扫马路的人们就成"腕"了.你敢说不是吗,他用2支笔还算小,我见过用一捆笔的.我想扫马路的见了用一捆笔的肯定会说:(在捆也是软毫.我们用的扫帚才是硬毫)

# t+ y! U9 H  Mem4 em4 em4 em4 2 Y' N& M6 \) C' d4 X4 v
你即便是硬茬的又能怎么样,还不是要费力不讨好的由自己来挥?% w' B3 _# ^. v' z6 e, {
俺家宠物多的是,什么猫啊狗的都有,招呼它们一声,钻进颜料缸里出来,翻滚就是了。! C& M8 ~5 L! f+ H! k' Q
哼,俺这可是全自动的啊!!!
! A. B6 f4 k& D4 z0 p你懂吗你! [9 ~  r# k- `  I
这就是最高境界的看似无法,实则存于大法——自然之法!!!
& B5 j' K, Y5 c. \唉!!!
( ]/ x4 g+ n$ c这种无我的境界,
, @& t% h/ [: e4 ]+ A* p/ f真是高书不入俗人眼啊!!!
3 Q& y2 Y5 X2 E8 w) g3 S8 z高处不胜寒啊,+ w7 v0 L) o& b8 ^- V7 K
秦桧还由三个好朋友,; H* K! A( i% N" q: n
为什么就没有人懂我呢???
0 Y9 k8 @$ g+ H& U" R/ Y
/ N( F2 Y1 F- P/ K8 o. r[ 本帖最后由 恶梦 于 2009-1-16 13: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汲古斋主人 于 2009-1-11 22:26 发表 , l: J1 n7 H% K
世界上的美不是一种,艺术的美的表现形式也多样,这个在历史上已经有太多的成功例子。没有必要对一个不喜欢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家冷嘲热讽,我希望是平等,和谐的对话。em13 em13
9 \; V! c% V" d
这位版主先生,你说历史上有太多这样成功的例子,请举一个,看他的用笔是不是和老王一样的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 ^. I: ]- C' ?7 Y- B5 [6 v
人家老王那叫高境界的空中楼阁。
8 t9 E4 ^9 `$ I+ }0 j$ m难道灵幻仙境的楼阁是建在平地上的吗?
; @8 j. J/ d  Q( @. v/ b. Cem4 em4 em4 em4 em4 em4 em41 Q5 \# A/ u3 M/ ]
7 y2 x( Z+ k1 m; E
做人要学会包容啊. ?  _& m; C4 l  e* k6 k- C4 V
就算做学问也一样。+ O$ N, l( l+ {0 n
要包容那些以忽悠的心态做学问的人,
2 ]' o( ~' i3 f同样也要包容那些被忽悠的人。3 D* J! W- ]9 u* v! V$ s
以此类推,那些草率的、浮夸的、猥琐的。。。。等等都在包容之列。4 V5 L* M: Y8 Z6 D9 t

5 O0 E$ I0 C/ f* {0 I: A8 Y8 D* @9 s那谁不是说过吗,
6 \3 S* [* d0 d5 K+ }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O$ ?9 j7 {3 {
佛家有云:有因必有果啊。
8 ]- w+ i0 s; F& [
7 M- y0 r9 {8 y! T) {. f有了那些被包容的因素自然就会有了令人难以包容的事实了。+ M, i0 I& G. n

( W8 d, O7 n( `  g" t' o9 W1 O[ 本帖最后由 恶梦 于 2009-1-16 13: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199楼的感悟

俺总算明白什么叫视觉的冲击力了。
5 l+ n0 u- t. }2 G6 `" L) g所谓的视觉的冲击力久是指那些碍眼的,让你的视觉感到强烈的不舒服的、难受的。。。。
9 T% c6 U8 T$ N# D最高境界就是:致使你的生理系统发生强烈逆转的。比如:反胃了、头晕了、眼花了等等。
2 {: }9 Q; C  j1 t9 z  V/ j  f, t3 h% F
因为要出太美的作品太难。
* o+ I8 }& [: m0 L1 n- t6 c又因为一般顺眼的东西又难以吸引人的眼球。
, y9 F6 Q$ b0 y) q& e* G8 ~  S哪么究竟怎样才会快速的形成冲击力、以及轰动效应呢?
7 e0 k: l" u- @+ c" v6 |em4 em4 em4
: q5 K! x$ T+ e 装鬼最能吓人一跳了,而且会调动人的所有神经。
& J3 E5 r: k8 {一群人装鬼就形成了规模了!" C! g$ u4 B, u) u; g6 [8 H  n1 `
* W9 J4 J2 d$ c) W& l7 B( o/ Q* j
[ 本帖最后由 春雪 于 2009-1-16 14: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个问题:
+ Q8 g+ q: `& n' U8 x6 Y! _  V庄子说:“道”在便溺中,但请问有谁愿意守着便溺悟道吗?
7 H8 n/ p- t& ~* ~2 ^' k' `+ o9 S. r3 o& u$ x
[ 本帖最后由 挥风牧云 于 2009-1-16 14: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