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宛陵小城

历史上的今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9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38年6月9日 蒋介石下令决花园口抵日军 淹死百姓89万人

  1938年6月9日,***新八师师长蒋在珍提出在花园口决堤建议被采纳,得赏金2000元。
  蒋在珍在掘堤前,先把花园口一带的群众都赶到10里以外,然后密布岗哨,选出身强力壮的士兵800多名,分5个小队,日夜轮流掘堤,夜间以汽车上的灯光照明。
  6月9日上午9时许,蒋在珍部在花园口决堤成功,河水奔腾而出,水流由中牟、尉氏沿鲁河南犯。他们唯恐决口太小,急电薛调来两门平射炮及士兵一排,在一名连长带领下,连射六七十发炮弹,决口扩大至370公尺,全河改道。
  汹涌下的邵桥、史家堤、汪家堤和南崖四个村庄刹时被洪水冲毁,荡然无存。口门外冲刷成深13米、方圆2500多亩的深潭。洪水沿贾鲁河、颍河、涡河等河道向东南漫卷,由十几里扩展到100多里宽,在人口稠密的大平原上横冲直撞,而后在正阳关至怀远段涌入淮河。黄水入淮后,又溢出两岸,继续泛滥。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统计: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44个县市因此受灾,3911354人外逃,893303人死亡,经济损失10.9176亿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9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31年6月9日 杜月笙举办宗祠落成典礼 大摆排场

  1931年6月9-10日,杜月笙举办宗祠落成典礼,在上海滩轰动一时。“海上闻人”杜月笙祖居上海浦东高桥,发迹之后,特修建祠堂一座,以示光宗耀祖。整个建筑宽敞典雅,气势恢宏。又请风水先生选定6月10日为奉“主”入祠的吉日。全国各地送来的匾额、对联、贺词、礼品堆积如山,全上海的大、中旅馆,几乎住满了各地贺客。9日举行“送主”渡江的盛大游行。杜月笙组织了一支精彩的仪仗队,由几十面两丈见方的***党旗和“杜”字大旗开路。长长的队伍以蒋介石的“孝思不匮”匾额打头,颂词殿后。
  吴佩孚送了“武库世家”金匾,吹捧杜月笙是晋朝名将杜预的后裔。整个仪仗队不下五六千人,声势浩大,热闹异常。10日,举行奉主入祠典礼,国民政府代表、政界要人、工商界巨子、帮会头子、各界头面人物及外国使节等共1万多人参加,场面盛大。奉主大典甫一结束,余兴即告开场。杜月笙特意邀请南北京剧界名角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前来会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9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881年6月9日 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铺轨

  19世纪60年代,在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同时也创办一些近代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我国最早的铁路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兴建的。
  1877年,为了解决轮船招商局和北洋舰队的用煤问题,直隶总督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筹建开平煤矿。唐廷枢在经过实地勘探,把矿址选定在开平西南的唐山后,即开始考虑煤炭的运输问题。开平煤除矿局自用及就地销售外,主要将煤销往天津。唐山距天津120公里,运煤要从陆地先运到芦台,然后再改为水路,由大沽口入海到天津。这样的运输很麻烦,而且运费也高。如果由唐山至芦台修筑铁路,用火车运煤,既可以减少运输上的麻烦,还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唐廷枢认为,真正的困难不在于开采,而在于运输。因此,他上书李鸿章,请求修筑唐山至芦台的铁路;但因资金不足,拟先筑唐山至胥各庄一段。李鸿章同意这一计划,于1879年向清廷奏准,并派英国工程师金达督修。但这时,顽固派借口唐山靠近东陵,铁路奔驰会“震动陵寝”而大加反对,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收回了它的批准,第一次筑路尝试就此失败。此后,唐廷枢打算在唐山至芦台间开凿运河,与芦台到天津的蓟运河相接,试图以水运代替陆运,但只开凿了胥各庄至芦台长35公里的一段,后因地势陡峻,无法开河。在这一进退两难的情况下,直隶总督李鸿章授意唐廷枢再次奏请修建运煤轻便铁路,声明为免于震动东陵,不用机车,而用骡马牵引。李鸿章并为此在清廷中积极斡旋,最后,清政府在极度不愿意的情况下允许筑路。于是,筑路工程于1881年初动工,同年6月9日开始铺轨,11月工程竣工,这就是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
  唐胥铁路东起唐山,西南至胥各庄,长9.7公里。采用由英国进口的每码30磅的轻钢轨,轨距也采用英国标准,当时世界各国轨距各不相同,有宽有窄,以英国的较为适中。1881年底,唐胥铁路投入使用,起初只能用骡马充当火车头,在钢轨上拖曳煤车,当时被称为“马车铁道”。后来,由于开平煤矿的全面投产,牵引力小、速度慢的马车铁道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工人根据金达的设计利用矿场的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轻型蒸汽机车。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把它叫作“龙号”。这台中国人自造的第一台机车,虽然牵引力只有百余吨,构造也比较简单,但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工人的创造力。
  唐胥铁路虽仅长9.7公里,但它是中国的第一条自建铁路,行驶了中国自制的第一台机车,确定了中国铁路的标准轨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9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781年6月9日 近代蒸汽车奠基人斯蒂芬逊诞辰

  现在人们外出乘坐火车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但是,火车的制成也曾经历过一个艰难的过程。
  试制世界上第一台蒸汽火车的人叫特拉维西克,他制的火车每小时可行驶五、六公里,但由于经常出事故,无法投入实际使用,特拉维西克想不出改进的办法,只好放弃试验。后来布雷金索浦和布兰顿等人,也都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和研究,但都没有取得成功。直到1825年,斯蒂芬逊终于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有实用价值的客货兼运的蒸汽机车——“旅行号” 。它载重90吨,还可坐400名乘客,每小时走20多公里,运行正常。自此,世界上有了火车。
  斯蒂芬逊,1781年6月9日诞生在英国北部的一个乡村里。父亲是一个煤矿工人,生活非常贫困,斯蒂芬逊8岁那年就出去给人家放牛,从小失去读书的机会。到了15岁,父亲又把他带到煤矿里当工人。
  在煤矿里,斯蒂芬逊跟着父亲看管抽水机。那时候煤矿里已经大批使用蒸汽机了,斯蒂芬逊深深地爱上了这种机器。他虽然一天下来弄得又脏又累,但斯蒂芬逊却从不叫苦,他觉得能和机器作伴是很快活的。他经常注意仔细的观察、了解它的结构和性能,而且还学会了修理。有一次,矿里一台机器坏了,许多技师都修不好机器。斯蒂芬逊知道后,就对经理说:“经理先生,我可以把机器修好。”经理怀疑地望了斯蒂芬逊一眼,同意让他修一下试试看。结果,机器真的被修好了。经理特地奖了他20块钱,不久便把他提升为工程师。在矿山工作多年,对蒸汽机性能已经十分熟悉的斯蒂芬逊,认真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从改革特拉维西克的机车着手,把机车的体积大大缩小了,牵引力加大了。同时,他还巧妙地把机车喷出的蒸汽引进烟筒,促使气流循环得更好,煤火烧得更旺,机车的引力也就更大了。经过这一番改革,终于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火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9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672年6月9日 俄国彼得大帝诞辰

  彼得大帝是统治俄国的沙皇。他的鼓励人民和国家效仿西方科学文化的政策,是使俄国变成强国的重要因素。
  彼得大帝于1672年6月9日生于莫斯科,是沙皇亚历克西斯与第二个妻子纳塔利·纳里希基纳的独生子。他后来成为俄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改革家彼得一世。
  当时的俄国是个落后的王国,几乎在各方面都比西欧落后几百年,从生活条件看,甚至要落后几个世纪。那时候,俄国的城市比西欧要少得多,奴隶制在国家中占统治地拉。随着奴隶合法权益的减少,奴隶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俄国错过了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机会,教职人员愚昧无知,文学艺术几乎不存在,科学知识得不到重视。而当俄国沉睡在中世纪的时候,欧州的文学和哲学出现了一片兴旺繁荣的景象,牛顿关于万有引力的著述已经问世。
  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彼得一世决定打开大门,去了解西欧。1697年-1698年间,彼得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考察旅行。这次“彼得大使团”行动中,共有随员250人,彼得大帝化名米哈伊洛夫。微服私访使他看到了许多本来不可能看到的事物。考察期间,彼得用4个月的时间学习造船技术。他曾在东印度公司荷兰船场作船舶木工,也曾在英国皇家造船厂工作过,还在普鲁士学习过枪炮制造技术,并参观了工厂、学校、博物馆,直至到英国国会旁听。总之,他尽力学习能够学到的西方文化、科学、工业和管理技术。
  1698年,彼得回到俄国,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革,以使俄国变成一个新式的西方国家。为了鼓励引进西方技术,彼得大帝聘请了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到俄国工作,同时还派出许多青年到西欧学习,他鼓励发展工业和商业,扩大城镇的规模。这样资产阶级在数量上增多了,影响也不断扩大。
  在彼得大帝的领导下,俄国建立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舰队,统一服装、大炮和新式火枪,采用西方的办法和手段进行军事训练。他还在行政制度上进行多项改革,取消按世袭地位晋升的旧规,代之以按照文官实际表现和才能提升的新制度。
  彼得大帝认为东正教落后,不起作用,他成功地改组了教会,并在对教会加以控制上取得了某些成功。彼得大帝下令建立了宗教性的学校,鼓励发展科学,改善发展了教育事业,并简化了俄文字母。在他统治期间,还出版了第一份俄国新闻报刊。此外,彼得还调整了外交政策,这对以后的国外事务产生了重大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9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92年6月9日 我国与格鲁吉亚建交

  格鲁吉亚,位于亚洲外高加索中西部。面积6.97万平方公里。人口540万(1995),格鲁吉亚人占70.1%,亚美尼亚人占8.1%。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格鲁吉亚人多信仰东正教。首都第比利斯。全境2/3为山地和山前地带,一半以上的土地在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主要在西部沿海地带,约占领土1/10。自然资源较贫乏,石油、天然气几乎全部靠进口。锰矿石储量丰富,还有少量煤和铜等。原为农业国,尚未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由于国内局势动荡,经济情况不断恶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82卢布(1990)。农业原为前苏联亚热带经济作物基地,以茶叶、果树和葡萄种植为主,还有小麦、玉米、烟草等。工业以锰矿石开采、铁合金、钢管、电力机车、载重汽车、机床等为主,还有食品加工、纺织、葡萄酒、茶叶加工、纸张、皮革、服装等。进出口均以工业品为主,分别占90%和99%。公元前6世纪建立奴隶制的科尔希达王国。公元4-6世纪建立封建国家。6-10世纪基本形成格鲁吉亚部族。8-9世纪初,建立了卡赫齐亚、爱列京、陶-克拉尔哲季封建公国和阿布哈兹王国。11-12世纪,经济和文化极为昌盛。16-18世纪其领土遭伊朗和土耳其侵吞。1801、1803-1864年间,东格鲁吉亚和西格鲁吉亚先后被并入俄罗斯。1921年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同年2月25日(俄历)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7月和12月阿扎尔和阿布哈兹加入。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2月以联邦成员身份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11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改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独立。同年9月起,国内两派武装冲突持续不断,局势动荡。5月26日(1918)为独立日(国庆日)。1995年8月24日通过的独立后第一部宪法将国名改为格鲁吉亚。谢瓦尔德纳泽执政后,主张在平等互利、尊重独立与领土完整等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关系。1998年10月加入独联体。1992年6月9日同中国建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9 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92年6月9日 ***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

  1992年6月9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深刻领会全面落实邓小平最近的重要谈话精神,进一步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着重阐述九个问题: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改革也是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积极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和借鉴有用的东西;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两手抓”的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加强党的建设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贯彻落实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精神的要求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9 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86年6月9日 中纪委召开全国案件审理工作会议

  1986年6月9-15日,全国案件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对违反党纪的案件的审查处理,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严肃慎重、区别对待的原则,贯彻党对犯错误党员“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正确认识严肃党的纪律、端正党风与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用良好的党风和严明的党纪来保证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会议强调,对党员违反党纪案件的检查和审理,必须符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的要求。各级纪检部门要加强业务建设,完善案件审理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9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42年6月9日 冀中八路军伏击日军参观团

  1942年6月9日,冀中日军坂本旅团长率300余步骑,护送一个日本参观团从治庄头去白庄,路过深泽县东北的宋庄时,遭到八路军伏击。坂本当场击毙,骑兵和参观团也被消灭。日军步军随即向八路军反扑,八路军在宋庄设伏的部队仅三个半连,但在第二十二团左叶副团长的指挥下,利用事先筑好的四道工事,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日军的冲锋。午后,安国、定县、保定、深泽、无极等地日伪军陆续赶来增援,人数约为2000人。日伪军在4门火炮、7挺重机枪、80余挺轻机枪、40余个掷弹筒的火力掩护下,向宋庄发起猛烈进攻。日伪军还向八路军施放毒气,但因宋庄地势较开阔,风力较大,八路军未受损失。双方激战至晚,八路军打退了日军38次冲锋,毙伤日军900余人、伪军200余人。入夜,八路军分路成功突围。在这次战斗中,八路军阵亡33名,负伤41名(其中连级干部4人),以较小的伤亡重创日伪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0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27年6月10日 共产国际发出“五月指示信” 试图挽救中国革命

  1927年6月10日,共产国际给中国***发来指示信,提出三项任务:(一)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农民没收地主的土地。“没有土地革命,就不可能胜利,没有土地革命,***中央委员会就会变成不可靠的将军们的可怜的玩物”;必须反对过火行为,但不能用军队,而要通过农民协会。(二)改组***。“必须从下面吸收更多的新的工农领袖到***中央委员会里去。这些新的工农领袖的大胆的呼声会使老头子们坚定起来,或者使他们变成废物。***的现存机构须予以改变,***的上层必须加以革新,以土地革命中提拔起来的新领袖来补充它,必须靠工会和农民协会的千百万会员来扩大地方组织。***就有脱离实际生活并丧失全部威信的危险”。(三)“动员2万左右的***员,加上湖南、湖北约5万的革命工农编成几个新军,用军官学校的学生来充当指挥人员,组织一支可靠的军队,否则就不能保证不失败。这个工作是困难,但是没有别的办法,组织以有声望的、不是***员的***人为首的革命军事法庭,惩办和蒋介石保持联系或唆使士兵残害工农的军官。现在是开始行动的时候了。指示提出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武装等正确意见,但其中心思想仍然是依靠***和汪精卫的武汉政府推动中国革命,这又脱离了中国实际。”
  共产国际的指示由罗易抄送汪精卫后,汪精卫认为这个电报说明了国共合作已经到了终点,现在必须加快步伐,立即分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