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宛陵小城

历史上的今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0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52年6月10日 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发表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这一题词,是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所作的。
  在全国体总成立大会前夕,体总筹备会副秘书长黄中给筹备组全体人员传达了毛泽东这个题词。当时,一些看不起体育工作的知识分子,听了传达后,精神为之一振,逐渐转变了体育不过是“打打球”,“玩一玩”的肤浅认识。
  在全国体总成立大会上正式传达毛泽东这一题词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讨论时,人们喜气洋洋,尤其是马约翰、吴蕴瑞、徐英超等一些从旧社会过来的知名体育教授,格外喜悦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毛主席把体育的真谛抓住了。”
  当年唯一的体育刊物《新体育》杂志以整页的篇幅刊登了毛主席的这一题词,并突出宣传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这一重要思想。这一题词体现了***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高宗旨,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和发展方向,推动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
  题词强调增强人民体质,特别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旧中国,中国人被人诬蔑为“东亚病夫”,炎黄子孙无不为之痛心疾首。毛泽东早在《体育之研究》这篇文章中就为改变中华民族体质孱弱的状况而大声疾呼。
  毛泽东的题词,把着眼点放在增强人民大众的体质上,使中国的体育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广大群众不再是被体育遗忘的对象,而成为体育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发展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此,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比解放初期延长了许多。
  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我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为雪“东亚病夫”之耻,发展体育事业,我国一代又一代的体育健儿奋发图强,团结拼搏,创造了出色的业绩。从陈镜开创造第一个世界纪录、容国团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我国体育健儿已先后夺得1000多个世界冠军,创造和超过了1000多项世界纪录,有1/3以上的项目达到和接近世界水平。北京亚运会成功举办和申办奥运会的努力,都说明了中国体育正在走向世界,中华民族已经成为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一个生机勃勃的伟大民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0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51年6月10日 全国推广郝建秀工作法

  1951年6月10日,国营青岛第六棉纺织厂细纱值车女工郝建秀,创造了一套比较科学的细纱工作法。其特点是:工作主动,有规律;工作有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工作交叉,结合进行;重视清洁工作。由于主动掌握了机器性能,减少了细纱的断头,缩短了断头的延续时间,使皮辊花率棉花率达到了0.25%的全国纪录,值车能力(20支纱)由300锭逐渐提高到600锭。
  为此,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在青岛成立了“郝建秀工作法研究会”,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测定和总结,并首先在青岛8个纺织厂推广。仅3个月统计,青岛皮辊花平均降低了51.7%,细纱看锭数提高1/3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0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39年6月10日 毛泽东论中共发起的全党干部学习运动

  1939年6月10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反投降问题》的报告。他说,六届六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发起的全党干部学习运动,对于提高全党干部的理论文化水平有头等重要的意义。他提出党政军民等各机关的在职干部,都应一面工作,一面学习。按每个人的文化程度,文化与理论或并重或偏重。他认为,这种学习运动,是一所长期的大学校。要坚持每天两小时的学习制。要一面工作、一面生产、一面学习。进行学习,自动与强制并重,理论与学习一致,对勤学者奖,怠惰者罚。他要求各级机关、学校、部队都应设干部教育的领导机关与人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0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99年6月10日 美籍华人杨向中首例非生殖细胞克隆牛成功

  1999年6月10日,美国康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顾问兼动物技术部主任、领导非生殖细胞克隆牛项目研究的华人杨向中,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取得非生殖细胞克隆牛的成功。6月24日,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邱胜云在总领馆亲切会见和宴请了杨向中,并向他转交了中国教育部国际司的贺电。他祝杨向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杨向中感谢邱胜云总领事的祝贺。他说,这个项目是他实验室的15位专家勤奋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他所在的康涅狄格大学领导的积极支持。他表示将努力促进康大和美国其他大学及学术机构同中国的学术交流。
  杨向中是中国旅美农学会发起人和首任主席,现任中国旅美专家教授联合会主席。
  2000年1月3日,杨向中等人向新闻界宣布,他们利用体外长期培养后的公牛耳皮细胞成功克隆出了6头牛犊。这一重要成果打破了科学界认为只有利用新鲜或短暂培养的细胞才可克隆的传统观念,使大批量地克隆牛成为可能,并在利用克隆技术为基因功能定位、遗传疾病诊断与防治、组织和器官修补以及衰老和长寿研究等方面开拓了新的途径。动物转基因研究奠基人、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癌症研究中心主任托姆·瓦格纳称,这项成果无论从科学还是商业化角度看,都要比克隆多莉绵羊重要得多。1月上旬,国际胚胎学会年会在荷兰召开,来自42个国家的1000多名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这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
  杨向中同曾在他的实验室工作的日本科学家洼田力合作,从一头17岁的日本公牛耳朵上取出细胞,在体外培养两个月后于1998年12月克隆出4头小公牛,其中2头已满周岁。1999年2月初,他们又用培养了3个月、分裂了30代的该公牛细胞克隆出2头小公牛,如今这两头健康的小公牛已满10个月。
  杨向中教授40多岁,出生在河北邯郸农村,从小喜欢动物,中学毕业回乡务农时自告奋勇为生产队养猪,是他和动物打交道的开始。高考恢复后于1977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1983年考取教育部代培留学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6年到康州大学主持生物技术中心工作。记者请他谈谈取得成功的原因,他非常明确地说,科学技术重在创新,我们的成功就在于思路的创新。克隆技术,原来人们都认为必须用干细胞,发展到用体细胞是创新;原来认为必须用生殖器官的细胞,我们改用其他部位的细胞又是创新。原来认为克隆用的细胞越新鲜越好,但细胞新鲜不利于实际应用,我们改为将细胞长期培养后克隆,这又是一种推进技术发展的创新。创新并非凭空而来,它需要知识的积累,我本人自1983年起一直从事动物克隆方面的研究,世界各地数百家研究室几十年来在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也很重要。了解了前人的成果、现在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开拓新的思路,向传统的观念提出挑战。首先是确定方向,然后是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创新是无止境的,我们这次的突破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课题,比如,为什么体细胞会比干细胞效率高,细胞长期培养后克隆反而更好,还有克隆过程中细胞基因的开放问题等等,它们又需要科学家们去努力探索,寻求新的突破,科学技术就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杨向中来美国多年,在海外硕果累累,但心一直向着中国,想着故乡的庄稼人。他现在每年都要回国几次,为国家的科技和农业发展出谋划策,尽自己的力量。早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时,他就发起成立了“旅美中国农学会”,推动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他还发起成立了“中国桥”基金会,在当地募集资金,帮助旅美中国学者回国进行学术交流,几年来,已有200多位中国学者在“中国桥”的资助下到国内服务。他说中国人聪明,能干,又能吃苦,完全可以在科学技术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就动物技术来说,国内的人才很多,水平很高。需要注意的是对外要加强国际交流,将国内的研究项目融入国际社会,吸取国际最新的技术和信息。对内要加强合作,科研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合作才能发挥各方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成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0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91年6月10日 ***重申“一国两制”

  1991年6月10日,***会见香港总商会访京团时重申,实行“一国两制”是长期的。
  ***指出:一、关于香港的前途。如中英联合声明所确定的,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将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行“一国两制”是长期的。同时,一个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大陆有助于香港的稳定和繁荣。二、关于香港的过渡问题。在香港过渡期间,中国政府无意干预港英政府的日常行政管理;但希望港英政府多从保持香港今后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方面考虑。1997年后香港实行高度自治,对于属于自治范围内的事,中央政府决不会干预。三、关于香港建设新机场的问题。中国政府对此一贯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香港的确需要一个新机场,但机场建设不应让香港居民今后背上包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0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86年6月10日 邓小平谈影响经济发展的三个问题

  1986年6月10日,邓小平在听取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当前经济情况时说:当前总的经济情况不错,有3个问题将影响经济发展: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2000年以12亿人口计,粮食产量需达到9600亿斤。外汇问题。逐年减少外贸逆差是个战略性问题,否则,总有一天经济要萎缩。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现在应提到日程上来,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必然阻碍经济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要取得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0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62年6月10日 坚决消灭窜犯之敌

  1962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准备粉碎蒋军窜犯东南沿海地区的指示》。《指示》说,据判断,盘踞在台湾的***军队很可能在最近期间,即台风季节前后,对我福建省和闽粤、闽浙接合部地区发起一次登陆行动,妄图在大陆建立一个反革命根据地;美帝国主义也想利用蒋匪帮的这次军事冒险,对我进行试探。《指示》要求,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提高警惕,加强备战,从各个方面做好准备,决不让蒋军的阴谋得逞。
  6月2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题为《蒋匪帮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亡图窜犯大陆》的时评,历数了自1962年初以来***军扩军备战,成立反攻大陆的最高领导机构,以及大量接受美国援助的事实;揭露了蒋介石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妄图在大陆建立桥头堡,进而实行反革命复辟的阴谋;号召全国人民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注意防止和及时消灭潜伏的和空降的蒋匪特务的破坏活动,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窜犯之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11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UploadFile=061110_1118451845.jpg]
中方代表陈录(前排右二)在恰克
图会议上与俄方及蒙方代表合影
   1915年6月7日,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图共同签订《中俄蒙协约》。这是自1914年9月8日中、俄、蒙三方恰克图会议以来的最终结果。
    《中俄声明文件》签订后,根据文件的规定,中、俄、蒙三方于1914年9月8日起在恰克图会议,解决各项未决问题。中国代表为专使毕桂芳、驻墨西哥公使陈录,俄国代表为驻外蒙总领事密勒,外蒙代表为喇嘛达锡札布。三方各自提出了条约草案,其争执的要点在于铁路、邮政、税则、司法诉讼等具体问题。6月7日,三方终于达成协议。
     《恰克图协约》商定:外蒙承认中俄声明文件及另件,承认中国的宗主权;中俄承认外蒙自治,不在外蒙驻军及办理殖民;外蒙仍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名号受中华民国大总统册封,外蒙公文使用民国年历,兼用蒙古干支纪年;外蒙有权办理一切内政及与各国订立工商条约,但无权订立政治与土地关系的国际条约;中国商民运货入外蒙不纳关税,但须按当地规定交纳各项货捐;中蒙、中俄人民间发生诉讼,由中蒙、中俄双方会同审理;《俄蒙通商章程》继续有效。
      协约在形式上取消了外蒙的“独立”,代之以“自治”,但外蒙仍有权与外国缔结有关工商条约,俄蒙商约依然有效。
      《协约》签定当天,袁世凯宣布册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所有外蒙王公喇嘛的爵职名号一仍其旧,赦免所有参加库伦独立之人。
       9日,库伦活佛致电北京政府取消“独立”及国号年号,北京政府于库伦设办事大员公署,任命都护使,于恰克图、科布多、乌里雅苏台设佐理专员公署,任命佐理员。中国对外蒙恢复了名义上的治权,喧嚣一时的外蒙问题至此暂时告一段落

·1903年6月11日塞尔维亚国王和王后遇刺身亡
·1911年6月11日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捕
·1919年6月11日徐世昌提出辞职
·1924年6月11日日本政党政治开始
·1937年6月11日“七君子”被控参与发动西安事变
·1937年6月11日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被杀害
·1949年6月11日中共抽调大批干部派往南方
·1950年6月11日画家亨利-马蒂斯获威尼斯奖
·1950年6月11日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作品
·1963年6月11日沈钧儒逝世
·1963年6月11日摩洛哥民族英雄克里姆去世
·1979年6月11日美国影星约翰-韦恩去世
·1983年6月11日画家李苦禅逝世
·1983年6月11日李苦禅的作品
·1983年6月11日南非黑人团结大会举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2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28年6月12日 斯大林接见中共领导人

  1928年6月12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市内的一个大楼里,接见了中国***的领导人。瞿秋白、周恩来、李立三、邓中夏、苏兆征等都参加了。斯大林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革命的性质,一个是革命的高潮与低潮。这正是即将在这里召开的“六大”所要解决的两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斯大林提出: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不断革命”也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并以俄国的二月革命为例来作了说明。他又说:现在的形势不是高潮,是低潮。这个问题引起了辩论。李立三说:现在还是高潮,因为各地还存在工人、农民的斗争。斯大林回答说:在低潮时也有几个浪花。斯大林这些看法是正确的。他的谈话,使“六大”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2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23年6月12日 “三大”正式确立国共合作方针

  1923年6月12-20日,中国***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二七”大罢工失败以后,血的教训使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而加速了联合孙中山的工作。但对于应否参加***,如何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党内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集中讨论了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问题。会上,陈独秀代表党中央向会议作了报告。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和热烈的争论,充分地估计了孙中山的民主主义立场,肯定了与孙中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因为孙中山坚持了民主主义立场,他所领导的***是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革命力量,通过与他合作,就可以团结和争取他所代表和影响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同盟军,壮大革命的力量。会议对怎样实行国共合作,为什么采取***员加入***,实行党内合作形式作了深入论证。会议认为***员加入***,在这个革命联盟内部实现党对革命的领导,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党内合作也是孙中山领导的***所能够接受的唯一的一种合作形式。只有采取这种形式,才能使革命统一战线迅速建成。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实行党内合作,以建立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大会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的,是基本上正确的。它对于加速中国革命步伐,促进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大会着重反对的是张国焘“左”倾关门主义倾向,而对马林、陈独秀的右倾观点批判不够,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作用估计不足,这是大会的主要缺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