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宛陵小城

历史上的今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2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04年6月12日 《时报》创刊

  1904年6月12日,《时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狄楚青,总主笔罗普,编撰人陈冷、雷奋、包天笑、戈公振等,日出2大张。
  该报得康有为、梁启超资助,主张君主立宪,提倡发展民族工商业,为康、梁在国内的喉舌。《时报》最有影响的是对报刊业务的改革,重视新闻、言论,紧密配合时事要闻,专辟《时评》栏。该报首创“对开报纸,分为4版,段印刷”的现代型版式;继又改进标题、字体、圈点符号等编排形式。后又注重新闻图片宣传,常用复色套版印刷,更使版面显醒多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2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24年6月12日 美国总统布什诞辰   
  乔治·赫伯特·沃尔克·布什,1924年6月12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米尔顿。1942年加入海军服役。194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66年当选为国会众议员,1968年连任。1971年至1972年任美国常任联合国代表。1973年至1974年任美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1974年至1975年任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络处主任。1976年至1977年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1980年至1988年任副总统。
  1988年11月,布什当选为美国第41任总统。曾多次访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2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39年6月12日 平江惨案  
  1939年6月12日,***驻湘鄂边第27集团军总司令部根据蒋介石的秘密命令派特务营一个连,突然包围了新四军驻湖南平江县嘉义镇的通讯处,并将新四军高级参谋涂正坤等当场枪杀。晚上,又将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通讯处秘书吴渊、新四军司令部少校秘书曾金等6人活埋于平江县的黄金洞。通讯处财物被洗劫一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2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84年6月12日 中宣部规定干部必须进行理论学习
1980年6月12日 日本首相大平正芳逝世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在会见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委员斯特凡·科罗舍茨一行。
1968年6月12日 中央要求宣传毛泽东形象时避免形式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3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40年6月13日 ***查禁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6月13日,***当局对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非常恐惧,便以***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名义发布了查禁令,电文如下:
  重庆新闻检查局公鉴:某党发表之“新民主主义论”一文,违背国策,应予查禁;该文内容异常荒谬,某党于此抗战形势更于我有利之时,提出此种荒谬之名词,其必发动党内及同情该党之报章杂志作普遍之宣传亦为意料中事,请各级审查机关审查原稿时应切实注意,凡遇有宣传此类名词之文字,应一律予以检扣或删削补送外,用特电请查照饬属,切实注意办理为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3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27年6月13日 任弼时同陈独秀的一次斗争

  1927年6月13日,党中央在武昌举行扩大会议。会一开始,任弼时就站起来要求发言,陈独秀望了他一眼,冷冷地说:“要发言的人很多,你等一等吧!”一连三次。任弼时再忍不住了,他气愤地大声说,“不!总书记同志,你不能压制批评,我现在一定要说!”接着,他不管陈独秀同意不同意,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意见书,庄重地宣布,“我代表团中央,在此报告《团中央致党中央政治意见书》。”陈独秀越听意见书越生气,最后竟失态大叫:“住嘴!”然后冲上前去,伸手夺过意见书撕得粉碎,踩在脚下大吼:“这是党的会议,青年团没有资格发言!”任弼时针锋相对地说,“谁有真理谁就有资格发言!”
  23岁的任弼时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浩然正气,继续口头报告:“撕掉意见书,表明有力量吗?不!这正说明心虚理亏,没有真理!”接着他简明地提出党应迅速行动起来,组织武装,坚决同***右派进行斗争,警惕新的“四一二”事变的出现……陈独秀听不下去了,拍着桌子喊道,“不要说了,你懂得什么”任弼时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真理最后会胜利的!”
  “八七”会议之后,新上任的党中央主要负责人瞿秋白握着任弼时的手,夸奖了他和团中央的觉悟及胆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3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00年6月13日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以北方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它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和世界,体现了我国人民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民族反抗精神。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和团原叫义和拳,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主要在山东西部秘密活动。义和拳信神练功,其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它的活动一直受清政府的查禁和镇压。1898年以后,义和拳改称义和团,他们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集中打击外国教会侵略势力。1900年6月13日,义和团运动揭开序幕,迅速发展壮大,势如燎原烈火,很快掀起了一场席卷中国北部,震撼全世界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总和。从19世纪开始,随着列强势力向中国扩张,宗教成了他们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外国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势力。随着传教士日益专横跋扈,人民的反抗也愈来愈强烈。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夺中国沿海军港,并深入内地掠夺铁路、矿山权益,企图瓜分中国。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越来越猖狂,他们收罗土豪劣绅、流氓恶棍入教,作为教民,霸占土地,欺压百姓。清朝官吏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庇护教士、教民,压制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老百姓纷纷加入义和团。
  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坛”,每坛25人,设有坛主。入坛的人都要焚香宣誓,并严格遵守“不扰民、不贪财”等戒条。他们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仇恨外国侵略势力带来的铁路、轮船、洋货、教堂,见到这些必毁之而后快。随着义和团反帝斗争声势日益壮大,帝国主义十分惊慌,不断催促清政府采取措施镇压义和团运动,还公然干涉清政府内政,责令清政府派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随后帝国主义又组成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义和团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奋起反抗,给了侵略者沉重打击。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义和团运动在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3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867年6月13日 美国派军舰侵入台湾遭痛击

  1867年6月13日,美国派军舰侵入中国台湾。1847年和1849年,美驻华海军曾两次派舰驶台,发现台湾物产丰富,可作入侵中国大陆的前哨基地。1853年,美国军官皮雷曾率舰队侵入台湾海岸,调查台湾情况。1856年,美驻华专使伯驾向美国国务院提出一个计划,由美、英、法三国分别占领台湾、舟山群岛和朝鲜。1857年,美国拉毕雷公司冒险分子拉毕雷甚至向伯驾建议占领台湾,建立一个“受美国保护”的“独立政府”,实质是把台湾变为美国殖民地。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加紧向海外掠夺。1867年6月13日,美国借口一艘船只“罗佛”号在台湾登陆妄图侵占台湾。台湾高山族人民迎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击毙副舰长马凯基。由于美国当时力量不足和忙于解决国内矛盾,便改变手法,不断怂恿日本侵略台湾,而自己则为日本提供军火、船只、指挥官,以便从“利益均沾”中渔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3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923年6月13日 北洋政府内讧 黎元洪出走天津

  黎元洪(门中着西装者)离京前在东厂胡门住宅  
  1923年6月13日,北京政府总统黎元洪被迫离京赴天津,这是曹辊为自己上登总统宝座而设计的一阴谋。
  1922年4月,直系军阀首领曹辊在直奉战争中打败了奉系张作霖后,独霸了北京政府大权。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同年6月,又赶走了支持皖系的总统徐世昌,把黎元洪捧出来充任傀儡总统。时过1年,自觉统治已稳,便策划踢开黎元洪,欲谋自己上台。为此,曹辊导演了一幕又一幕“闹剧”。
  6月7日,几百名军警官到总统府索饷;8日,北京“万人国民大会”要求黎元洪下野;9日,北京警察罢岗、黎宅断水断电;10日,千人包围黎宅,高呼“总统退位”,11日,军警千余入黎宅闹事;12日又有冯玉祥、王怀庆向黎元洪递辞呈。黎元洪见大势已去,只好于13日连发几道命令;任免国务员;裁撤巡阅使等;声讨政变操纵之罪恶;以及“本大总统在京不能自由行驶职权,定于本日移津”。下午,黎元洪携眷离京赴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4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

1811年6月14日 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诞辰

  著名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1811年6月14日出生于北美一个著名的牧师家庭,1896年去世。?
  南北战争,即黑奴解放战争,是在19世纪60年代进行的。但从19世纪20年代起,废奴制问题就成为美国进步舆论的中心议题。当时许多著名的美国作家都站在废奴的一边,为解放黑奴而呼吁。斯托夫人便是这批废奴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斯托夫人在青年时代随全家迁往距南部蓄奴州只隔一河之遥的辛辛那堤,她亲眼看到南部奴隶主残酷压迫下的黑奴的悲惨生活。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和政治上的民主主义理想,推动她对黑奴的命运十分关注。?
  在废奴运动达到高潮的50年代,斯托夫人开始在当时一家废奴主义刊物上连载《汤姆叔叔的小屋》。作品通过主人公老黑奴汤姆和其他奴隶的命运声讨了南部蓄奴制的罪恶。小说广泛地描写美国南部各处奴隶主对黑奴的残酷压迫、剥削,刻画了形形色色奴隶主的嘴脸,既有伪善的谢比尔,也有凶相毕露的勒格里。小说也描写了不同类型的奴隶形象,既有笃信基督屈从于命运的汤姆,也有挺身向奴隶制作斗争的乔治。小说一问世,在国内外引起极大的重视和反响。林肯总统在接见斯托夫人时,曾称她为“写了一部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