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6-9-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603
- 点评币
-
- 学币
-
|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24 17:55 发表 4 o0 ]" U2 U2 G
$ F2 }; z; I4 E' \
/ [$ O1 Z: \7 G; n; o! b( a. X+ }* l
客龙兄将此问题具体化了。
* I8 d' f: C e7 T c/ @9 e2 _" I+ ~; v0 U* u; P; g6 D
“创者”与“受者”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不容混淆!1 D. W# u, {* M' [4 \0 K3 \; E
. T$ k* l; R5 I& a+ V- c1 ]7 k) o
“文学”与“艺术”有通连之处,但也有截然不同之处。- {( [% [: z" c
. h, [8 f! S3 r& p5 F7 z
书法作为艺术更有其独特性。
/ `# o% A% n5 ^1 }' L7 \! t e' ^8 C
其实“共性寓于个性 ...
! L E7 M0 S1 ?. P0 X2 k崭不讨论文学和书法的社会功能,仅从可读性---来看,书法要落后文学,并且,从清末碑学兴到毛笔作为书写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消亡,其(毛笔)书法的社会功能在丧失-----导至,书法的审美功能在逐渐丧失共性走向个性-----所以,也产生现代书法越来越艺术化,个性化的倾向,.....而大众,仅从钢笔字,或一知半解的书法知识去观赏书法,书法受众,正在不断走向浅薄!------书法审美,在当代,已形成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脱节........这是危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