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年表
375年(东晋孝武帝宁康三年)高句丽建肖门寺和伊弗兰寺。
380年(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
道安编《综理众经目录》,一般以之为最早而可信的经录。昙摩持、竺佛念等在道安主持下译出《十诵比丘戒本》等。
381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六年)
慧远至庐山创“龙泉精舍”,讲经说法,庐山渐成为南方佛学中心之一。
道安倡划一僧尼姓氏,四姓沙门皆改姓为“释”。中国汉地位僧从此以“释”为姓,自称为释迦牟尼后人。
佛教年表
384年(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东晋梵僧摩罗难陀到百济弘法。
396—397年(北魏道武帝皇始年间)
建康瓦棺寺毁于火灾。
道武帝拓跋跬以僧人法果为道人统,管摄僧徒。
法果倡“皇帝即当今如来”论,以使佛道与王道互相利用。
法果得授公、侯之爵,开和尚受封之先例。
398年(东晋安帝隆安二年)
江西南昌建大安寺。
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
佛教年表
399年(后秦弘始元年)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求法。
4世纪
印度菩提伽耶寺建立。
印度笈多艺术风格佛像雕塑艺术流行。
约400年(东晋隆安四年)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开凿。
401年(后秦弘始三年)
龟兹僧人鸠摩罗什来长安,后秦王姚兴以“国师”礼相迎。鸠摩罗什在长安说法,开始系统地介绍印度大乘中观学派的观点。以后,译《大品般若经》、《妙法华莲经》、《阿弥陀经》、《十诵律》等35部300余卷
佛教年表
402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慧远结庐山白莲社,首倡汉地佛教净土信仰。
太尉恒玄下令沙汰僧尼,登记僧尼“名籍”,加强管理。是为政府设僧尼名籍管理之始。
403年(东晋安帝元兴二年)
慧远倡“沙门不敬王者”论,以保持佛门的相对独立性。
404年(后秦弘始六年)
后秦僧人智猛等15人从长安出发,赴印度求法。
佛教年表
408年(东晋安帝义熙四年)印度僧佛陀跋陀罗到长安。
罽宾僧佛陀耶舍被迎到长安,译《四分律》。
410年(东晋安帝义熙六年)
法显抵师子国修习佛学。
412年(东晋安帝义熙八年)
法显游历南亚、中亚29国,达15年,取道爪哇(今属印度尼西亚),回到崂山。返国后著《佛国记》。
昙无谶到姑藏。以后译《大般涅槃经》北本、《金光明经》、《菩萨地持经》、《菩萨戒经》等。
佛教年表
413年(后秦弘始十五年)陕西户县建草堂寺,以供鸠摩罗什译经弘法之用。
416年(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
慧远卒于庐山东林寺,年83岁。
417年(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高句丽僧墨胡子来华求法。
佛教年表
418年(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法显在建康译出《大般泥洹经》,宣扬除“一阐提”外,“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竺道生在建康阐扬“涅槃学”。
古印度僧人佛陀跋陀罗在扬州天宁寺译出《华严经》等。
江苏苏州灵岩寺和常熟兴福寺兴建。
420年(北魏明元帝泰常五年)
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绘壁画,并留有题记。是为全国石窟中现存最早的题记。
422年(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
谢灵运受竺道生影响,著《辩宗论》,以会通儒佛之说。
安徽寿县导公寺约建于此年。
佛教年表
423年(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罽宾(今阿富汗一带)僧人佛陀什抵建康,与竺道生等译《五分律》等律书。
424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
西域畺良耶舍到建康,译出《观无量寿经》。
425年(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年)
浙江宁波鄞县建阿育王寺。
佛教年表
427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竺道生因倡“一阐提人皆得成佛”,被逐出佛门,进虎丘山。
431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
罽宾沙门求那跋摩到达建康,译《菩萨善戒经》。是为大乘戒法和瑜伽系学说传于南方的开始。
433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
师子国尼姑铁萨罗到建康,与僧伽跋摩为中国尼僧授具足戒(一说为元嘉六年即429年)。
发生“白学先生”(儒学)与“黑学道士”(佛教)之争。
佛教年表
435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二年)中印度僧求那陀罗到建康,以后译《杂阿含经》、《过去现在因果经》、《胜鬘经》、《楞伽经》等。
436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三年)
宋僧人慧琳著《白黑论》,宗炳、颜延之反驳之。
438年(北魏太武帝太延四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诏罢沙门年龄50以下者,以其强壮,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