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年表
555年(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河南开封建相国寺,初名建国寺。
556年(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
北印度僧那连提那舍到邺城,译出《菩萨见宝三昧经》、《阿毗昙心论》等。
558年(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
陈武帝陈霸先崇佛,舍身大庄严寺,群臣表请还宫。又设无碍大会,舍施乘舆法物等以弘佛。南朝佛寺林立。
书法家虞世南生(—638)。
佛教年表
560年白匈奴约于是年南侵北印度,大肆毁佛,史称“北印度法难”。
陈文帝敕宝琼为京邑大僧统。宝琼撰《成实论》。
北齐僧稠卒,年81。生前善习四念处禅法,撰有《止观法》。
561年(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
山东益都驼山石窟开凿。
564年(北周武帝保定四年)
中印度僧阇那耶舍与弟子耶舍崛多、阇那崛多到达长安。阇那耶舍译有《大乘同性经》、《大云请雨经》等;耶舍崛多译有《金光明经·更广寿量大辩陀罗尼经》等;阇那崛多译有《法华经·普门品重诵偈》、《佛语经》等
佛教年表
565年(南朝陈文帝天嘉六年)陈僧明观到新罗弘法。
566年(南朝陈文帝天嘉七年)
那连提耶舍译出《大集月藏经》。
567年(南朝陈废帝光大元年)
名僧智顗融合南北佛教,倡止观并重,提出“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等论点,创立“天台宗”。后又著有《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等。
山东淄博普照寺约建于该年。
佛教年表
568年(北齐后主天统四年)河南汲郡(今汲县)西山寺创“病坊”,以济贫病之民。
569年(北周武帝天和四年)
北周武帝召众僧道士名儒百官论议三教优劣。
570年
穆罕默德生于麦加。后所创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对当地佛教起到取代作用。
北周甄鸾上《笑道论》三卷,被焚。
道安上《二教论》,以佛为“内教”,儒为“外教”,道属“儒宗”。
佛教年表
574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周武帝下诏禁佛道二教,毁佛像,沙门道士还俗者达200余万人。
新罗都城庆州皇龙寺铜佛铸成。
575年
朝鲜高句丽僧人惠慈归北日本,并作为向日本圣德太子传授佛教的老师;同年,又有百济僧人慧聪到日本。
577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北周灭北齐,下令废止北齐境内的佛教,寺院4万所尽赐给王公为宅第,沙门300万皆令还俗。
佛教年表
579年印度僧毗尸多流支到越南,著《大乘方广总持经》等。
山东邹县开凿尖山、铁山、岗山、葛山四处佛经摩崖,佛教影响达于孔孟之乡。
581年(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三年)
吉藏在浙江嘉祥寺宣讲龙树、提婆之学,创“三论宗”。
隋文帝下令准许为僧并制作佛像,复兴佛教。
山东济南千佛山摩崖开凿。
敦煌莫高窟第428窟绘有金刚宝座式塔壁画,此为内地较早的密宗塔图。
山西宁乡千佛洞约于该年开凿。
陕西耀县药王山石窟约于该年开凿。
582年(隋文帝开皇二年)
改长安陟岵寺为大兴善寺,并立大兴善寺译场。
隋兴佛道,召僧猛住大兴善寺为隋国大统。又以昙延为大昭玄统。
北天竺沙门那连提黎耶舍住大兴善寺草创译事,后移住广济寺为外国僧主。
山西吉县挂甲山石窟开凿。
佛教年表
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诏令修复周朝废寺。
唐公李渊以长安宅施沙门昙嵩,隋文帝为制清禅寺名。
百济僧日罗赴日本弘法。
584年(隋文帝开皇四年)
帝敕凡北周已入官而未毁之佛像等,再行安置。一时佛寺得以重兴。
帝为灵藏律师建大兴善寺,命为寺主。
于洛阳为沙门昙延建永泰寺(一说延兴寺)。
为沙门法经建光明寺。
山东济南佛峪寺摩崖造像开凿。
日本苏我马子在石川住宅造佛殿供佛。
百济僧鹿深到日本。
585年(隋文帝开皇五年)
隋文帝杨坚于大兴殿受菩萨戒,大赦天下。
帝应沙门昙延之请,遣使到突厥迎天竺犍陀罗沙门阇那崛多返华主译经之事,置十大德监掌译经。更召婆罗门僧达摩笈多,居士高天奴高和仁兄弟等,同传梵语。
帝召杜顺和尚(传为华严宗初祖)入宫,奉之如佛。
新罗僧智明入陈。
佛教年表
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建龙藏寺(即今河北正定龙兴寺),张公礼属文,刻立《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
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
命昙迁为大沙门统。
遣支侍朗李世师将天竺匠工造龙池寺。
百济的丰国为日本穴穗部皇子说法。
588年(隋文帝开皇八年)
召沙门普安入京为皇储门师,长公主营建静法复延住寺。
昙延约于是年卒。
百济王向日本献佛舍利,派画家白加率众僧人及建筑工匠到日本帮助建造佛寺。
佛教年表
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隋文帝平江南,下诏保护佛经、佛寺等,江南佛风继续盛昌。
召三阶教僧信行入京,在真寂寺撰《对根起行三阶集录》、《山东所制众事诸法》。
李士谦论三教优劣,谓佛为日,道为月,儒为五星,并喻人佛教报应之义。
北天竺沙门那连提黎耶舍卒,所译经论凡15部。
隋文帝命裴矩、高颖收陈朝内库名画。
展子虔入隋。
新罗僧圆光入陈求法。
590年(隋文帝开皇十年)
南印度僧达摩笈多至长安,住兴善寺译经。
晋王杨广与智顗谈佛甚洽,乃于扬州、洛阳兴建佛寺。
山东益都云门山石窟约开凿于此时。
591年(隋文帝开皇十一年)
诏令州县各立僧尼二寺。
晋王杨广迎沙门智顗在金城殿设千僧会,并受菩萨戒,赐号“智者大师”。为昙崇在长安建浮屠造露盘,14年方成,又为之造佛堂僧院等。
潞州刺史辛延之崇信佛道,于城内立15层浮屠。
佛教年表
592年(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净影寺沙门慧远卒。生前著译有《大乘义章》、《法华经》、《维摩经》、《胜鬘经》、《十地经论》、《大乘起信论》等。
593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
诏修复周武帝所毁之废像遗经,发露忏悔,参与者日达10万人。
令于诸州名山下各置僧寺一所,并赐庄田。
禅宗二祖慧可卒(一说592年)
日本圣德太子奖励佛教,在难波荒陵建四天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