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年表
661年(唐高宗龙朔元年)唐高宗令会昌寺僧会颐往五台山修理寺塔。
王玄策从天竺回到长安,进所得佛顶舍利。
京师西华观道士朝散大夫郭行真造金铜佛像5躯,十一面观音像2躯,并诸大乘经,改依佛教。
王名远向唐高宗进《西域图记》。
新罗僧义湘入唐,从终南智俨学法,后返国为新罗“华严宗”初祖。
662年(唐高宗龙朔二年)
唐高宗诏慈恩寺沙门灵辨入宫讲《净名经》。
唐高宗令中使送并州二寺大象袈裟,将五台县画师等十余人同往,并绘山寺诸图。
僧人道因撰《大道内典录》。
净土宗善导和尚入京化人,说法光明寺,是年卒。曾著《念佛镜》、《往生礼赞偈》、《观经疏》等,另写《弥陀经》数万卷。
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
中天竺沙门那提(福生)自昆仑返长安,译有《八曼荼罗经》,密教理论较系统地得以介绍。
欧阳通书《道因法师碑》,字体刚劲,为法书名品。
佛教年表
664年(唐高宗麟德元年)唐高宗命沙门惠概等参覆量校所写一切经,3年内,共合新旧816部,4066卷入藏。
玄奘法师卒。生前弘法《成唯识论》之说,论证破除“我执”、“法执”以“成佛”,被尊为“唯识宗”初祖。
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
唐高宗命僧人玄照奉敕去古印度求法,新罗僧慧轮同往。
日本遣唐学问僧定慧返国。
新罗的惠通从唐归国。
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
唐高宗受道士煸动,倾向道教,封泰山,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限制佛徒剃度。
唐朝僧智由携指南车到日本。
新罗僧顺憬随使臣来长安,窥基颇赞其学识。
佛教年表
667年(唐高宗乾封二年)南山律宗初祖道宣卒。曾著有《广弘明集》、《续高僧传》等,于佛教发展史多所贡献。
日本沙门定慧来长安,入慧日道场从神泰学。
新罗僧人顺璟入华,学唯识之义。
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
沙门道世撰成《法苑珠林》100篇,兰台郎李俨为之序,又著《善恶业报信福论》及《诸经要集》等10部。
华严宗智俨卒。生前著有《华严经搜玄记》及《华严一乘十玄门》等,盖阐“六相”“十玄”之旨,并明立五教之义。
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
建长安兴都寺玄奘塔,以祀玄奘法师。828年重修之
佛教年表
670年(唐高宗咸亨元年)日本奈良法隆寺主要建筑被焚,重建工作到711年竣工,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木结构佛寺。寺内金堂绘有佛教壁画。
671年(唐高宗咸亨二年)
唐朝僧义净取道南海附波斯舶由海路赴天竺求经。在印度停留10年,带回佛经400多部,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
日本天武天皇为祈愿皇后病愈,在藤原宫创建药师寺。是为日本皇族出家的开始。
日本沙门道久等返国弘佛。
新罗学僧义湘返国弘法。
672年(唐高宗咸亨三年)
开凿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石窟。
怀仁集王羲之书迹而成《圣教序》,刻于长安宏福寺。
佛教年表
673年(唐高宗咸亨四年)阎立本卒。曾为佛寺绘《孔雀明王像》、《维摩像》、《观音感应像》、《延寿天尊像》等。
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
禅宗五祖弘忍卒。敕谥号大满禅师。弟子慧能继承衣钵在南方传顿悟之义,后被称为“南宗”,弟子神秀则赴北方倡渐悟之义,世称“北宗”。
龙门奉先寺石窟凿成,大卢舍那佛像宏伟壮观。
日本天武天皇下诏禁止僧人杀生、食肉。
676年(唐高宗仪凤元年)
中天竺沙门地婆诃罗(日照)来长安。后请译经,共译《大乘显识经》18部。
罽宾沙门佛陀波利礼拜五台后,与地婆诃罗同译经论,请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刊布中外。
日本僧人来求《大藏经》。
日本天武天皇遣使日本岛诸国说《金光明经》、《仁王经》等。
新罗僧义湘创建浮石寺。
佛教年表
677年(唐高宗仪凤二年)慧能禅师自南海归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弘传禅宗南宗,倡“众生即佛”、“毋外求佛”之旨。
建长安光宅寺,尉迟乙僧画其壁,所绘壁画有立体感,世称“凹凸画法”。
678年
日本遣唐僧道光返国,传律宗(第一祖)。
679年
朝鲜四天王寺建立。
佛教年表
680年(唐高宗永隆元年)沙门智运禅师于洛阳龙门山刻石为15000佛,因名智运洞,又名万佛洞。
河南浚县千佛洞石窟开凿。
吐蕃文成公主卒。唐遣使往吊。
日本开始在宫中和诸寺讲《金光明经》。
681年(唐高宗开耀元年)
净土三祖善导卒。生前著有《观经疏》、《往生礼赞》等。弟子、信徒在陕西长安建塔以祀。
68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
法相宗“百疏论主”窥基卒。他曾在慈恩寺从玄奘学法,弘传法相宗义,著有《成唯识论述记》、《枢要》、《大乘法苑义林章》、《因明入正理论疏》等。
佛教年表
683年(唐高宗弘道元年)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来长安,后译有《大宝积经》等。
日本天武天皇任命僧正、僧都、律师、使总领僧尼。日本僧纲制确立。
684年(唐中宗嗣圣元年)
高宗卒后百日,为立大献佛寺,后改为荐福寺。
东塔宗始祖怀素律师卒。生前著有《四分开宗记》10卷。
685年(唐武则天垂拱元年)
修东都洛阳白马寺,以僧怀义为寺主。
日本天武天皇命各地每家设佛龛,置佛像、佛经,礼拜供养。
佛教年表
686年(唐武则天垂拱二年)福建福州开元寺创建。
新罗僧元晓卒。
687年(唐武则天垂拱三年)
南天竺僧菩提流支到洛阳,居福先寺译经。
中天竺僧日照卒于洛阳,葬于龙门。武则天施绢千匹以充殡礼,梁王请置伽蓝,赐名香山寺,造石像7龛。
山西永济普救寺创立。
日本持统天皇继位,为天武天皇设国忌日斋会。
689年(唐武则天永昌元年)
武则天弘佛,于都城玄武门外建道场,聚数千僧尼做法事,并做《听华严诗》等,高宗李治限佛之风渐为扭转。
于阗国沙门提门般若(天智)来长安,武则天令其在魏国东寺翻译。
沙门义净将梵本经寄藏室利佛逝国,冬复往取之。
佛教年表
690年(唐武则天天授元年)沙门怀义、法明进《大云经》言武则天为弥勒下生,当作阎浮提主。武则天借《大云经》符命之说,正式称帝,改国号周,并颁《大云经》于天下,诏东西两都及各州建大云寺,以贮《大云经》;度僧尼千人。
武则天封僧人怀义、法明等为县公,赐紫袈裟银龟袋。
日本沙门智宗、义德归国。
691年(唐武则天天授二年)
武则天以佛教助其登基,乃令佛教居于道教之先。
召神秀入京讲佛法,武则天加跪礼迎之。
武则天诏洛阳明堂后建天堂,以安置佛像。
吐火罗国沙门弥陀山(寂友)译出《无垢净光陀罗尼经》、于阗国沙门天智译《造像功德经》等。
洛阳净土寺、大云寺修缮,尉迟乙僧绘壁画。
692年(唐武则天长寿元年)
宫中出盂兰盆分送佛寺,则天御洛南门与百官观之,杨炯献《盂兰盆赋》。
唐朝僧义净自室利佛逝国遣大律返长安,携归新译经论10卷、《南海寄归内法传》及《西域求法高僧传》等。
甘肃敦煌西千佛堂第六窟开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