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年表
791年(唐德宗贞元七年)唐德宗至章敬寺赋诗,百官皆和,书于壁。后京兆尹薛珏刻石以传。
792年(唐德宗贞元八年)
北天竺僧般剌若在西明寺译出《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10卷,《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般若》各一卷。其卒后葬于龙门西冈。
794年(唐德宗贞元十年)
唐德宗命湖州剌史于頔进皎然《杼山诗集》,并藏于御书殿。
日本僧人圆仁随遣唐使入华,学习“天台宗”教义。
日本首都从奈良迁到京都,京都东寺初创。
795年(唐德宗贞元十一年)
华严宗澄观在五台大华严寺讲新疏,唐德宗召其入都宣讲。
南天竺乌荼国王赠《华严经后分》40卷给唐朝。
圆照上所撰《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德宗赞许。
日本醒武天皇改国师为讲师,每国置一人。思托开始撰《延历僧录》。
佛教年表
796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唐德宗诞日,命韦渠牟、徐岱等与僧鉴虚、覃延,道士郗维素、葛参成讨论三都。又命于五台山寺设万僧供。
罽宾三藏般若、沙门圆照、鉴虚翻译乌荼国所赠《华严后分》梵夹。德宗李适亲临译场,与僧人谈论经文。
德宗立荷泽神秀为禅宗第七祖。
797年(唐德宗贞元十三年)
墀松德赞卒,其子牟尼赞普继位。
日本高僧空海著《三教指归》。
798年(唐德宗贞元十四年)
罽宾三藏般若与澄观等进《新译华严经》。唐德宗诞日命澄观于麟德殿讲《新译华严》宗旨,礼为教授和尚。
神会弟子乘广禅师卒,刘禹锡为撰碑文。
牟尼赞普下令属民广为佛事作布施。
佛教年表
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唐德宗于安国寺设盂兰盆供。
唐德宗授澄观镇国大师称号,观天下僧录。
庐山东林寺熙怡律师卒。
怀素书《小草千字文》。
八世纪初期
阿拉伯人从陆路和海上进攻印度,摧毁佛教名城伐腊毗,烧毁佛学院,毁坏佛像及佛教机构,杀害佛教徒,并在寺庙废址上建清真寺与礼拜场。佛教遇到空前灾难。
八世纪中后期
张萱、杨升、陈闳主要艺术活动时期。
中国书法名家墨迹和碑刻拓本,随佛教徒大量传入日本,掀起书法研究的浓厚风气。
800年(唐德宗贞元十六年)
圆照撰成《贞元新定释教目录》30卷。另撰有《续开元释教录》3卷。
天竺僧牟尼室利(寂默)从那烂陀寺到长安,于慈恩寺译经。元和元年卒于该寺。
801年(唐德宗贞元十七年)
南岳云峰律师法证卒,柳宗元为作《碑铭》、《塔铭》。
佛教年表
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骠国遣使悉利移来唐赠其国乐十二曲与乐工三十五人,乐曲皆为释氏经论之词。
书法家、长沙僧怀素约卒于该年。
新罗海印寺兴建。
803年(唐德宗贞元十九年)
东都圣禅寺大师凝公卒,翰林白居易作《八渐偈》吊之。
韦皋作《鹦鹉舍利塔记》。韦皋教所养鹦鹉念经,及死焚火谓为“舍利”。
新罗人入华向周昉学佛教绘画。
804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
国清寺僧编《寒山子诗集》,收寒山、拾得诗共300余首。
日本高僧空海、最澄及檐逸势随日本遣唐使于明州(今浙江宁波)入唐,学佛教密法。
新罗真鉴禅师随使来唐,问法于沧州神鉴大师,后在嵩山少林寺受戒。返国后大弘禅教,立禅宗六祖慧能影堂。
佛教年表
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李真绘《真言五祖像》,后赠给日本,今藏于日本京都东寺。
日本僧从青龙寺惠果和尚受密教。惠果卒,空海撰《大唐青龙寺惠果和尚碑》。
日本僧最澄从湛然弟子道邃法师学天台教。返国后,创台密,号曰传法大师。
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
空海返日本,传真言宗,创东密以弘金刚界、胎藏界之法,号曰弘法大师。
807年(唐宪宗元和二年)
慧琳撰《大藏经音义》。
白居易举策《议释教谓》,反对弘扬佛教。
佛教年表
809年(唐宪宗元和四年)白居易作新乐府,《两朱阁》诗即言佛教之盛。
810年(唐宪宗元和五年)
澄观入内殿讲“华严法介”大旨,得赐号僧统清凉国师号。
慧琳撰《一切经音义》,敕入大藏,得赐紫衣。
新罗王遣金献章及僧冲虚入华,赠唐以金银佛像。
812年(唐宪宗元和七年)
文学家柳宗元撰《永州修净土院记》,述“净土”本义。另著有《无姓和尚碑》等。
佛教年表
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日本香山县建善通寺,为日本“真言宗”初祖空海大师法场。
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
江西新吴(今奉新)百丈山怀海卒。曾创立禅院制度,世称“百丈清规”。
新罗僧惠哲入唐求法。
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
墀祖德赞(热巴布)为赞布,大倡佛教,延请僧人讲法译经,统一译制。颁布旨令实行“七户养僧制”,僧人被称为“藏王头上的人”。大小朝政,皆请高僧参与商议;所有行政制度,都以经律为准则。修葺寺院,新建札喜格培寺,供奉“三宝”。
佛教年表
817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敕建州乾元寺置“兜率”坛,后改栖凤寺灵感坛。
日本高僧空海在和歌县高野山创金刚峰寺弘法。
818年(唐宪宗元和十三年)
白居易作《东林寺经藏西廊记》。
柳宗元卒(-说819年)
日本僧最澄制定“天台法华宗年分学生式”六条及“劝奖天台宗年分学生式”八条,并著《守护国界章》,批驳法相宗。
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
唐宪宗李纯迎风翔法门寺佛骨入京师,举国掀起崇佛热潮。刑部侍郎韩愈上《谏佛骨表》,被贬为广东潮州刺史。
韩愈在潮州游灵山,与寺僧大颠为友,赠衣而别,寺僧为建“留衣亭”。
日本僧最澄申请设立比叡山戒坛,因南部的僧纲及东大寺的景深等反对,未被允许。
佛教年表
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印度僧无言通到越南弘传禅法,创无言通禅派。
唐宪宗卒。穆宗继位后继续弘佛,至安国寺观盂兰盆会。
日本僧灵仙登五台山,此为日本僧人登五台之始。
日僧最澄著《显戒论》。
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
唐穆宗李恒制《南山律师赞》。
新罗僧从唐归国,僧无梁入华。
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
唐与吐蕃会盟,在拉萨大召寺前立会盟碑。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与鸟窠禅师道林为友,听其说禅,深为敬服,晚年乃以居士自号。
山西运城建泛舟禅师墓塔。
日本僧最澄卒(-说819年)。后清和天皇赠“传教大师”谥号,此为日本有大师号的开始。
日本天皇敕许在比叡山建立戒坛。
日僧景戒著《日本灵异记》。
佛教年表
823年(唐穆宗长庆三年)日本淳和天皇授空海东寺“教王护国寺”称号,授比叡山的一乘止观院“延历寺”称号。
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
柳公权书《金刚经》,刻于僧录司。
杭州永福寺(孤山寺)僧惠将《法华经》刻于石壁,历8年成。
舒元舆撰《鄂州永兴县重崖寺碑铭》,言佛教之盛况。
文学家韩愈卒。
新罗玄昱入唐求法。
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
新罗僧道允入唐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