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年表
444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太武帝在崔浩煽动下灭佛。数年间,北魏境内佛教荡然无存。
445年(北凉沮渠安周承平三年)
沮渠安周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大兴佛教,立《造佛像碑》;北凉主客长史阴尚宿亦刻《捐道场碑》,立于吐鲁番。
452年(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
北魏文成帝下诏复兴佛教,命州郡县造寺,许百姓出家。
佛教年表
455年(北魏文成帝兴光二年)师子国僧人邪奢遗多·浮陀难提等5人来中国时,带来3尊佛像。
459年
画家、艺术理论家谢赫生(—532)。
460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
北魏沙门统昙曜在文成帝支持下主持开凿云冈石窟。
江苏扬州大明寺兴建。
佛教年表
466年(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建永宁寺,造七级佛塔、传说高300尺。又造释迦像,用铜10万斤,黄金600斤。
472年(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
诏禁止无籍僧尼在民间游化,僧尼出外教化须带僧曹文书。禁止私建寺塔。
山西交城玄中寺约于此时兴建,后该寺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奉为在中国的祖庭。
佛教年表
475年(宋后废帝元徽三年)定林寺法献往天竺求法,至于阗得佛牙、舍利及《观世音灭罪记》等而归。
478年
斯里兰卡锡吉里耶古宫创建,宫内有佛龛及天女散花等壁画。
479年(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
河南济源盘谷寺兴建。
佛教年表
480年(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古印度僧人达摩约于是年来中国弘法,将禅学传入中国。他曾面壁9年,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始祖。
481年(南朝齐高帝建元三年)
中印度僧昙摩伽耶舍在广州朝亭寺译出《无量义经》。
483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元年)
敕长干寺玄畅与定林寺法献为僧主,分任长江南北两岸僧务,时号“黑衣二杰”。
北京天宁寺佛塔约于是年创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创建。
江苏南京栖霞寺创建。栖霞山千佛崖石窟约此时开凿。
佛教年表
486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江苏徐州云龙山石窟开凿。
487年(南朝齐武帝永明五年)
南朝齐竟陵郡王萧子良在建康召集文士、名僧谈儒论佛,吟诗作文,并造经呗新声。
沈约受梵呗影响,讲求诗赋音律,创“四声”之说,被视为“永明体”诗风的代表人物,开唐代律诗先河。
范缜撰《神灭论》,提出“浮屠害政”,与萧子良等辩佛教之因果说。
道士顾欢写《夷夏论》,认为佛教为“夷”,引起南朝士人佛道夷夏之争。
488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六年)
西域僧伽跋陀罗在竹林寺译《善见律毗婆沙》18卷。其译律记载有“众圣点记”。
佛教年表
492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年)中印度沙门求那毗地译出《百喻经》,后又译《十二因缘经》、《须达经》。
493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制定僧制47条。
494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
北魏由平城迁都洛阳,佛教中心南移。
集能工巧匠开凿龙门石窟。龙门日盛,信徒云集。
佛教年表
495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书法艺术的珍品,龙门石窟“龙门二十品”始刻。
496年(北魏教文帝太和二十年)
北魏孝文帝元宏诏令于嵩山建少林寺。
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开凿。
499年(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
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开凿。
佛教年表
5世纪印度迦里陀斯著《萨昆塔拉公主传》。梵语文学与佛教艺术极盛。其雕刻吸收犍陀罗艺术,在印度北方形成“秣菟罗佛教艺术”。
印度摩竭陀出现有光环的如来佛立佛。
上座部佛教衰微。
新罗的阿道来华求法。
500年(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
山西浑源悬空寺兴建。
龙门宾阳三洞开凿。
502年(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
刘勰于山东莒县定林寺撰《文心雕龙》,将佛教思想融入文学批评。
江西南昌能仁寺创建。
湖南衡山南台寺约创建于此时。
佛教年表
504年(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梁武帝萧衍下诏“舍道归佛”。后又奉佛教为国教,大兴佛寺、佛塔,废道观。江南佛教极盛。
江苏苏州寒山寺兴建。
广东韶关南华寺创建,初名宝林寺。
法云著《法华义疏》。
508年(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
北印度僧菩提留支到洛阳,后译出《金刚般若经》、《十地经论》、《入楞伽经》等。
中印度僧勒拿提到洛阳,译《法华经论》。《究竟一乘宝性论》。
佛陀善多译《摄大乘论》。
地论学派兴起。
509年(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
甘肃庆阳北石窟寺开凿。
宣武帝亲讲佛经,西域沙门三千余人集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