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金沙石

从比干文到王羲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在店里选择第一个要临的字帖,比较了很多本。把人家店里的帖,都翻了一遍。龙飞凤舞的,还有大名鼎鼎的,都没有选。这本说是崔浩写,但当时,我连崔浩也没听说过。买回来,朋友看到,还笑话:“怎么选这个,好像挺。。。,不是那么好看。”( P7 t7 z- o  c1 I
' @) p2 m9 p3 Z# Z9 ~  a* r
这个字帖吸引我的地方,是横平竖直(我以为那会容易学)。当然还有那恭敬的态度。1280多字,笔笔如此。第三就是字还是蛮好看的。9 }1 r( {1 @# @1 O
; w# j! L2 O6 k1 w( g
很多人说,横平竖直,是要不得的。现在每看到这样的“谆谆教导”,我就想起《比干文》来。可以说,它像是赌气似把横平竖直当做一个原则,贯彻到底,也成就了它的独特。
; l  r4 N& [8 |4 e5 Z0 G) x+ y2 Z6 k# G3 }1 N7 y6 L+ \2 c
[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09-8-16 22: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魏书崔浩传》,说他“纤妍洁白,如美妇人”。用他计谋最多的魏世祖也说他:“妩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这些描述,和《世说新语》里的晋代衣冠风流,实如出一辙。他的年代,比王羲之晚一个世纪。但这只是历史的幻觉。晋室南渡至江南,而北方则还动乱不止。洛阳就几易其手,直至北魏鲜卑族魏孝文帝迁都于此。刘裕就曾为东晋收复黄河以南地区。晋室南渡,带去的是北方当时的“先进”文化,也包括书法。但北方的文化,当然不会给带走了。氏族大户也好,平民百姓也好,还是很多没有过江的。例如崔家。原来“先进”的文化地区,现在至少,也还没有落后。不能说,走了一些达官贵人皇室,北方文化就落后了。这是没道理的。汉族文人写的历史,多讴歌六朝的灿烂,而盲目蔑视北朝的强大。至少,这不是实际的情况。到了龙门石窟,其震撼的程度,比我进故宫有过之而无不及。! W0 q9 C0 |: {6 u7 @  c5 C6 x6 @8 }
. A) w2 X3 T1 p' T2 k% p2 b
[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09-8-16 21: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接一段北魏简史:. d3 s: o  X6 l. M5 o

7 ?- n) J- t. q- u# ?: m3 S/ ?“北魏王朝于公元386年1月(东晋孝武帝太元11年),由漠北鲜卑族拓跋部酋长拓跋珪建立,都平城(山西大同),建元“登国”,最初称“代国”,后来才改称魏帝国,494年迁都洛阳。最早的时候,它臣服于慕容氏,仅仅是后燕的一个小属国而已,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渐渐强大,而乱世中少有的幸运之星也似乎格外垂青于这个边塞小国,最后恰恰是由它统一了北中国,并且宗祚延续达一百七十年之久——从五胡十九国时代一直平稳地走到以它为北朝对峙南朝、后来虽然分裂为东魏西魏并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但是那距杨坚建隋统一中国(581年)也只不过是四十年光景了。
5 e) }- ]+ _5 F, j9 O% d  t
; J# q  g0 ?" R3 a& f% }/ `  北魏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民族结构很复杂的帝国,到统一北中国及孝文帝拓跋宏全盘汉化, 要求鲜卑皇族必与汉族世家联姻之后,各姓氏和民族之间更是没有了一目了然的界线,再加上史料的不详,现在已经很难确认窦保太后究竟是出生于哪个民族了。”
  http://tieba.baidu.com/f?kz=150649891
4 N/ P( O0 `7 k! B0 R. [" _5 O+ Z9 m; {/ v
" ~) w3 ?( r% w4 h
上面说到,幸运之星格外垂青这个鲜卑小国,让它统一了北中国。如果看看崔浩所为,我们几乎就清楚,鲜卑人的幸运和不同,只是比别人多了个崔浩。http://gfjy.jiangxi.gov.cn/HTMNew/4444.htm 崔浩是那是汉文化的代表,杰出辉煌而悲惨的代表。, `/ k5 j3 a' }% t" I
/ x5 |5 c1 B$ g- G1 c* X
[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09-8-16 23: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7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止水无迹 和王玮ww 。
; H, y, [5 X& E( z& i& c
& r/ g! j7 h- Y4 g白蕉先生曾经调侃康有为包世臣说,“他们爱吃虫蛀的生毛桃,我总以为是他们的奇嚼。”(白蕉《书法十讲》)
6 [5 b" _  A5 N3 p8 l
3 ?( i: p; |! k# m; ^- {他说的虫蛀的生毛桃,是指“不学的书家与不识字的石工、陶匠所凿的字”。他说的,就是龙门洛阳这些荒野里的碑,造像。+ d% b6 @) T/ K' y, b/ Q  W/ v
+ e) N! d, _* b/ d  S
天下什么人都有,怪人多而不怪。但是这个虫蛀的生毛桃,从公元494年算起,居然一千二三百年,饿死了也没人吃,然后又有那么多人拼命吃,却真是怪事。说它怪,是我们不理解而已。
7 p& m3 ?5 f: A5 ]& A+ ?5 i+ ^& w1 a8 m
[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09-8-18 18:1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谦慎,熊秉明这些人在美国法国教书法的经历,其实和崔浩当初教鲜卑人学写字比较类似。鲜卑人,《魏书》的作者硬说他们是黄帝后裔,也许是没法证实了。但他们“不为文字,刻木纪契约而已”,就是文盲,没文字。很快,鲜卑人(当然也还有汉族兄弟)就用才学来的汉字和书法,还有石刻,将他们对宗教和历史的崇拜,留着石板上和石洞里。好学而实际的落后民族,崛起之快,繁荣之长,北魏是个好的例子。他们统治我们北方几乎到隋朝的统一,那时候英国人也还没有文字。8 C7 Y, r) q, J: z3 x4 u# M
9 N! v$ `) E7 c* F8 k  @2 ~
[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09-8-22 00: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康有为把魏碑大致分为三类,一为龙门体,一为云峰石刻,一为摩崖。- [2 w, Q! m) c( C

& K( t* X6 {# o9 w% Q' K《比干文》自然归入龙门体。这一体,总的来说,都比较有力沉着劲重,为“方笔极轨”。这一体里,当然还可以再分什么什么。但总是龙门体。康氏认为习字要从方笔入,那么作为方笔极轨的龙门体,自然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Z/ C: {) M( Q  j* y
# E( {' x' ?/ ~' F' {8 ~9 D
龙门在清代被“发现”之前,已经淹没1000余年。尤其唐一代,谈论书法的书多,没有一处提到这一体,好像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字一样。宋朝倒是有人提过。赵孟頫说过“晋宋以下而分南北”。
2 u5 H8 Y- @( i0 _
- e! ]- H3 N: K[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09-9-1 01: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从方笔入?什么是方笔?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我只是朦胧觉得,这和书法的法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B2 {3 q/ `0 ]
+ ?% I  |; m; v$ [7 f$ U, V
康氏《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对于方圆用笔,解释得蛮多。总而言之,是运笔要紧的,就是“尽于方圆”。如果这个说法没什么问题,那么,作为方笔代表的龙门体,和作为龙门体的那些碑帖,和作为这个体代表的《龙门二十品》等,自然就有了代替不了的意义。1 S6 z% ]2 L- ~3 O1 N

, @2 d: t' ^7 e* Q  M+ S[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09-8-19 21: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蕉虽然调侃康有为包世臣,对于“碑”也不是那么热衷,但还算是认真对待这个南北问题的。我们不可以因为不喜欢康有为的字,而去否定他的书论。其实他是第一个认真将北朝书法做了一个整理工作的人,功不可没。担不是说,他就总结完了。康有为过火的推崇碑石这件事上,很多人不以为然。这里当然有康氏要改革、要变的的苦闷要求,但是否也有他自己也没说明白的感悟?
* R9 I) V8 C! W* C( T4 @
3 p4 u" i3 B% p9 @0 i. V[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09-8-19 22: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