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羽一先生

“灌水大王”如是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1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先生们的讨论,我感觉只是因为初始概念定位的不准确引起的,“杂揉体”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褒义的,颜真卿揉成体,吴昌硕揉成派,甚至张旭、怀素等乱七八糟的领悟笔法,揉非但没有任何不是,更可说是提高书艺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把“杂糅体”换个名字,叫“杂凑体”这样可能就一目了然了。大小、隶篆、干湿等等,这些都是成功的书法作品中的关键数据(或着说是必要数据),不难想象,剔除了这些所有数据的书法作品只有一种,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印刷字了。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书法作品中的大小、隶篆、干湿这些要素,关键在于写字的人如何使用这些要素。就如人们说宝剑在佛的手里是救人的工具,在魔的手里是杀人的利器,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道理确实一样。比如一个雕塑者东找一个铁疙瘩,西弄一块土坷拉,和一团面团,往一起一堆,再插上一根木头橛,他的作品完成了,还不停的吹嘘:大家看呀,我的作品多么伟大,多么天真浪漫,多么童趣横生,多么拙意盎然。“杂凑体”其实就是这么一个东西(羽一先生不知我理解的对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2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老虫的理解基本是对的。
  
   其实,提出“杂揉体”一名,就是为说明一个问题,并不十分确切。倒是老虫说的更形像,也就是东拼西凑罢了。
   我是相信纯粹的东西的,尽管它来的慢,还是要朝那个方向努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下面引用由好大王2004/06/30 11:02am 发表的内容:
有点道理.不充分.那个大家是专精一体的,让我想想....
首先要谈的是;专精一体是否等于固步自封?我以为搞书法如同吃饭,要摄取含蛋白质,脂肪的肉,也要吃含维生素蔬菜.我以为专精一家容易导致门户之见,派别之分,不吸取他人的长处,一味重复自我,原地踏步走.所以说与其专精一家,不如博而能约.无非是个主次,侧重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杂揉体肯定不是指非驴非马了,如是,那灌水的立论就没有什么高明处。
基本同意老刀的观点,说的很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关注这个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这个贴子最后由飞刀在 2004/07/02 12:25pm 第 1 次编辑]

随着书法实用功能的减弱,书法创作发生了有趣的变化,用笔在各种书体里已不是界限分明了,我们在各种书体里都能见到隶篆用笔的影子。
应该肯定用笔的探索,虽然对一个人来说,某个阶段性的探索是不成熟的。
从老中青三代书家的实践可以看出这种变化的一个脉络。
举林散老、王镛、徐海为例说明(当然不具代表性,只做参考)
因找不到散老的篆书,用其老师宾虹先生的也可以。
----------行书:[USECHGFONTE]
5_4173_25.jpg
5_4173_2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隶书:
5_4173_26.jpg
5_4173_2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篆书
5_4173_27.jpg
5_4173_2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这个贴子最后由飞刀在 2004/07/02 12:28pm 第 1 次编辑]

美术院校开设书法专业,使书法学习走上了专业化、规范化轨道。书法学子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书史、书论、文学、美学的教育和正轨的技法训练。开拓思维和创造精神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白砥、陈忠康、张羽翔、徐海等一大批青年书家就是当代书法教育的受益者。
这一个书法群体的崛起说明书法的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他们对中国书法今后的审美取向、艺术价值的定位将起到挥也挥不去,赶也赶不走的重要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杂揉体”的概念是大家讨论的焦点。
杂揉体大约应该指的是“做作”书,而非其它;
用构成法替代了自然的结构,用的形式来指导线条的分布;
用笔上就除了白砥基本得法外,王×大概使用刻刀来指导其用笔的。
书体,碑帖的自然融合怎么会不好?颜,沈曾植用得很好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