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羽一先生

“灌水大王”如是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下面引用由wzx2004/07/02 12:31pm 发表的内容:
“杂揉体”的概念是大家讨论的焦点。
杂揉体大约应该指的是“做作”书,而非其它;
用构成法替代了自然的结构,用的形式来指导线条的分布;
用笔上就除了白砥基本得法外,王×大概使用刻刀来指导其用笔的。
...
哈哈,如果“杂糅体”仅仅史做作,那么前面的讨论就白费了。做作的问题本网有专题讨论。
先生大约听过王镛先生的课,所以知道王先生大概用刻刀指导用笔。请问从作品里怎么能看出来?
我从王镛大量的作品里确实看不出来。当然俺眼力不行,所以请教了。
懒得贴图了,就从上面的图里指点吧。他们师生的东西都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2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专精一体”并不排斥博览与借鉴,望不要搞混了,其中确有个主、次之分。
   飞版看过那个叫蔡什么霞的字了吗?那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这个贴子最后由wzx在 2004/07/02 01:12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飞刀2004/07/02 12:42pm 发表的内容:
哈哈,如果“杂糅体”仅仅史做作,那么前面的讨论就白费了。做作的问题本网有专题讨论。
先生大约听过王镛先生的课,所以知道王先生大概用刻刀指导用笔。请问从作品里怎么能看出来?
我从王镛大量的作品里确实看 ...
飞刀兄是高看我了!
我是外行!哪里有资格和本钱去听课!
我觉得基本看明白了,又不能违背自己的本心来说谎才这么讲的。
以下内容完全供参考:
我针对的主要是王的行草书。
至于你说看的问题,隶书上线条很明显啊,露锋直下,一般为简单的直线;最多的处理办法用笔根(秃笔)和纸摩擦,得线条的残和破;不知线条几处有圆?
飞刀兄的秃笔也写得很好啊。
你可以仔细调查一下王大教授,据说他取法相对部分来自于刻砖(不是我说的)。
古代刻砖的人是真拙,刻字也自然淳朴;王教授难道也真拙?能发自于本心?
王教授的刻字和篆隶是要好于其行草书的。
我完全是书法外不知名业余未入门的民间不入流人士,说的不对多多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進一步理解:
所謂雜揉体, 其實与現代書風擦上邊. 就是書者欠缺傳統功底法度, 只有避重就輕, 喜歡在問架墨色上落手, 嘩眾取寵. 造成怪戾而無韻味.
"雜揉体"用詞確實不當, 使人煙霧. 致生歧義. 造成討論偏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1、王镛的取法问题
11岁拜冯柳湖(中央文史馆馆员)为师,12岁为冯先生治印两方。
12岁考入北京市少年宫国画组和金石书法组。
13岁以隶书《长征》和篆刻一组入选首都书法篆刻展。同年楷书获北京电视台少年书法比赛一等奖。童年国画山水入选北京市小幼苗画展。
14岁魏碑书作和篆刻入选首都书法篆刻展。童年参加革命烈士诗抄书法展,作品被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
。。。。。。。。。
现在的审美追求是大、古、野、拙、率。取法三代及秦汉金文碑碣。于石门、好大王、斜褒、砖文、陶文皆有涉猎。
恐怕不是1个砖文就可以概括的吧。
2、蔡梦霞。她的作品应该属于所谓的现代书法,已基本上脱离的汉字的本体,恐怕不是一个杂糅体能够说明的了,应该是另一个范畴的话题。见下图。
yy先生的话有道理,实际上是说明传统功夫很重要,要扎扎实实的做功夫,不要哗众取宠。
但这余杂糅并无关系,因此杂糅一词提法不妥。
5_4173_34.jpg
5_4173_3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2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其实,“杂揉体”一词并不属公开发表的,只是私下说的而已,就是为了说明问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下面引用由飞刀2004/07/02 01:36pm 发表的内容:
1、王镛的取法问题
11岁拜冯柳湖(中央文史馆馆员)为师,12岁为冯先生治印两方。
12岁考入北京市少年宫国画组和金石书法组。
13岁以隶书《长征》和篆刻一组入选首都书法篆刻展。同年楷书获北京电视台少年书法比 ...
王的篆刻和篆隶书和行草要区别的。
至于你贴的,不过是其临帖的罗列而已;
取法究竟来自哪里,依我看确实来自于篆刻;
飞刀兄可能不同意,但没有办法,我还是诚实一些好,确实在我眼里看到了。审美恐怕不是言语能解决的问题。
另外一点,请飞刀兄看看王先生的行草作品的线条,是否写圆了?
转贴图片和版权来自wuwei先生对王镛的评论,供参考,以前关于图片已有授权的说明。
5_4173_36.jpg
5_4173_3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2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我希望不要跑题,不要变成个人讨论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看来“杂糅体”的问题基本上清楚了,但想要说明的问题并不清楚,但大家基本上都说清楚了自己的意思,所以没有必要争论下去了。但wzx 先生提出了王镛先生的取法问题,有必要澄清。俺只想说两点:1、王先生肯定不是用刀法来教笔法。2、王先生取法广泛。
见图例
5_4173_38.jpg
5_4173_3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大王”如是说!

2
5_4173_39.jpg
5_4173_3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